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呂瑾
摘 要:英語教學應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給予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與機會,并最終達到通過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課堂;自主學習;教學目標;教學觀念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正確的指導方法,把教學的“舞臺”讓給學生,促使學生主動把握英語學習,增加英語知識的吸收,提高英語學習的技能,以此來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并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激發學生積極性,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學習至關重要。本來,一節好課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課堂不一樣,學生不一樣,還有教學環境不一樣。所以我們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時候,是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我們應該有一個總體的框架,一節課能有好的設計,符合學生特點,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學目標明確,課型特點突出,有必要調整教材
課堂教學設計應有三維目標:A、知識與技能,能力目標——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B、過程與方法,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對各種學習策略的敏感性,幫助學生不斷反思,以使他們了解自身的學習特點、風格,逐漸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C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文化意識的熏陶。當然不同的課,在設計時可以根據具體的課型進行調整設計。我曾上過一節初三語法專題復習課,備課時,我將句子進行了精心的整理、歸納然后再整合,制作了課件,讓學生對句子有個清晰地了解。這節課,我設計的教案的教學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讓學生多說、多練、多思考、多總結歸納,發揮他們自主學習的潛意識,在這堂課結束應該掌握一些句子的結構和用途并加以運用。正是在這個設計意圖的引領下,這節課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為一條線貫穿始終,學生積極性也很高,配合默契,發言人次多,師生共同將課堂逐步推進,逐漸達到目標。所以初三的復習課也可以很活躍,也可以上出新意。
二、改變教學觀念,敢于放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教師要把舞臺讓給學生,首先要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并以考試為最終目的,從而喪失了把握英語學習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要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就必須改變其學習觀念。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因此,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語言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語言練習與實踐的過程;其次,語言作為各類信息的載體,充斥著大量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豐富各種知識,以滿足語言運用的需要。現行初中牛津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語篇內容,其中包涵了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科技及人際關系等。最后,要讓學生意識到改變被動吸收的學習狀態才能最終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
另外,教師自己要改變觀念,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其關鍵在于教師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學習指導方法。教師應以學生為主,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鼓勵他們合作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自己發現規律,進行總結,而不是我去包辦。
三、指導學生自我教育,積極參與
教師要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互幫互助的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揚長避短,有計劃地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首先任何人都有進行教學的可能和必要。比如:學生的自我評價,對英語課和學校的積極態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和促進自我學習和幫助其他學生學習,這就是學生對自己和同學的教師作用。這種作用,往往在兩人合作和小組學習中得到很好地發揮。所以,全體學生同時也都是小老師。另外,英語課堂是學生進行模擬交流的場所,也是語言操練活動的實體。學生互為對手,互為目標,互為手段,也互受影響,完全體現了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效果往往比教師教的效果要好,因為學生間的相互活動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操練內容適合學生的需要,操練方式多樣化和具有趣味性,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引起無意注意,并因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節課上,學生兩人活動和小組活動進行得較多,他們互相探討,取長補短,很好地鍛煉了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并且集思廣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習效果就會出來。
四、衡量一節課,需看整節課堂的效果
一節課的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下評定: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真正的體現出來,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學習的策略是否得到了培養,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是否通暢、融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是否在穩步發展,他們有沒有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一節課上完了是否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完全被調動起來了,是否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對上課所傳授的知識是否活學活用了,他們能不能對所教的知識提出質疑。看學生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學生是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不僅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一位西方的教育家說過:“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I will understand”.對于一節好課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一節好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要有自身的特色,最重要的是能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配合相輔相成才會有好的效果。
上課,很簡單,上好課,很難。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迎難而上,在以后的上課過程中、聽課過程中,都要時時自省,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上好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上課前做好準備,上課時專心致志,下課后趕緊反思,今天課上有什么環節疏漏了,有沒有關注到每個學生,有沒有將自己的情緒帶進課堂,是不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了,是不是將學生引導好了等等。讓自己上好課,上精彩的課,引導學生描繪自己的精彩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