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升教學課堂質量,通過情感教育引發學生積極地愛上語文課堂,對于促進小學生熱愛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為此,如何通過情感教育提升語文課堂學習效率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首先介紹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接著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作用;實施措施
一、引言
小學階段,對于小學語文教育,基本的拼音、單詞以及簡單的閱讀理解等需要老師耐心的教育和細心的培養。由于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以及教學情感上的變化,對處于成長期的小學生影響很大。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時,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并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具有代入感的情感教學,為學生提供輕松、快樂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氛圍,掌握語文教學知識。主要分析討論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運用情感教育模式,以期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快速建立情感教育課堂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發揮的關鍵作用
1.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互動
師生間的情感互動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基礎。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育時,通過契合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情感教育的課堂教學氛圍。情感教育的互動,需要師生間對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情感教育的方式在實踐間的課堂互動方面具有很大的引導意義。小學生正處于知識和身心的共同成長期,通過情感交流,與學生密切互動,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需求,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上產生的種種疑惑。同時,教師多關心學生,與學生多展開情感上的互動,學生就會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就非常愿意上語文老師的課,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及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升。因此,開展情感教育,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對于教師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學習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語文課堂是否感興趣,完全取決于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人格魅力。對于小學生而言,老師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小學生不諳世事,只有通過老師的面部表情感受教師的情感變化,因此,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基本上會隨著教師的情感變化而做出學習上投入。一般而言,情感豐富、懂得迎合小學生學習心理的語文老師是非常受小學生歡迎的,這類老師的課堂教學也會引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加。情感教育的投入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應多注重情感教育,多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眾所周知,小學生性格非常積極活潑,對周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如果學生喜歡語文老師的課,將積極活潑的性格運用在課堂學習上,教學效率及學習效率都將會大大提升,相反,如果學生并不喜歡語文老師的課,那么學生這種積極活潑的性格將會起到反作用。為此,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共鳴,通過情感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
4.有利于培養和完善學生的品格
處于小學生階段的學生,內心還處于懵懂的狀態,對世界缺乏獨立健全的認識,這一切需要通過語文學習來提升自己對知識和生活環境的認知,并幫助自己慢慢成長,而學生對漢語知識的接受和認知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同時,小學生心理較為脆弱,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心智和品格需要慢慢培養和完善。此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育時,通過引入情感教育,與學生的心理達到情感上的互通,更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以及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和接受程度。同時學生的心理較為脆弱,教師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學習心理,對學生的品格教育也需要教師的情感投入,幫助學生慢慢培養和完善學生的品格。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措施
1.控制教學情緒,獲得學生喜愛
小學生的情緒很簡單,如果老師平時教學中溫柔祥和、氣氛活躍,對待學生耐心、貼心、細心,像父母呵護子女般對待自己的學生。小學生很快就會喜歡上語文老師,此時與小學生很容易在情感上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老師說的話、上的課,學生也非常愿意聆聽,學習的氛圍和效率都會大幅度提升。老師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日常教學情緒,切忌在課堂教學時喜怒無常,莫讓生活中的不愉快之事影響到日常教學之中,更不要大聲斥責,甚至打罵學生,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時應感情投入,微笑、和藹、耐心地對學生講解知識;同時,由于與小朋友們打交道,教師自己要培養一顆童真童趣的心,貼近小朋友的學習心態,多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教學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為小學生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漢字時,可以通過有趣的肢體動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的意思,帶動學生學習的氛圍。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習表示“看”的詞匯時,瞥、瞄、盯、望、窺、注視、環視等不同的詞語,教師可以帶來學生做相應的動作,教會他們更好地理解生詞的意思。
2.利用情感教育,拓展學生想象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情感代入,幫助學生拓展想象力,即通過情感教育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此種情況下的情感教學要通過不同形式的情感活動,帶領學生做發散式的情感互動,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讓語文課堂更加形象、直觀和充滿無限的探索性。為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吃透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識內容,尋找有利于引發學生情感交流的教學素材,通過音、形、義、景等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語文字、詞的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利用同音、同義、象形等形式,發散學生情感上的聯想空間,幫助學生建立字、詞在語句中的邏輯關系,引導學生進行字詞的聯想記憶。
3.利用情感共鳴,引領課堂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一人“獨唱”,必須要通過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鼓勵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問,與老師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主要與教師講課的情緒帶動有關,因此,教師在備課及課堂教學中,切忌對課堂氛圍不聞不問,而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化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如果發現學生課堂參與情緒不高,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回歸課堂,鼓勵學生參與問答互動。
4.通過情感代入,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情緒以及課堂教學行為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必須注意自己的情感代入問題,以百分之百的情感投入,照顧到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緒,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多向老師反饋問題,幫助自己更好地設計教學方案;此外,教師的情感教育也應多與情景教學相結合,學會創設合適的教學情緒,多引用有趣的教學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課堂學習心理。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如何快速營造情感教育氛圍,通過與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打開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帶動語文課堂的高效率教學。為此,教師在語文課堂的備課中應多在情感教育中下功夫,通過提升情感投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打好小學語文學習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甜甜.談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8(7).
[2]朱佳佳.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方式的探討[M].教師論壇,2018.
[3]牛明惠.淺析小學生語文課堂興趣培養方式[J].小學教學實踐,2017(10).
作者簡介:楊雪,1986年4月出生,女,漢族,甘肅景泰人,本科,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一至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