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意識形態工作,這就意味著必須做好意識形態的建設和傳播工作。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意識形態傳播,采用了包括紙質媒介、組織傳播、宣傳員和互聯網平臺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在此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深刻認識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加強青少年的意識形態教育,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的重要性。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傳播;經驗
【作者簡介】李高升,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領導我們黨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重要思想力量,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立足實踐、緊跟時代步伐,推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不斷前進和創新,成為全體人民努力奮斗的思想基礎。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意識形態傳播工作發展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對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下,作為執政黨強化意識形態傳播工作的必要性不斷加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堅強和全國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努力下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新冠疫情成為常態化工作。在疫情最初暴發時期,網絡上充滿各種謠言、誤傳信息,給社會增添不穩定因素,使精神緊繃的人們更加惶恐,在黨中央的領導指揮下,各黨政媒體機構每天更新疫情數據,奔赴武漢的記者實時跟蹤報導與疫情有關的真實情況,使得謠言不攻自破。
我們要重視理論學習,重視理論與當前工作實際面臨的挑戰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指導意識形態傳播工作。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要從實際出發,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才有發言權,未見全貌,不予置評。黨的成立建設發展、民族團結協作和國家社會長治久安都離不開意識形態工作,梳理意識形態工作總結傳播經驗,對新時代推動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意義重大。
二、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傳播的歷史進程
(一)新中國成立前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并作為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用紙質媒介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革命團體,通過口頭傳播、組織傳播多種形式進行實踐,在革命建設中發展創新。
1.紙質媒介擴大馬克思主義傳播范圍
意識形態是無形的,意識形態的傳播是有形的。紙質媒介是意識形態傳播的載體。五四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群體用具有說服力且傳播范圍廣的報紙期刊多渠道宣傳馬克思主義。《新青年》是早期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雜志,毛澤東創辦并親自主編的報紙《湘江評論》都相當有代表性,有分量且見解獨到深入,反響熱烈。延安時期《解放日報》、《新華日報》(華北版)等報刊發行大量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有關的文章。在馬克思誕辰紀念日,中央在延安設立馬列學院翻譯部主要翻譯整理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列主義的豐碩成果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讓更多人了解傳播馬克思主義。
2.語言潛移默化推動意識形態傳播
具有代表性的廣播和紅歌都以語言,用口頭傳播的形式推動意識形態傳播。新生媒體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在烽火狼煙中開始播音,黨中央高度重視這一現代化的媒體,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應注意接收延安的廣播”[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這一洪亮有力的聲音經廣播實時播出,在廣播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紅歌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喚起對革命的紅色記憶,“也為毛澤東后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系統的,完整的革命文藝理論提供了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根據。”[2]。中國共產黨通過廣播用語言傳播的方式,將國家政策、新聞時事以及革命進程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通過充滿愛國主義情懷和積極向上時代精神的紅歌激勵青少年參加革命、勇于奮斗。
3.組織傳播拓展意識形態傳播深度
1941年9月政治局會議后,中央高級學習組成立,采取集中組織學習的方式傳播國家意識形態。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和全國中共中央委員會為中國的發展制定戰略,緊接著全國各地的機關單位學習大會精神,根據大會精神制定各自的計劃推行國家政策。[3]除會議以外,還有在黨校、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機構進行定時和不定時的學習培訓、黨課教育,把意識形態的傳播貫穿落實到黨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上海大學、黃埔軍校等學校為傳播陣地,通過授課對青年學生進行教育,系統全面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中國共產黨籌備了眾多后備干部力量。延安時期,中央創辦中央黨校、延安大學等文化機構,培養一批批有知識有文化的革命青年,充實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
(二)新中國成立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以往的意識形態傳播形式依然存在,與新形式共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領導集體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新中國建設和改革,推動中國全方面飛速發展。
1.宣傳員是建國初期意識形態傳播的核心力量
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后,各級黨支部挑選有能力的人深入農村,用通俗化的語言并聯系身邊發生的事例向人民群眾詳細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介紹國內外時事政治,解釋黨的大政方針,批駁各種錯誤思想,在全國范圍內出現了宣傳網建設的高潮。八大前后的宣傳網幾乎遍及了全國各個地方,宣傳網制度的主導力量宣傳員都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傳播奉獻能力。
2.意識形態在互聯網平臺上的傳播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網絡自媒體平臺改變著傳播信息方式,社會信息得以最大程度的自由表達。國家主流黨政媒體也緊跟時代步伐,開通互聯網各大平臺的信息宣傳交流渠道。除此之外,還有專業的學習軟件供自主學習,“學習強國”平臺的推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創新嘗試。注重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傳播內容、傳播形式等方面的創新,有助于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引領力。[4]它具有豐富多樣的信息匯集渠道,在技術上跨越時空的限制建立支部學習小組,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最新理論成果,視頻會議功能的開通促進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宣傳效力和凝聚力。新媒體的發展不僅拓展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廣度,也有利于提高傳播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
三、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傳播的基本經驗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關系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長遠發展,著力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意識形態在傳播過程中,對于強民心、暖人心、聚民心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要牢牢鞏固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地位。
(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始終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原則不動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掌握在手中。”[5]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和媒體,落實主體責任,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掌握在黨的手中。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管理,增強意識形態工作安全,持續深入學習、堅持鞏固領悟新思想,做到知行合一,將主流意識形態融入社會生活,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新媒體時代,我們要牢牢掌握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二)加強青少年的意識形態教育
“五四時期”先進知識分子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共產黨成立前后,無數革命青年奮勇當先;革命時期,戰士們不顧個人安危一心為國奉獻犧牲;建設時期,有志青年默默無聞把一生奉獻給祖國科學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新中國的發展都離不開青年人的努力。通過學校思政課教學,使青少年具備科學的理論素養。高校黨支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相關學習培訓,把意識形態的傳播貫穿落實到黨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鞏固學習成果,總結和拓展學習方式更細致認真落實青年黨員的教育。青少年群體是新時代學習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力量,加強青少年群體的教育,在復雜思想潮流中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
(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
現代社會,意識形態傳播形式發生變化,新媒體越來越重要。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其中傳統媒體信息易保存、可信度高;新興媒體傳播渠道多樣化、受眾廣且參與程度深,多媒體的呈現方式打破新媒體的時間和空間上的壁壘,形成結構合理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更好地服務于黨的意識形態工作。《主播說聯播》將傳統媒體電視和新型自媒體短視頻結合起來,是二者優勢互補的典型例子。主流意識形態的廣泛覆蓋傳播要將所有新聞媒體的力量匯集,發揮各自的作用,實現跨界合作,發揮新聞媒體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研究[D].揚州大學,2015.
[2]郭佳蕾.新中國成立初期紅色歌曲在上海的推廣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1949-1956)[D].華東師范大學,2019.
[3]李麗娟,新時期國家意識形態傳播的思路探析[J].世紀橋,2016(02):80-82.
[4]周滸,“學習強國”APP: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實踐創新[J].傳媒,2019(12):51-53.
[5]競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工作的創新與經驗[J].甘肅社會科學,2019(0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