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采取情景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常態,這種教學模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三維目標的一種重要模式,但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對情景化教學模式使用不好,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首先對情景化教學模式進行了簡單分析,探討了對情景化教學的認識,進一步依托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情況分析情景化教學在使用過程當中出現的新問題,并通過案例進行說明,最后著重討論了情景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景化教學;新問題;實施策略
情景化教學模式是語文教學當中一種比較流行的模式,為李吉林老師首創。在情景化教學模式中,講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即在適宜的時間內通過創造適宜的情景來將學生帶入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情景中體驗文本的內涵,幫助學生順利理解語文知識并掌握技能。當然,情景化教學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情景化教學的優勢明顯,但如何將這種優勢發揮出來,并將教學有效性提升上來,使學生在情景中“悟”,則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一、情景化教學模式的概況
(一)對情景化教學模式的認識
情景化教學模式是一種以體驗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即將學生置于情景當中,使學生在情景中學與做。情景化教學模式是最具有我國特色的教育思想體系,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基準,通過情景的創設來使學生在情景中產生一定情感反應,并積極主動地進行有意義學習。
情景化教學模式一出現便受到廣泛的關注,直到現在依然是教學研究當中的一個熱門課題。這主要是因為情景化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去研究探索,完成知識的主動構建。若將情景比喻成湯,那么語文知識就是調味料,調味料直接食用肯定不行,但是將調味料融到湯汁中就可以做出佳肴,食用起來就美味了。這是生活中的常識,但用這種常識來比喻情景和知識之間的關系,更凸顯情景的價值。即將知識融入情景當中,可以將知識的美感和活力顯示出來,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識。
(二)情景的基本屬性
新版本課標要求突出以生為本,課堂上就必須要構建情景。目前隨著教育界、學術界對情景化教學模式的不斷、研究、完善,出現了語言情景、活動情景、問題情景等。其中,問題情景是最為常用也是最有實效的一種情景。因為語文課堂上,知識的串聯本身就是通過問題來完成的。當然不管是何種情景,其中必定會帶有問題,并且任何一個情景都會具有如下幾個屬性:(1)趣味性,即有趣的背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2)啟發性,即情景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在思考中獲得感悟;(3)現實性,即情景應當符合生活實際,要從生活經驗當中提煉,貼近學生的生活;(4)挑戰性,即要能夠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應對其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只有這樣的情景才算是優秀的情景。
二、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與教學實踐反思
(一)情景化教學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化教學是非常流行的方法。但在情景化教學的實踐中存在一些比較典型的問題。
1.情景弱化
語文是一門主課,作為必修課,其教學任務是相對比較重的。在具體實踐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死板、無趣、機械。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嘗試著使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以新課程理念來進行教學,但僅僅學到了一點皮毛,課堂上表面上很熱鬧,但學生沒有多少收獲。特別是公開課和常規教學課之間對比非常明顯,公開課上各種情景數不勝數,各種先進教學手段一個接著一個,令人眼花繚亂,但在常規教學課上情景的應用卻很少見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強調基礎知識、閱讀技巧、考場作文等幾個模塊,卻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不夠重視。
2.信息技術與情景創設的結合不當
在情景化教學中,信息技術在情景創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過分依賴信息技術,教學情景相對比較單一的問題。特別是對于經驗相對較少的年輕教師,容易被課件所主導,若沒有課件,又容易導致教學失控。
(二)教學實踐反思
具體來看一個實際的教學反例。案例選取某教師所上二年級上冊“看圖寫話”。案例中,看圖寫話的素材是一張老師帶領學生去參觀動物園。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開始階段并沒有構造適合的情景,而是生硬地提出了任務,導致學生感到很迷惘,教師觀察到學生的興致不高,于是采取了補救措施,利用趣味素材圖片來引領學生自主探索,然后根據圖片來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如,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學生觀察圖片后回答的答案五花八門,有動物園,有花園,有公園。這里,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情景并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后續再次出現失誤,沒有重視學生不一樣的回答,而是直接指出了圖片展示的是動物園。這是一個典型的沒有將情景化教學用好的例子。從案例來看,教師使用的方法是可取的,但是在使用上比較突兀,沒有讓學生先投入到情景當中,盡管后續通過對話情景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結果也因為沒有處理好,導致學生最后寫出的話千篇一律。這里關鍵就是在對話情景當中沒有重視學生的反饋并引導學生去“悟”。
