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菊花 張細謙


摘 ?要: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點探討了校園足球教師分層分類培訓問題。研究發現,在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中,存在培訓對象參差不齊、培訓需求診斷不明、培訓課程設置欠佳等問題。在分層分類培訓中,基于培訓主體的性質,可以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和校本級;基于教師能力診斷可以分為零基礎、新手型、骨干型和卓越型4個水平層次。校園足球教師培訓課程可以分為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經驗3個維度12類別,應根據不同培訓對象選配培訓課程和內容。
關鍵詞:校園足球 ?教師培訓 ?分層 ?分類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c)-0100-05
Research on the Hierarchical and Classified Training of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YANG Juhua1 ?ZHANG Xiqian2*
(1.Guangzhou xinjiao primary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300;2.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30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ratified and classified training of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In the training of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training objects, unclear diagnosis of training needs, and poor training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training subjects, the trai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national, provincial, municipal and county-level and school-based training. Based on the teacher ability diagnosi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zero - based, novice, bone - based and excellent. The training courses for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deepening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mproving their own experience. There are twelve categories, and the training courses and content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aining objects.
Key Words: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training; Hierarchical; Classified
在教育部主導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自2014年底在全國全面啟動。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11號)和《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的頒布實施,我國掀起了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的熱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迄今為止,在全國建立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4萬余所,校園足球試點縣(區)130余個,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47個[1]。與此同時,全國各省市區都在著力創建省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省級校園足球試點推廣縣(區),有些地市(縣)也在積極創建地市(縣)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體來看,我國校園足球學校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校園足球教師是校園足球長效發展的重要資源。至2018年底,參加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國家級師資培訓的教師共計4.5萬余人次;加上省級、市級校園足球師資培訓,全國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累計約25萬人次。校園足球專項師資培訓為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過,在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中,也存在培訓對象參差不齊、培訓需求診斷不明、培訓課程設置欠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有專家形象地提出,校園足球師資培訓要從起步階段“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培訓,轉向科學發展階段“精準滴灌”式的精準培訓。為促進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理清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廣泛開展分層分類培訓,以切實提高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1 ?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培訓對象參差不齊
為加強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推進校園足球的改革發展,教育部于2015年頒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骨干師資國家級培訓的通知》,決定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骨干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工作。校園足球教師國家級專項培訓是推進校園足球工作的創新舉措,它引入國家財政支持,要求統籌資源,采用分期、分批、分層集中培訓的辦法,對骨干教師、優秀教練員、優秀裁判員、優秀退役運動員、中小學校長、各地培訓者等進行培訓。
國家級專項培訓工作是我國校園足球師資培訓最高級別的培訓層次,自2015年創辦以來,其成效無疑是顯著的,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國家級專項培訓采用分片分區域集中培訓的形式,開設了多種類型的培訓班,如退役運動員班、紅軍小學班、骨干教師班、校長班,等等。即使是這種最高級別的培訓班,也存在參訓學員參差不齊的問題。一是培訓班的參訓學員人數多,少則100多人,多則200人以上;二是學員之間專項能力差距較大。例如,在某高校舉辦的紅軍小學培訓班,計劃招收200人,實際招收195人。在被調查的167名學員中,擔任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且為足球專項的教師僅10人,非足球專項的85人,兼職教師47人,而并不擔任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任務的教師也有25人[2]。參訓學員之間的專業背景和專項水平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在一些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班中,培訓學員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也是常見的。通常情況下,有一定足球基礎但非足球專項的參訓學員占大多數,足球專業的參訓人數居其次,零基礎的參訓學員也不在少數。這使得在培訓班教學時,常常會出現零基礎的學員學習難度大,而具有專業水平的又“吃不飽”[3]。
