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 劉銘宇
摘 ?要: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典型的文化符號,太極拳的傳承與保護對于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大學生是未來的棟梁,肩負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偉大使命,在此背景下,從文化傳承的視角,探究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的發展路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其發展路徑包括:重視禮儀文化教育,優化高校太極拳課程體系;創設大學生太極拳文化藝術節,打造大學生太極拳文化品牌;構建大學生太極拳運動協同發展機制;搭建大學生太極拳傳承與保護激勵機制。
關鍵詞:文化傳承 ?文化自信 ?大學生 ?太極拳 ?路徑
中圖分類號:G852.1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c)-0188-04
The way to do research on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ai Ch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WU Jian1 ?LIU Mingyu2
(1.Public Department of ?PE and Art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Praince, 310058;2.Department of P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ang Province, 310028)
Abstract: As the treasure of Chinses nation, Tai Chi has been a typical cultural symbol in China.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ai Ch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chieving cultural self-improvement and building a strong cultural country. Besides,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pillars of the future, shouldering the great mission of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y are being infiltrated and eroded by foreign cult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way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ai Chi. The ways includ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tiquette and culture education, optimizing the course system of College Tai Chi, creating college students' Tai Chi culture and art festival, branding college students' Tai Chi culture, building college students' Tai Chi move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establishing college students' Taijiquan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College students; Tai Chi; Way
太極拳運動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和富有民族情結的傳統健身方式,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參加太極拳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改革開放以后,西方體育項目紛至沓來,NBA、世界杯、職業拳擊賽事等吸引著青少年的眼球。近年來,跆拳道、空手道等一些亞洲武技項目,成為部分城鎮大學生追逐的時尚運動。青少年的文化認同問題,在體育領域日漸突出。大學生太極拳運動在增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基礎上,要成為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提高文化自覺意識、樹立文化自信,傳承民族文本化的重要載體。因此,進行從文化傳承的視角探尋大學生太極拳運動發展的路徑研究,不僅關系著對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揚,而且關系著我國文化強國的建設。
1 ?文化傳承的內涵
在古代漢語中,“傳”和“承”是兩個相對獨立的詞匯。“傳”和“承”組成一個新的詞語“傳承”,最早出現在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上,意為“傳授和繼承”。傳授是指把學問、技藝等傳遞于人;繼承泛指把前人的作風、文化、知識等承接過來。對于文化傳承可以簡單抽象的理解為文化的傳授與繼承。學者趙世林曾對文化傳承作出如下定義:文化傳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體內的社會成員中作接力棒似的縱向交接的過程[1]。這個定義,強調文化傳承的民族性,即文化傳承空間是在民族共同體當中,同時也體現文化維系民族共同體的作用,是其發展的內在動因。就一個民族共同體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文化傳承是一種文化的再生產,是社會中權利和義務的傳遞,是民族意識的深層次積累。
太極拳作為我國的武術國粹,對于他的傳承不能只強調招法、套路、功法等技術層面內容的延續,更應該突出其內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文化精神的繼承。
2 ?太極拳文化內涵
一般而言,對于文化內涵的探討,可以從3個層次進行分析:物質文化內涵、精神文化內涵、制度文化內涵。
