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菁
摘 要:幾年前金昌市率先使用吳昕主編的人教版新起點小學英語教材(一年級起點),使用這套教材以來教學有哪些困難和變化呢?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的狀況進行客觀的陳述和分析。
關鍵詞:英語教材;教學現狀;問題;思考
在接觸本套教材之前我們曾使用過人教版PEP,再到龔亞夫主編的新起點英語教材,老師剛把現有教材知識體系梳理清楚,建立好服務于教學的資源庫,就更換了新教材,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我校也是第一批更換此教材的全市不多的小學中的一員,對于我們而言這意味著更大的挑戰,我校的生源實際情況是不允許我們使用這樣難度等級的教材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仔細翻看了本套教材并將一至六年級做了分類,不難發現,在一至三年級的教學任務上與原教材出入并不大,知識點、目標語言、詞匯量和單元主題都差不多,可是四至六年級的教材難度就進行了拔高,從四年級開始,本套教材就注重拔高閱讀的篇幅和難度了,對于一些讀長句都有困難的學生來說,閱讀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也是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難題,閱讀能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培養起來的,這也是導致學生對英語產生畏難情緒的因素之一,基本的課堂教學內容在遇到閱讀課時都很難推進,更無法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用語言去做事”這種理念實施下去。
一、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和現實情況
據了解,這套教材原本普遍應用于北京海淀區,由此可見本套教材的使用區域和范圍一開始是具有針對性的,是考慮到各地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區域不平衡因素的,對于我們西北小城市的小學生來說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教材是服務于教師、學生和教學的,如果我們整日疲于應付教材中并不適合我們實際的內容,那么我們的教學就不能很好地服務于教學對象,也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育事業。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語言的敏感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較中學生來說占一定的優勢,可塑性強。在實施階段我們也發現了當下學校的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個體差異性也具有普適性。問題闡述如下:
首先,由于我校所處地域和招生范圍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家庭教育的可操控性都較之兄弟學校存在較大差距。所以,同樣的教材在同一個區域內尚且差距明顯,更不能與其他發達地區同日而語。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周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只能暫時從一些可控可操作性的方面,例如我們的課堂教學,盡可能地帶著學生去感受閱讀的魅力。
其次,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小學六年學習生涯,甚至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可能也無法達到。我們所能做的是通過我們小學教師的不斷努力和實踐探索出一套難度系數相對較低并適合我校學生的,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教學模式(例如我們小學英語組比較有特色的情境教學模式、課堂互動體驗模式和多元評價模式)。
最后,對閱讀能力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這需要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中去滲透,讓用英語做事成為學生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是一個長期不斷內化的結果。
因此,我們小學英語教師要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結合學科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和實踐。
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和親身體會,談談對(PEP)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幾點認識和思考。
二、當前小學英語教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匹配這套教材的教師用書少之又少,雖然配備了專門的教師用書,只是在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給出了建議,對于教學環節上的一些具體操作,課堂教學建議并不貼合實際。
2.每個單元都會有一個主情景圖,但是我們很多教師一直不太明白這個主情景圖的設計意圖和使用時間,是放在一個單元的單詞教學之后當做第一課來學,還是放在單詞教學之前只作為觀察和預測使用,這在教師用書上也沒有做出說明。
3.有些教材內容的設計非常刻意,僅僅是為了學習詞匯而編故事,不符合人際交流的語言基本框架,忽視語言的語用能力和中外文化的差異性。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內在的因素,忽視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和外語學習的特點。
4.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問題。這里并不是要求教材對學生進行道德的說教,而是要建議教材的編寫人員在選材和編寫中要注意選材內容和語境的設計應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現在都注重學科育人的價值,可以在每個單元的Lets check這個環節中加入情感教育。每個單元可根據單元主題提煉出一個句子或者一些名言警句等具有育人價值的語言。
總之,小學開設英語課很有必要,但也面臨著種種問題,新課標,新教材,我們不能舊瓶裝新酒,應當改變傳統觀念,認真研究教材,創造性地有效使用和處理教材,解決課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大大促進我省小學英語教育的改革。
參考文獻:
[1]蔡麗莉.優化課堂教學,讓小學英語課堂綻放活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4(19).
[2]梁蒙蒙.讓英語課堂在“讀”中綻放活力 [J].學苑教育,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