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對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將培養學生創造力、思維能力提上日程。為此,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樂趣。闡述了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并且給出了如何提高小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對策,希望能給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邏輯能力;思維能力;對策
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的訓練,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與此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還要注重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學方法的更新,以適應日益艱巨的教學任務。
一、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對小學數學培養方向做出了新的指示,要求要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這一部分的教學是小學階段所必備的,加上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就顯得十分必要。教師必須將邏輯思維培訓作為日常教學的一部分,注重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教材上的知識內容難度一般是呈梯度上升的,新舊知識會交替出現,由此可見,在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要依據學生具體的接受能力而定,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1]。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演繹法以及歸納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算公式以及定律是教學內容中最為主要的部分,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要從學生的公式推導培訓開始,教師可以利用歸納法以及演繹法幫助學生展開公式分析,分析公式的來源以及公式推導的方法。在具體的數學學習中,歸納法和演繹法都是最基本的數學方法。
(二)分類比較法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分類比較法是較為常見的,對于輔助學生思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分類比較,通過分類比較找到所學知識的差異和共同點,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明辨數學知識,讓數學知識在學生的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最終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效率。
三、提高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
(一)立足實際,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好奇心比較重,而且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數學問題。通過教學實踐和反思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以及運用所學知識。比如,在講解圓的半徑的測量時,教師要給出學生圓的基礎知識點以及圓的具體測量方法,最后將不同半徑的圓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測量和討論,以此來鞏固學生所學的圓的知識以及圓的測量方法[2]。
(二)延伸已學知識來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新知識的講解,還需要對舊的知識進行回顧,必須做到新舊知識的銜接。舊的知識對于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有支撐的作用,新的知識也可以對舊知識進行補充,這對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有一定的幫助,也有助于數學教學的進行。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幫助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學生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主思考,逐漸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利用提出問題來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在學習中主動地發現數學問題,并且進行深入的探索。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表達的思維邏輯進行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擺正思維方向。教師可以巧妙地進行問題設置,給學生拋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學生授課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逐一走上講臺,用自己的理解來表達對數學知識的思考,以此來展開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將課堂的學習氣氛帶動起來,確保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學習的方法,打開思維的大門。比如:就拿“圖形面積”這一部分的講解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拼湊法,以此來推導面積公式,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培養的重點。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將創新的思維模式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獨立自主地探索數學問題,進而掌握數學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及時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在提升自身的同時,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玲仙.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7,87(7):67-68
[2]溫躍珍.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山西青年,2018,12(8):87-8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