物質文化屬于有形文化的范疇,是文化的有形載體,承載著人類的文化記憶,客觀上能夠反映文化的變遷與融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很多傳統體育相比,太極拳運動并不使用刀、箭、槍等器械,更多的是依靠于人體自身的運動,所以對于太極拳的物質文化更多的體現在周邊產品上,比如太極拳運動服飾、太極拳工藝品等。這些有形的太極拳物質文化,是太極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太極拳文化的豐富與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精神文化,屬于無形文化的范疇,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代表,來自于人民生活,在傳統哲學、宗教、地域文化、古代內養修煉術和諸多拳種技法等因素侵染下而形成,深受我國古典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思想,道家的“道”與“陰陽”“周易”等思想以及兵家的“以柔克剛”“詭道思想”等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太極拳文化內涵[2]。因此,可以認為太極拳文化是:以太極拳動作為載體,其思想表達帶有哲理性和藝術性,演練方法具有科學性的獨立、完整的文化體系。
制度文化,是體育文化的中層結構。太極拳制度文化是人們在參與太極拳運動改造和完善自身的活動方式及其制度的產物,是調控和規范體育運動中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的總稱[3]。具體體現為:在太極拳運動中人的角色、地位及各種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為促進太極拳運動發展而形成的各種組織機構;圍繞太極拳運動而創造的各種直接影響體育活動的原則制度。
3 ?大學生太極拳運動發展路徑
3.1 重視禮儀文化教育,優化高校太極拳課程體系
高校太極拳課程歷經幾十年的發展與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太極拳課程教學目標存在短期性,學生對太極拳存在片面認識,太極拳教學課時比重偏小,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較為薄弱,教學方法傳統單一、教學效果有待提高,教學評價的內容不全面,考核考試標準體系不科學[4]。
一方面,目前高校太極拳教學以運動技術為主,而忽視了太極拳的理論及其內在固有的文化內涵,這樣的教學局面一定程度上和太極拳課程的課時有關,同時也受到教師教學理念的影響。太極拳教學課時比重嚴重偏小,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太極拳任意選修課程只有24h,這也就導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權衡技術教學與理論文化教學的比重,在實際教學考核過程中也更多的以技術考核作為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而且對于優秀的太極拳學生也沒有一定的準入激勵機制,比如跨選太極拳專業課程等,更多學生的課后體驗則是跑馬觀花一樣,走過路過錯過,對太極拳運動并沒有形成特定的粘性。由于太極拳的運動特性,加之受到太極拳運動刻板印象的影響,有些大學生認為太極拳運動屬于老年人鍛煉的項目,并不能體現出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對于太極拳運動具有一定的排斥性,這種認知上的偏差,對于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挑戰,畢竟觀念上的改變需要長時間的思想引導。
優化高校太極拳課程體系要做到:重視禮儀文化教育,將太極拳文化與技術教學相結合,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提高太極拳基礎課程的課時量,優化理論文化教學與技術實踐教學的比重;設置不同等級與難度的太極拳課程,做好專業課與公共課的銜接,便于優秀的學生選擇高難度的太極拳課程;深化成績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實踐以及太極拳比賽。
3.2 創設大學生太極拳文化藝術節,打造大學生太極拳文化品牌
社會民俗是某個民族的家族、親族、村落及各種社會職業群體的人生諸儀式以及歲時民俗等[3]。由于太極拳運動自身所具有的民族與文化屬性,可以將其與現代的節日慶典融合起來,抑或是特創一個專屬于大學生群體的文化藝術節,形成具有特定紀念意義的文化,這也是我們民族傳統體育誕生之初所具有的獨特之處。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思想的改變,很多傳統文化一定意義上無法適應現代文化的沖擊,因此,對于傳統文化的適應性改造尤為迫切。
創設大學生太極拳文化藝術節,一是要對傳統的太極拳文化進行現代適應性改造,并與現代社會主流文化相融合;二是要針對特定的大學生群體,滿足大學生群體的精神需求,所以形式上要有很大的突破,重點突出大學生群體的特色,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太極拳集體舞、太極拳文化藝術周邊產品、太極拳攝影展等。
通過年度大學生太極拳文化藝術節,打造太極拳年度盛典,相較于太極拳比賽而言,具有參與門檻低、趣味性強等優點,更能夠吸引更多的大學生跨入太極拳運動的大門,從而形成裙帶效應,口口相傳,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太極拳運動人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逐步樹立大學生太極拳文化品牌,最好的歸宿是能夠獨立發展成為一種特有的大學生太極拳社會民俗。
3.3 構建大學生太極拳運動協同發展機制
太極拳屬于活態文化,人是太極拳得以傳承的重要依托和載體,只有人的積極性得以激發,太極拳傳承才能更好地傳承與發展[5]。所以,在構建大學生太極拳運動協同發展機制時,要“以人為本,進行活態傳承”。一是創設大學生太極拳協同發展共同體。目前,我國的各大主流運動,比如說籃球、足球等,都有自己的統一主導機構,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籃球分會,在這一組織的引領下,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每年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國體育協會籃球分會大大推動我國大學生籃球運動的發展。而我國目前雖有民族傳統體育分為,但是由于民族傳統體育的種類繁多,太極拳的權重占比會大大縮小。2018年3月,成立的“高校太極國際聯盟”,旨在加快太極拳的國際化進程,一定程度上也會推動我國大學生太極拳運動的發展。但是因為是國際性質的聯盟,更多的工作重點會落在太極拳的國際化發展中,所以創設一個針對本土大學生太極拳協同發展共同體顯得尤為迫切。比如,為了迎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推動我國花樣滑冰運動的發展,花樣滑冰協會從中國滑冰協會獨立開來,統籌發展我國花樣滑冰運動。構建大學生太極拳共同體,能夠高度聚焦于我國的大學生太極拳運動的發展,同時能夠起到統籌引領的作用,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推動大學生太極拳運動向前發展。二是搭建大學生太極拳傳播媒介,完善大學生太極拳傳播渠道,形成紙媒、網絡媒體、自媒體3種傳播渠道協同發展的局面。紙媒以學術研究導向為主,網絡媒體和自媒體以營銷導向為主。三是太極拳技術、太極拳理論、太極拳文化協同傳播。從目前現狀來看,太極拳的普及與推廣重點在于太極拳技術,而對于太極拳理論及其內在的文化普遍被忽視,側面反映我們太極拳傳承保護工作的不足。為了更好地推動大學生太極拳運動,促進太極拳運動的活態傳承,我們要做到太極拳技術、太極拳理論、太極拳文化三者傳播的有機統一,尤其要突出太極拳文化的主體地位,深度挖掘其內涵,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與時俱進,賦予太極拳文化新的生機與活力。