從情景化教學的角度來講,對上述案例中的方法進行改進也比較簡單。首先,可以在教學開始前創設一個情景,比如設置一個問題——小朋友們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一些難忘的事或特別高興的事?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當中的趣事,然后讓學生表達出來,教師還可以再升華一下,引領學生思考如果因為一些事情發生的時間比較久便淡忘了,那有哪些方法可以將我們經歷過的難忘的事記錄下來呢?進而引入寫作這個主題。但二年級學生的寫作技能還不高,因此進一步引入主題看圖寫話,此時就可以提出任務了,如觀察圖片素材后寫出想要寫的話。任務提出后就可以按照案例中教師采取的方法構建一個對話情景來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這里可以先不出示圖片,而是通過對話來引領學生想象一下去動物園的場景,然后再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不要限定學生的答案。學生有自己的答案后可以自己寫下來,然后思考如何擴充內容。
三、情景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結合上文分析來看,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景化教學模式關鍵要明確如何構建適宜的情景,并通過情景采取適宜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探究,從而有所“悟”。下文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思考如何實現在適宜的時間使用適宜的情景。
1.情景最佳的使用時機是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
現如今,幾乎所有學科教學都有導入環節。在多種導入方式中,情景導入是最常用的方式。而情景效果好不好取決于師生間情感交流如何。正確科學規范的教學語言可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情景。如果可以讓學生聽課就像是在看一場有趣的表演,那么創設情景的目的就實現了。從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來看,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突出語言應用,要構造語言應用情景。語言情景關鍵是要通過教學語言和師生間的對話來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困惑,完成學習任務。
比如,某教師所上的《愛如茉莉》一課,在導入環節中,先用柔美的語調說道:“先看黑板上寫的字?!彪S即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愛”字,然后引領學生朗讀這個字,教師通過對“愛”這個字的闡釋,引導學生先輕柔地讀,然后大聲讀,最后溫婉動情地讀。通過這種方式,課堂立即進入到一種“愛”的氛圍當中,情景構建非常成功。隨后進入課文的閱讀教學中體會到了課文中充滿著的“愛”。當然,情景導入并不一定局限語言情景,還可以使用故事導入、背景導入、多媒體導入,方式很多,靈活應用即可。
2.要讓學生在情景當中和教師對話,和其他學生對話,和課文對話
把對話應當融入情景當中,構建活動情景。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展開活動教學,包括小組探究性活動、游戲化活動、角色扮演等。學生在這些活動情景中自主思考課文的主旨,探究創作者的寫作意圖。具體應當采取何種活動情景要看具體的課文內容。比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的教學就比較適合采取角色扮演的活動情景。即組織學生對文本當中的人物進行劃分,并分角色扮演。學生通過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進入角色、體驗角色、評價角色,將課本上的文字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往的經驗以及情感都會被調動起來,實現與角色同一的感覺,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事實上,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教學情景的妙處,如《出塞》《守株待兔》《兩只小獅子》《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小英雄雨來》等。
3.要在情景中實現以景動人
將外在的情景化作學生美好的心境,讓知識成為一種信念,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同時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學會生活。這需要讓學生在情景當中結合課文來“悟”。如,在《小英雄雨來》教學中,可以劃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找出這個句子的位置,并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深層意義,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綜上所述,在把情景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創設合適的情景,在合適的時機,針對合適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情景的價值。實際上,任何情景的創設都是一種外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所有的教學手段和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為用而用,情景化教學模式也不例外。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和所教學生的知識水平,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就會使學生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把情感體驗轉化為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樣情景化教學就為三維目標的達成搭建起了橋梁。以上分享了一些經驗,希望可以為小學語文情景化教學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魯清清.論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情景教學[J].課外語文(下),2017(6):150.
[2]吳登武.情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7(45):268.
[3]劉景超,安奕霏.改革開放40年小學語文教科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8,17(5):65-70.
[4]張瀝.初探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10(10):131-13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