1.2 培訓需求診斷不明
培訓需求診斷理應是各級各類培訓的起始環節,但在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中,這一環節往往被忽視了。當代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變革,是從學科本位轉向學生本位。這一理念在不同的話語體系中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例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表述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表述為“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表述為“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這些理念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不是為教而教,而是為學而教;不是為教教材而教,而是為培養人才而教。
事實上,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屬于教師教育的范疇。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明確了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等基本理念[4]。師德為先理念是校園足球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學生為本理念強調發展校園足球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能力為重理念要求校園足球教師培訓要定位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終身學習理念倡導校園足球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上升的過程。這些理念都是校園足球教師培訓需要充分考慮的。不過,在現實培訓中,相當多的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班既沒有充分理解并全面滲透教師專業發展理念,也較少分析學員的學習需求,培訓目標的確定往往憑培訓者的主觀臆斷,這就有可能導致培訓學習效果低下的現象。
1.3 培訓課程設置欠佳
合理的課程設置及適當的培訓內容的選配,是提升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科學性和實效性的重要保證。當培訓需求及培訓目標明確后,培訓承擔單位就要針對培訓學員的特點科學地設置培訓課程,擔任培訓任務的專家就要有的放矢地選配教學內容。有研究表明,在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中,存在著教材缺失與部分課程設置偏倚,課程內容無法滿足現實需要、影響培訓效果等問題[5]。
在培訓課程設置方面,一是缺乏從立德樹人的視角出發,設置師德教育及專業理念方面的課程;二是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課程的比例存在失衡的現象,有些培訓班存在理論課時偏多的問題;三是因人設課,為了能安排相關專家上課而設置相應的課程。理論課時多,固然有利于培訓班的組織,特別是在培訓人數多的情況下,但校園足球的開展必須以運動實踐為主,因為只有在足球運動的實踐中,學生的運動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健康行為才能得以養成,體育品德才能得以塑造。因此,要合理地設置專項理念、專項知識、專項技戰術、專項教學、課外活動及專項體能等方面的課程。
2 ?校園足球教師需要分層實施培訓
2.1 校園足球教師培訓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人員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歷年關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骨干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通知的精神,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持續培訓,努力打造一支講政治、懂足球、善管理、有專長,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校園足球師資隊伍。從這一目標來看,校園足球教師并不僅局限于體育教師,包括從事校園足球教學、課余訓練、課余比賽、課外活動及管理等相關人員,既包括體育教師、退役運動員、教研員、兼職體育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也包括校長、教務主任、班主任等管理人員,甚至還包括有興趣、有專長的家長。不同對象的培訓側重點應有差異,體育教師、足球教師、退役運動員傾向于教學、訓練、競賽及課外鍛煉,校長側重于管理與協調,教研員側重于區域組織與指導[6]。因此,對不同類型的相關人員,需要開展分層分類培訓,明確不同層次培訓的目標,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地提高培訓效果。
2.2 根據培訓實施主體可以劃分不同層次
與校園足球運動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相對應,我國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也呈現出十分活躍的狀態。從培訓主體的層次來看,主要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和校本級等。不同層次的培訓主體承擔不同的職責(見表1),它們共同構成了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的完整體系。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忽視校園足球教師的校本培訓,因為學校是校園足球最終落實的地方,校本培訓更加貼近校園足球實踐工作的現實場景,也是各級培訓最終得以落地生效的具體抓手。
2.3 根據參訓學員能力診斷劃分不同層次
校園足球教師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實現專業提升的持續過程。有學者根據教師專業發展過程表現出來的鮮明特點和內在規律性,從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體育教師的教齡和職稱分析,將在職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劃分為分5個階段:適應期、熟練期、成熟期、發展期和卓越期[7]。這也同樣符合校園足球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規律。
從基于校園足球教師專業能力的診斷來看,可以將校園足球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劃分為分4個層次: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4個層次的專業發展目標呈現出進階式的遞進關系,其中,水平一為校園足球教師專業發展的初始水平,相當于零基礎,水平四為校園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最高層次相當于卓越型教師(見表2)。
3 ?校園足球教師培訓需要分類設置課程
3.1 校園足球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的3個功能指向
