郭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了較大的轉變,摒棄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缺點和不足。現階段的教學模式,不僅強調學生應有效掌握知識,還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具體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注重學生體驗語文學科中包含的情感和人文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而是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
小學語文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基礎科目之一,小學語文教育也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能深刻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有了較大的改變,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還提升了學生語文方面的綜合能力,但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多變的,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的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得到徹底根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廣大教育者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為了順應改革潮流,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模式,但由于沒有深入認識新課改的內涵,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依然停留在表面,本質上依然是在對學生進行“灌輸”。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追尋答案的“統一化”和“標準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較為機械,難以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征。
(二)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把握好學生自主權的給予度量,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依靠詢問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教師進行重點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一些教師會通過給學生拋問題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小學生由于思維發展的特性,決定了其認知能力和鑒別能力較低,這直接導致教師講解的“重點”容易偏離原本的教學中心,這違背了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師應當是課堂主導的原則。除此之外,在采取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時,沒有深入考慮到這些方法運用的實際性以及可行性,大多數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合作學習,而是盲目、刻板地采用該方式,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容易忽略自身的主導地位,忽略自身的講解作用,使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變成了形式化的學習模式。
(三)沒有為學生設置具有開放性的課后復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后作業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不僅能鞏固學習成果,讓學生有效地查漏補缺,還能讓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但在實際的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沒有注重對學生智力的開發以及情感促進,導致出現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作業布置量較大,存在較高程度的反復性和機械性,這種課后作業不僅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更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不僅如此,教師在課后作業流程的形式上較為機械,過于單調,注重強調書面作業,缺乏實踐性的創新訓練,這些都是教師在課后留置作業過程中需要改變的。
二、解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策劃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究進行語文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適合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語文無處不在,結合生活經驗感受語文的魅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注意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和重新編排,尤其是要“拋棄”語文問題中的“標準答案”。在使用問題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啟發式的問題,注重答案的開放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效發散思維。
除此之外,教師在和學生進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思考,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分析,教師不能一口否定學生的錯誤答案,而是注重啟發讓學生自己發現答案中存在的錯誤,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語文知識。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在此基礎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教師要明白自身在課堂上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再做課堂的“主宰者”。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特征決定了其思維的活潑性,在語文學習中往往會給予教師天馬行空的答案,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改正錯誤,有效掌握知識點。
此外,教師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應當進行創新,打破課內課外、學校和家庭之間的界限,在留置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學生自身思維的遷移,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充分理解新課改的內涵,對自身的觀念進行革新,同時不斷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協調師生主導與主體之間的關系,設計開放合理的教學活動和課后作業,這樣才能發揮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此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李俊.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51-5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