3.4 搭建大學生太極拳傳承與保護激勵機制
制度是機制運行的保障[6],建立大學生太極拳傳承與保護激勵機制,需要先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太極拳傳承與保護制度。我國目前的《體育法》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有所涉及,《關于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意見》等政府文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并沒有針對太極拳運動或是大學生太極拳運動的傳承與保護制度。所以,從政府層面組建一套系統的太極拳傳承與保護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針對大學生群體,制定特定的傳承與保護制度,對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起指導與激勵作用。
各大高校以政府落實的太極拳傳承與保護制度為藍本,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太極拳運動,比如鼓勵搭建太極拳社團,為組織和開展太極拳相關活動提供資金支持,落實太極拳課程學分置換制度,實行太極拳運動比賽優勝者評獎評優優先原則等。
通過對參與太極拳運動的大學生群體給予正向的激勵,能夠激發他們參與太極拳運動的動機,提高參與積極性,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太極拳運動的魅力,為他們成為太極拳的傳承主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從文化傳承視角探究大學生太極拳運動發展的價值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經無數先人千百年來的不斷演繹,不斷發展,不斷傳承,才延續至今,逐漸成為國家推崇,世界追捧的健身寵兒。另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代表,太極拳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彰顯出巨大地發展潛力,已經成為代表中國形象的文化符號[7]。而大學生群體作為國家的棟梁,未來的發展新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主體。通過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有利于讓他們了解太極拳的起源、形成與發展過程,認識到太極拳運動所具有的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加強對太極拳文化的感知能力,提高文化自覺意識;同時,也有利于加深他們對于太極拳文化的認知,以太極拳文化為切入口,進一步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樹立強大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太極拳文化的教育功能以及民族屬性,其所具有的教化功能,能夠強健大學生的體魄,也能塑造大學生的品格,所蘊涵的儒道文化,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也有強大的塑造作用;其所具有的民族屬性,能夠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血性,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武術魂與民族魂的薪火相傳。
5 ?結語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已成為代表中國形象的文化符號。而大學生作為國之棟梁,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主體。在大學生群體中推動太極拳運動的發展,能夠增強大學生這一獨特群體的民族文化認同、提高文化自覺意識,樹立文化自信,賦予中華傳統文化淵源不斷的生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以太極拳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交流,加強與國際的聯系,成為中華文化輸出的重要力量,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讓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宏愿,大學生太極拳運動發展路徑可以通過重視禮儀文化教育,優化高校太極拳課程體系;創設大學生太極拳文化藝術節,打造大學生太極拳文化品牌;構建大學生太極拳運動協同發展機制;搭建大學生太極拳傳承與保護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 趙世林.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論綱[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17.
[2] 周小青,周若夫,劉寧寧,等.論太極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價值取向[J].武術研究,2018(7):40-42.
[3] 李繁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及其傳承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159-160.
[4] 許榮梅,宋清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太極拳”課程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8):737-739.
[5] 任天平,王國亮.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太極拳傳承與保護的理性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9(3):202-206.
[6] 陳捷,謝松林.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策略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17(1):42-46.
[7] 王柏利,王崗.太極拳文化特質與演變歷程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8(6):23-28.
[8]齊大路,林輝.文化傳承視角下我國普通高校太極拳教學的困境與路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16(2):114-116,127.
[9] 田玲玲,王清.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