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具有在職性、成人性、廣泛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因此,要加強校園足球教師培訓課程設置和內容選配問題的研究。在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中,要針對不同層次教師的發展需求,提供靈活多樣、新穎實用、針對性強的課程,確保校園足球教師持續而有效的專業提升。針對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培訓過程中常見的模式與特色需求,有學者提出了5種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培訓課程模式,即人文教育課程模式、實用教育課程模式、體能運動課程模式、基本技能教學課程模式、聯賽互動課程模式[8]。這種培訓課程模式的思考,為校園足球教師培訓課程設置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為深化教師教育改革,規范和引導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育部于2011年頒布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教師教育課程的國家標準,它體現了國家對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師教育課程方案、編寫教材、建設課程資源以及開展教學和評估活動的依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對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課程設置分別提出了要求和指導性建議,明確了在職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3個功能指向。在職教師教育課程要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師自身的經驗與優勢,進一步深化和發展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目標,引導教師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經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9]。據此,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的課程設置,也要從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經驗3個功能指向出發。
3.2 構建校園足球教師培訓的三維課程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改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組織高質量培訓,使教師靜心鉆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平[10]。這為新時代我國校園足球教師培訓課程設置指明了方向。根據《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貫徹落實新時代黨和國家教師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的精神,緊密結合校園足球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專業發展需求,可以構建校園足球教師培訓三維課程體系(見圖1)。
加深專業理解維度的課程,立足于從立德樹人的高度,促進校園足球教師師德修養的提升,確立健身育人的校園足球理念,深化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精神的理解,把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與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這個維度的課程主要包括師德修養類、專業理念類和課標理解類。
解決實際問題維度的課程,立足于校園足球教師的實際工作,提升教師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如校園足球教學設計、實施及評價的能力,課外訓練、競賽、活動的指導和組織能力,教師自身的專項技能及技戰術和認知水平,發展學生體能的能力,等等。這個維度的課程主要包括課堂教學類、課外訓練類、課外競賽類、課外活動類、體能發展類、組織管理類。
提升自身經驗維度的課程,立足于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的思路,通過對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管理等研究,提升教師進行校園足球研究、課程與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的能力。這個維度的課程主要包括教學研究類、科學研究類和資源開發類。
3.3 根據培訓對象的實際需要選配培訓內容
培訓課程框架確定后,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培訓者要根據教育部2016年頒發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 (試行) 》(以下簡稱《指南》)和學員的實際需求選配教學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指南》在教學內容方面,選擇了有利于學生參與足球游戲和比賽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戰術作為學習的內容,并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及足球教學規律進行邏輯性設置[11]。這是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內容選配的重要依據。
在遵循《指南》的基礎上,要切實好培訓的前期調查,了解學員基本情況,制訂針對性強的培訓目標。例如,對水平一(零基礎)的培訓對象,著重基本技術的教學,幫助他們了解足球運動的基本技戰術和發展體能的方法,使他們能開展常規的校園足球教學;對水平四(卓越型)的培訓對象,就要加強教研、科研方面的提升,使他們具備指導水平一至水平三的培訓對象的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開設不同的課程和內容組合,設置“自助餐”式的課程和內容供學員選擇,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4 ?結語
在校園足球教師分層分類培訓的設計和實施中,第一,要加強宏觀層面的整體規劃和不同層面的統籌協調,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和學校層面要各司其職,分別確定各自的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避免出現重復培訓的資源浪費。第二,要加強教育部門的領導和協調職能、高等學校的研究和引領功能、培訓機構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激活中小學校的主觀潛能,強化協同育人的合力效應。第三,要關注校園足球的現實問題,加強實踐性學習,注重貼近校園足球教師教育教學情境,強調在情境中學習,從案例中學習,提升培訓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第四,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培訓學員的現實需求,發揮不同培訓方式的作用,把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提升結合起來,把專家講座、技能學練、案例研討、觀摩交流結合起來,把集中培訓與遠程學習結合起來,促進校園足球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鍵.校園足球:師資培訓亟需專業化“精準滴灌”[J].體育教學,2018(11):4-5.
[2] 傅鴻浩,張廷安.我國校園足球骨干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實踐反思與發展策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11):80-86,119.
[3] 郭玉平,潘慧萍.校園足球師資培訓的困境及拓展策略探析[J].體育科研,2018(3):99-104.
[4]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9-25.
[5] 曹鳳.2016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骨干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班現狀調查與研究[J].武術研究,2016(12):141-143.
[6] 董鵬,程傳銀,趙富學,等.基于路線圖方法的我國校園足球師資培訓體系構建[J].體育文化導刊,2018(8):136-141.
[7] 潘建芬,毛振明,陳雁飛.體育教師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271-274.
[8] 王輝,董文梅.關于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培訓課程模式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6(5):153-157.
[9]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42.
[10]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J].中國高等教育,2018(2):4-9.
[11]秦旸,劉志云,張娜.技術表象與思維創新:《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 (試行)》編寫的核心問題解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6):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