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華
摘 要: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磨的五個基本環節,從“解讀教材,建構思路”“教師試教,暴露問題”“觀課討論,活動再設計”“團隊上課,論證合理性”“集體執教,深度反思”五個步驟入手,基本形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磨的范式,為后續微教研課題的研究過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作出了些許貢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微教研;五部曲
在微信、微課、翻轉課堂等網絡媒體不斷以各種方式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時候,教研環境和工作方式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于是乎,很多教育學者積極探索以微主體、微組織、微片段來營造“微課例”“微課堂”“微課程”的“微教研”活動,創新教研方式,豐富教研內涵。
樹人小學數學團隊在傳統“大教研”基礎上,深入探索,以微教研課題研究為抓手,以“一題、一課”為微教研載體,克服傳統教研諸多不足,呈現出學校教研轉型的特色,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尤其重視并建構了課堂教學研磨“五部曲”。下面結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測量長度”一課,談談筆者的做法。
一、五部曲之——解讀教材,建構整體教學思路
單元教材分析,是課堂教學研磨的首選。由主題圖到兩個例題為教學參考書的第一課時。這樣的話學生既要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和幾厘米,了解統一工具的必要性,又要對物體進行簡單測量,教學時間似乎有被均勻分配之疑,并且不一定能突破重點和難點。因此,我們重構了這部分課時教學設計:第一課時,認識厘米;第二課時,數學活動課量一量;第三課時,1分米有多長;第四課時,測量身邊的物體。
理清單元課時教學目標及各課時之間的聯系,重新架構單元教學課時安排,理清每一個課時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這個單元教學內容在本冊書以及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體系及作用,這是教學研究中磨課的首選環節。
二、五部曲之——初次執教,暴露設計中的真問題
祝老師自告奮勇,主動承擔了試教課。其主要過程由六個環節構成,過程如下:首先用PPT呈現若干圖片,由三張活動圖片知道不同工具測量數據不同;第二,認識測量工具,知道統一工具的必要性;第三,認識直尺;第四,認識1厘米;第五,認識幾厘米;第六,測量紙帶長度。
在觀課過程中,團隊發現,課堂教學設計理念過時。問題1:教師講解過多,課堂教學活動呈現以教師為主。問題2:統一工具的必要性認識牽強,學生感受不充分。問題3:學生活動參與不深入,認識和測量均等用力。問題4:課堂容量稍顯過大,未能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五部曲之——充分討論,團隊課堂教學再設計
首先針對問題2,學生為什么要學習厘米、為什么要用直尺去測量物體等學生的元認知需要設法破解。我們做了如下設計:你能借助身邊工具去比一比,看一看課桌面有多長嗎?學生用數學書、橡皮擦、鉛筆、一搾、胳膊長度等來比一比、量一量課桌面的長度。
其次針對問題1,團隊教師做了如下思考: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教學活動設計成“自學、互學、展學”的小組活動。通過活動,巧妙訓練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針對問題3和問題4,教師思路改變如下:舍去測量紙帶長度教學環節,本節課只認識厘米及相關內容,并確定教學重點為:認識直尺和認識1厘米,教學難點為:認識幾厘米及認得方法。在小組活動中,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交流展示,有序推進,讓學生做到深度參與。
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豐富了課本例一的活動內涵,揭示了學生認識厘米的基本思路和過程,展示了教學結構的相對完整和統一。
四、五部曲之——團隊執教,充分論證設計的合理性
在筆者執教的過程中,學生樂意用不同工具去測量課桌面的長度,小組測量過程中,學生用到的工具和方法呈多樣性,但每個人測量的結果卻并不相同,這樣的認知沖突很有必要,它符合課標的“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很好積累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這對于認知和建構學生“為什么要用直尺且測量且數據都不相同”的活動經驗大有裨益。
因為舍去了測量紙帶長度的環節,教學時間和空間留給了學生,對于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教學重點以及認識幾厘米方法等教學難點都進行了較好的突破,教學目標達成效果非常好。
五、五部曲之——梳理得失,深度進行教學反思
對微教研活動中課堂教學的磨課進行深度反思,也是我們教研轉型活動中磨課重要環節。教學設計應找準教學支點,這個支點要緊緊圍繞課堂結構的設計和把控。在本節課中體現在:課堂環節的設計中,用不同工具對課桌進行測量,產生認知沖突;再到認識直尺,巧妙設計“自學、互學和展學”的小組活動;認識1厘米和幾厘米,獲得認知方法;找生活中1厘米,讓數學知識生活化。學生在活動的設計中,重在了解為什么要統一工具進行測量;重在認識直尺和認識1厘米的小組活動。
在當前教研轉型過程中,學校數學組團隊通過閱讀文獻資料,把傳統教研活動的磨課做了深入思考,并嘗試有自己的做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磨五部曲。這樣的“五部曲”形成了我們團隊教師微教研之課堂教學磨課的常態。
“五部曲”的終極目標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推進過程慢下來,留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和動手操作的空間,研磨過程中少些花里胡哨的架子,多些真實的思考與做法。讓課堂教學的研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這是我們教研團隊矢志不渝的追求。
參考文獻:
[1]劉智強.數學磨課過程談及的幾個教學細節[J].教學與管理,2012.
[2]陶維林.把時間還給學生[J].數學通訊(教師版),201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