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天驍
摘要: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管理工作呈現出由緊急造成的管理主體的全員性、由離散造成的管理客體的復雜性、由突發造成的管理目標的防守性、由低頻造成的管理理論的匱乏性等特點,使得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必須適應疫情發展,始終堅持穩定性、快速性和全面性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從而實現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管理目標
關鍵詞:重大疫情 學生管理 原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校牢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重要指示,采取嚴密措施積極防控重大疫情,努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重大疫情面前,高校作為人流密集地存在巨大的防控風險。在各高校嚴防嚴控重大疫情的第一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以下簡稱“學工隊伍”)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
本文所討論的“重大疫情”是指重大傳染病疫情,即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范圍廣泛,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的發病水平。例如,1988年,在上海暴發的甲型肝炎,2004年,在青海爆發的鼠疫疫情,2003年,在廣州爆發的非典疫情,2020年,在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等(本文主要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
一、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管理特點
由于重大疫情的時間跨度較長,短則三五個月,長則一兩年,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重大疫情中“學生離校”這一特殊的時間段內。一則這段時間的管理特點區別于在校期間的學生管理特點;二則這段時間學生雖不在校,但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身心最容易出問題的時期。
(一)由緊急造成的管理主體的全員性
新冠肺炎疫情從發現到全面爆發,不到兩周時間,正值寒假學生離校期間,又趕上即將來臨的新春佳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似乎勢不可擋。雖然,學生已經離校,這一離校期間的學生管理工作并非學校的分內之事,但作為立德樹人的高校理應關心學生離校期間的安全問題。線上開學后,學生離校期間的管理工作更是不能只落在學工隊伍身上,而是全員參與,通過線上課堂的主陣地,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二)由離散造成的管理客體的復雜性
學生離校期間的管理最大的特點是復雜性。這一特性是由離散造成的。在結構上,學生由一個整體變成了一個個離散的個體;在空間上,學生與學工人員從面對面變為了遠程非接觸;在時間上,學生從原來的集中式(如課間、中午、自習等)管理變為了隨機式管理,學工人員變成了隨時在線的“客服”;在心理上,學生心理呈現出紊亂、搖擺、恐懼、焦慮等特征;在溝通上,學生與學工人員的溝通成本急劇增加。此外,由于遠程離散管理,管理路徑和方式也較為單一。目前只能依賴于互聯網手段,而我國有些地區未完全普及互聯網,這無疑又增加了管理難度。
(三)由突發造成的管理目標的防守性
重大疫情的突發使得常規的管理目標不得不調整,特別是積極的進攻型目標一般都會調整為消極的防守型目標。例如,在正常情況下,學生管理的目標可能是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而在重大疫情期間,學生管理的目標可能會降低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的安全穩定。這使得學工隊伍的管理積極性和管理效能大大下降。
(四)由低頻造成的管理理論的匱乏性
由于重大疫情的發生頻次較低,而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又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例如,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管理、醫療、科技(如,大數據,5G,機器人),還是人們思想覺悟,較之2003年非典疫情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學校層面的重大疫情管理還沒有出現成熟的理論。這也為疫情期間的統一思想工作增加了難度。
二、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管理原則
管理原則是組織活動的一般規律的體現。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管理原則是指在這一期間內,學生管理服務工作應當遵循的準繩。
(一)管理體系的穩定性原則
重大疫情期間的學生管理工作是原有管理體系的改良和增強,而非重新構建新的體系。例如,以二級學院為例,在設置重大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時,應當由二級學院黨委書記(黨總支書記)、院長(系主任)負責此項工作,教學部門、實驗實訓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結合自身工作內容進行重大疫情管理體系構建。這樣,由于新的管理體系是對原有管理體系的改良和增強,管理人員對新體系、新任務、新制度的學習成本較低,就較容易接受和做好管理工作。同樣的,在重大疫情期間,充分發揮輔導員隊伍、學生黨員隊伍、學生團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的作用,也是管理體系穩定性原則的體現。
(二)管理機制的快速性原則
重大疫情期間的學生管理不同于日常學生管理,關鍵在一個“快”字。例如,數據上報得“快”,排查得“快”,新聞總結得“快”等等。日常管理時,因為考慮到培養的因素,我們可能會犧牲一部分“快”,但在疫情期間這是不被允許的。因此,在具體工作中,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必須要能接受住“快”的考驗,要能從多個渠道同時獲取不同信息、相互印證并及時上報。當然,“快”的要求與培養人的要求并不沖突,只是說快速是第一位的。
(三)管理目標的全面性原則
以往的疫情期間的管理目標都以防守目標為主,而新時代的重大疫情期間的管理目標應當繼續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進攻目標。換言之,不能把重大疫情看做洪水猛獸,應善于轉“危”為“機”,改變思想觀念,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借重大疫情之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動。
三、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管理目標
由重大疫情期間管理目標的全面性原則可知,重大疫情期間的管理目標不應當只局限于“不出事”的防守型目標,而應是“做好人”的進攻型目標。
(一)德育目標
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管理工作應以德育工作為指引,引導全體大學生講好中國戰“疫”故事,強化大學生的“四個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特別是在疫情爆發初期,要堅定學生戰“疫”的信心,在疫情爆發的中期,要引導學生以點帶面做好家庭防疫,在疫情爆發的后期,要善于宣傳總結防疫的事跡和經驗。
(二)智育目標
重大疫情期間的智育工作,并非專業教學工作,而是指為打贏防疫攻堅戰所進行的專門學習。例如,防疫知識的專門學習、防疫期間思想政治的學習、在線學習技能的學習、防疫心理知識的學習等等。當然,也包括這種學習氣氛的營造等。
(三)體育目標
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在家庭。“體者,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也”,沒有身體支撐,就難以完成其他工作。因此,體育目標就是通過互聯網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風尚,增強學生的物理抗壓能力,為長期防疫打好身體基礎。
(四)美育目標
重大疫情期間的美育目標就是讓學生在具體的防疫人物身上,防疫事例中,發現美、感受美,從而創造美。例如,“最美逆行者”、“最美醫護”、“最美志愿者”等無不體現著人性之光輝。因此,這一目標要求學工隊伍,一方面,引導學生在這些令人感動的美好中熱愛生活,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喜聞樂見的線上活動,增強學生的戰“疫”信心。
(五)勞育目標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重大疫情期間,學生的主要勞動場所主要集中在社區和家庭,由此,勞育目標主要有二,一是將社區志愿服務、家庭勞動等相結合,提升學生勞動技能;二是將德育和美育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總之,重大疫情期間,學工隊伍要深入理解學生管理的特點,以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園的安全穩定為基本管理目標,遵循穩定性、快速性和全面性原則,開展以“德、智、體、美、勞”為管理目標的重大疫情期間系列教育活動,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課題來源: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
課題名稱:新時代校園文化活動供需匹配問題研究——以交通類高職院校為例
課題編號:交教研1802-178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報,2020-01-26.
[2]趙波,蔡特金,張志華.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情緒狀態的呈現與調適——基于自我關懷的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 2020(04):49-54.
[3]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2020(04):98-102.
[4]楊濤.重大疫情應對中促進大學生成熟成長的方式方法探析[J].理論建設,2020,36(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