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銘
摘 要:桉樹生長迅速、耐熱喜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一定的藥用價值,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廣泛,近年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當地林業經濟的良好發展,但在種植管理的過程中,應對桉樹生長特性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桉樹種植栽培的新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措施,從而確保桉樹的產量和質量達到最佳效果。本文旨在探討分析桉樹生長特性及種植管理技術。
關鍵詞:桉樹生長特性;種植管理技術;探討
桉樹原產澳洲利亞,19世紀在世界各地得到引種,作為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樹種,桉樹在生長旺季,一天就可長高3cm,一個月約長高1m,一年最高可長10m,因其生長周期短,生長速度快,且輪伐期短,其板材可用于造紙、建筑、家具等多個領域,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桉樹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桉油是制作萬花油、清涼油的原料。因此要想實現桉樹豐產增收,就必須在桉樹種植栽培的管理過程中,分析桉樹的生長特性,優化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不僅可提高經濟效益,還能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推動當地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桉樹生長特性
桉樹多數為亞熱帶植物,喜光耐旱、喜濕畏寒,對低溫敏感,溫度低于0℃以下不利于桉樹的生長,少數樹種能耐-10℃低溫,絕大多數樹種年平均溫度需達15℃以上,月平均最低溫度不低于7~8℃。如連續2~3天溫度低于-5℃,將會產生程度不一的凍害,甚至引發植株死亡。由于桉樹畏寒,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溫度低,自然條件、氣候條件均無法滿足桉樹生長需求,故而桉樹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南部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和種植。桉樹對土壤沒有過高要求,適應性強,喜深厚肥沃、濕潤疏松的酸性沖積土。桉樹在外形上與其他樹種相比,樹干既高又直,最高可達156m,但其樹冠較小,故透光率佳,這就意味著桉樹較其他樹種蒸騰作用要小,對水分的需求也低于其他樹種,不僅可保證桉樹生長所需的水分,還有利于節約水資源,因此桉樹在年降水量500mm的南方地區即可生存。此外,桉樹具有生長周期短的優勢,在采伐后應進行科學合理的培育,以免影響下一批桉樹苗的正常生長,確保桉樹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桉樹種植管理技術
(一)造林地選擇與整地
造林地宜選擇海拔600m以下、坡度平緩、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宜林荒山地。整地應在桉樹種植前一年進行,對立地條件、土壤性質、周邊環境進行調查和評估無誤后再著手進行整地。整地包括人工整地、機械整地或兩種相結合等方式,視林地情況選擇合理地整地方式。機械化整地具有效率高、省時省力的優勢,不足之處在于整地過程中一些有益生物也隨之被消滅,一定程度地對桉樹林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若林地平整且坡度不大,可采用機械化整地的方式,帶狀挖坑,坑深度介于50~60cm。若林地地形復雜坡度較大,則首選人工整地的方式,整地深度介于15~20cm。整地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特性,使土壤透氣性更佳,雜草雜物清除后,土壤蓄水能力隨之增強,板結土壤的整地效果最為顯著。同時,整地有利于增強幼齡桉樹土壤肥料的轉換率,促進幼苗快速生長。整地結束后,應提前挖好種植坑,以人工挖坑的形式進行,樹坑呈“品”字形排列。
(二)育苗技術
桉樹育苗主要包括播種育苗及無性育苗,兩種育苗方式均需以相應的容器來培育,再視當地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挑選優質桉樹品種來種植。育苗前,應挑選質量優良的母種,桉樹四季皆可開花,采種可分批進行,當蒴果由青轉黃之際,即代表果實成熟可以采種。母種挑好后,不可立即栽培,還需曬種,在晾曬的過程中,再從中挑選最佳最優質的樹種來栽培,淘汰腐爛霉變的種子,最大限度地保障發芽率。此外,播種前以藥液消毒浸泡種子,以預防病蟲害。播種分為春播和冬播,春播為3月,冬播由當年11月至次年2月,通常以冬播早播為主。將種子均勻的播撒在苗床上,以火燒土加以覆蓋,厚度以肉眼看不見種子為宜,再以草料或新鮮松針葉覆蓋,并澆足澆透水,最后覆以薄膜,溫度保持在30℃左右。播種7~10天后幼苗出土,在此期間保持幼苗土壤濕潤。當幼苗萌發出3~4對真葉時,需移至營養杯中再進行50天左右的培育,幼苗高度達30~35cm時方可出圃,移植到造林地。
(三)合理密植
造林季節以2~4月為宜,選擇陰天或雨后移植,移植時回填土略高于地表,以防地勢低矮積水爛根。最好當天出圃當天移植,當天若未移植完,應將剩余苗木插入濕潤的土中假植,以防苗木枯萎至死,次日再行移植。種植密度視林地環境和立地條件而定,若土壤質量優,密度可縮小,按115棵左右/畝;若土壤較貧瘠,密度可適當加大,一般每畝種140棵左右。過密種植不利于桉樹水分及營養的吸收還會影響光照,過疏則浪費土地資源,降低經濟效益。桉樹移植一月后,還應對殘缺的苗木進行補植,以保證林木生產的統一性。
(四)施肥管理
桉樹生長速度快,相應的對肥料的需求也高,因此科學合理地施肥有助于桉樹的快速生長。桉樹種植前一個月應施放基肥,基肥以發酵的生活垃圾或廄肥為主,每個種植坑施放0.5kg基肥。移植回填土時可適當添加磷氮鉀肥。選擇雨天或雨季進行追肥,這是因為雨水有助于肥料更好地滲透,保證桉樹獲取必要的養分。首次追肥在造林50天后進行,施以復合肥250g/株;次年春季追肥,施以復合肥500g/株;第三年春季再次追施復合肥,施肥量同樣為500g/株。桉樹種植后的前三年對肥料需求較高,第四年視桉樹實際生長情況,如長勢、樹冠郁閉程度來決定追肥量和追肥的時機。
(五)幼林撫育與成林管理
桉樹移植后,應加強幼林撫育,如出現缺苗,應及時補植同期優質桉樹苗,這是因為桉樹生長迅速,若未及時補苗不利于后期生長。桉樹苗定植后應定期清除雜草雜灌同時進行松土,松土可增強土壤透氣性,有利于桉樹根部呼吸的暢通從而增強養分的吸收,除草除灌可避免雜草雜灌爭奪水分和養分。同時還可在幼樹林中間種其他農作物,以增加有機肥。此外為保護幼林免遭人畜破壞,林地規模較大的還應設置隔林帶,既防火又隔蟲,一箭雙雕。
桉樹成林管理主要是做好間伐工作,間伐應遵循“伐劣留優、去密留疏”的原則,保證桉樹林日照和水分充足,并對成林進行適當的修枝剪葉工作,只對少數枯枝進行修剪,不可過度。
(六)桉樹病蟲害防治
桉樹病害主要有青枯病、莖腐病、焦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白蟻和蟋蟀。病害防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種植過程中保證消毒徹底和林地排水通暢,切斷病源傳播。蟲害防治可以采取誘餌捕殺,或結合藥劑消滅。
綜上,桉樹種植應在分析桉樹生長特性的前提下,探討和研究種植管理技術,通過專業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措施,實現桉樹林的豐產高質。
參考文獻:
[1]黃渝倫.桉樹生長特性與種植管理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9(03):216-217.
[2]巫懋強.加強營林管理促進生態和諧發展[J].建材與裝飾,2017(28):111-112.
[3]梁乘瑋,李沛霖.桉樹的生長特性與種植管理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8,12(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