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龍
摘? 要:新課程理念要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培養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課程理念進行滲透的同時,課堂效率也在隨之提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挖掘學生多元潛能的必然手段。本文就針對小學體育課教學特點,深入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具體實踐,以期通過小組合作模式,充分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提高課堂實效。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 課堂效率? 小組教學? 互動激趣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a)-0172-03
Group interaction——Practical Research on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LU Shenglong
(Chengzhu Second Elementary School,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Gansu Province, 733299? China)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requires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learning ability of independent cooperation and inquiry. While penetrating these curriculum concep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efficiency has also improved. The group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is an inevitable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cooperation and inquiry ability and tap students' multiple potential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the group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in the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with a view to fully exploiting the students' sports potential and improving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group cooperation mode.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Classroom efficiency; Group teaching; Interactive interest
《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體育教學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體育的重要方式”。可見,小組教學模式較符合小學體育教學要求。小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和性格特點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有效啟發與挖掘,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多元智能發展。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但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等都是小學生的個性表現。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借助新課程理念的指導,建構適合小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呢?首先,需要理解課改要求,樹立正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其次,遵循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創設適合的課堂情境;最后,引導學生提高知識技能,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完成“教”與“學”的有機結合。
1? 注重增強教師分組教學意識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與實踐者,如果教師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效率勢必會得到保障。結合小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理念中的重要地位。教師應該具備合作教學的意識,明確合作教學對學生潛能的發展,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對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等的積極作用。首先,教師應明確自身職責,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利弊有充分認識。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更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一種實踐方法。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首先應該結合學生的個性熱點和學習需求,制定合理的合作學習目標。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應只作為旁觀者進行觀察和評價,而是應該融入到合作情境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例如:引導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任務和目標,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合作學習狀態中。學生在合作情境中出現不同意見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敢于探索、創新和實踐。在小組合作開展中,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與激勵,尤其是合作學習任務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激勵學生通過小組力量共同完成目標。其次,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例如:學習完《集體舞——幸福舞》后,為了鞏固學習成果,教師適時應用小組合作,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新舞步,通過小組積極合作,獻計獻策,最終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展示各組合作學習成果,以此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邏輯思維、想象思維和探究思維等潛能,更通過小組合作創新鞏固了新知,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2? 強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的不斷影響。部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會遇到缺乏與他人溝通、個人責任感不強、小組合作意識不強等問題。作為教學的實踐者,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例如: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觀點,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并結合他人意見總結討論,進而培養探究思維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反思總結的良好習慣。鑒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缺乏口語表達的機會,可以選擇讓學生寫小組合作體育日記的形式,記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并適時對自身學習能力進行評價與反思。例如:結合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與體育潛能,讓學生自主選擇組建體育興趣小組。包括籃球、足球、排球、游泳,等等,一個學生可以最多參加2個興趣小組。通過培養興趣小組的方式,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發現自己的隱藏技能,并結合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最終提升體育學習能力。同時,學生還能夠通過興趣小組拓展認知面,提升體育綜合素質。再如:五年級體育課程中有彎道跑的教學內容。教學難點是教學生克服彎道跑的離心力,掌握彎道跑技巧。對此,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彎道跑技術為主線,以游戲貫穿全科,引導學主動學習和自主創新。如創編“跑圈接力游戲”和“奪取紅旗游戲”。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游戲活動,了解并掌握彎道跑的基本技術和關鍵點。同時,激發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3? 優化小組合作學習規范體系
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優化小組合作學習規范是基礎。在課堂小組學習任務中,必須引導學生合理分工,可以采取輪崗制,組長、記錄員和報告員等進行輪崗制。例如:在“籃球投籃”這部分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將學生分成4人或者5人一組,小組內應該設置組長、記錄員和報告員等職位。這些角色應該定期輪換。可以選擇在練習5次后進行崗位輪換,由另一批學生做投籃練習,最后各小組向全班學生展示小組練習的具體成效。教師針對各小組的練習成效情況,對于表現優秀的小組給予一定表揚和獎勵。同時,對于在小組學習中有消極思想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學。班內實施動態分組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化大為小的教學模式,將對大班化的管理轉化為對“小班化”以小組為單位學生的管理教育,這樣縮小了教學管理范圍,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保障。與此同時,教師應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標準,將小組評價、個人評價、綜合評價結合起來,將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通過合理的評價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和激勵,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夠讓學生實現合作共贏。同時,小組合作的反思必須得到重視。教師應積極收集反饋信息。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具體表現與單獨學習中學生的具體表現,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結果更具有公平性,也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發展。
4? 適時調整小組合作分組模式
小組分組的模式直接影響著小組教學實施的成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分組模式。包括:(1)動態分組。動態分組的主要特點表現為時間短,動態分組中小組成員是不固定的,小組合作的時間持續較短,多半在課堂中展開小組合作,下節課時再重新組織小組。例如:在跳高教學中,按照技能水平分組,由70、80、90、110cm為評定指標,70cm為基礎高度,將70cm作為第一個任務,完成這個任務再進行更有難度的任務。跳高3次以上不能完全完成任務的學生分成一組,最后進行小組集中訓練。(2)隨機分組。隨機分組在小組教學中較為常見,一般在體育教學中是以學生戰隊報數為準。例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課堂中以隨機報數前5位單數為一組,前5位雙數為一組,以此類推。這樣在需要小組進行課堂比賽時,各組成員實力相當,才具有可比性。(3)階段分組。教師按照學生的身體特征和身體素質進行分組,將學生按照層次分成比較穩定的小組。比如:在跳繩這一部分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按照學生身體特征和身體素質進行分組,更便于教師采取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實現同步法發展。分層導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比較符合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存在差異的現實,更有助于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讓學生在快樂體驗中愛上體育運動,增強體育意識。
5? 結語
總之,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較符合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活性能夠得到拓展,學習能力也能夠實現遞層發展,還能夠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積極性,增強班級凝聚力,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的合作教學意識,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并注重結合學生實際特點選擇分組模式,立足教學內容靈活實施分組教學,讓小組教學成為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馮曄.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 劉月新.適合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體育游戲設計與應用[D].北京體育大學,2018.
[3] 王博.小學體育課堂無效教學行為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4] 王彥璋.小學高年級體育舞蹈課程中恰恰舞教學內容的設計[D].湖南理工學院,2019.
[5] 范朝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6] 王春花.“小學體育興趣化”背景下教學方法選用現狀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7] 李曉紅.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創新策略探析[J].科技資訊,2015,13(16):173-174.
[8] 歐陽綺忠.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1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