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樂
摘要:聲樂學習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個人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未來的發展有積極意義。關聲唱法和民族唱法作為聲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兩者既有不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將兩者進行完美融合是聲樂教學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有利于提高聲樂演唱藝術效果。本文針對聲樂教學中民族唱法與關聲唱法的融合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聲樂教學;民族唱法;美聲唱法;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J616-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091-01
一、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交往與經濟合作不斷增多,文化交流愈加頻繁。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融合不僅能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美聲唱法,又能為民族聲樂注入新的活力,推動民族聲樂的發展。在聲樂教學中有機融合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聲樂綜合能力,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切實提升。
二、發聲技巧的融合
民族唱法屬于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承載著我國獨特的唱法優勢,能營造良好的舞臺效果,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層面的實際需求。以往的民族唱法在聲音訓練過程中只重視語言練習.強調通過語言的訓練進行發聲訓練,對歌詞的表達和詮釋過分重視,致使欣賞性不高,特別是難度較高的高音歌唱。當前的民族唱法開始與美聲唱法相融合,學習其在發音技巧方面的優勢,如真假音的處理方式、科學的呼吸方式等,以此避免自身在發音技巧方面的不足。
相較于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強調在自由、放松的狀態中進行演唱,有利于降低發聲對喉嚨與聲帶的作用,減輕發音器官的負擔,更好地咬字發音①。在聲樂教學中融合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能提高民族唱法的歌唱效果,使其發音更加自由、輕松,增強欣賞價值;同時民族唱法能保留自身的歌唱特色及發音特點,在審美性、感染力、表現力等方面得以提高。
三、咬字技術的融合
傳統的民族唱法注重情感和聲音的表達,強調在演唱過程中發音標準、吐字清晰,將歌曲的情感內容加以表達。要想保證聲音的準確與渾厚,演唱者需要利用口腔前部進行發音,這種發音方式與我國用嘴唇咬字的方式相符,但該方式過分注重發音部位,極易減弱胸腔共鳴,影響字與字之間轉換的自然和流暢,造成穿透力不夠、音量不足等問題,降低歌曲表達的效果。美聲唱法主要是采用意大利語言,對發音咬字不太重視,演唱者可以利用后槽牙咬字,張開大牙關節,這樣發出的聲音相對飽滿和圓潤。當前我國的民族唱法在發音方式方面有所改進和創新,通過與美聲唱法的融合,學習其發音技巧,確保自身特點的同時,從橫向的咬字方式轉變為橫豎的咬字方式,讓聲音變得更加連貫與和諧,有效彌補了自身在咬字方面的缺陷。
四、氣息運用技巧的融合
根據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聯系及區別,對民族聲樂含有的特色技巧和豐富形式加以保留的前提下,科學利用美聲唱法的呼吸技巧及呼吸原理,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橫膈膜、深吸氣,讓氣息保持良好狀態;同時借助體內呼吸肌肉群和吸氣肌肉群的聯系作用,讓演唱過程中的氣息更加順暢、平緩、連貫、持續、均勻,提高發聲效果②。通常選擇的演唱歌曲不同,氣息運用的技巧也不同,如針對《蘭花花》、《小白菜》等民族歌曲,可以采用偷氣、取氣、換氣的方式;針對《我住長江頭》、《思鄉》等歌曲,可以采用美聲唱法中的連音唱法,這樣能對在句子中間換氣的不足加以彌補,確保聲音的連貫美與線條感,增強歌唱效果。對于我國傳統形式的聲樂而言,采用小氣口換氣的方式,能將音樂作品的抑揚頓挫加以突顯,表達豐富的情感,實現以氣唱情。
五、真假混聲唱法的融合
在聲樂教學中融合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時,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考慮聲樂教學,如整體演唱氛圍、演唱歌曲的難易度、演唱者的風格等;同時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融合美聲唱法的真假聲混合唱法時,應該充分考慮該唱法對演唱者的具體要求、該唱法的技藝綜合特征等。一般而言,真假聲混合唱法對演唱者的要求較高,尤其是音域、音量、音質等方面,需要其聲音結實有力,并且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這樣方能保證氣息的順暢,發出明亮圓潤的唱音。相較于其他唱法,真假聲混合唱法是獨屬于美聲唱法的特點之一,要求演唱者在實際演唱過程中以音高的比例為依據,對真假音混合技術進行搭配使用,從而調動共鳴腔,切實提高聲音共鳴的效果③。
總而言之,從真假混聲唱法的角度融合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時,需要對真假混聲唱法的適用性加以高度重視,綜合考慮演唱現場氛圍以及演唱者的演唱風格、演唱技巧,這樣方可確保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之間的相輔相成、完美融合。
六、結語
美聲唱法的引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音樂領域,尤其是民族聲樂教學,有利于完善民族聲樂教學理念,推動民族聲樂教學的創新發展。在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逐漸融合,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借鑒、互相補充,能為受眾帶來良好的聽覺享受,促進民族聲樂教學的長遠發展。
注釋:
①王燕麗.芻議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J].北方音樂,2019(11):187 188.
②馮鳶.將美聲唱法的融合與借鑒價值應用到民族聲樂教學中的策略[J].北方音樂,2019(04):176,180.
⑧曲元芳.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鑒與融合[J].山西青年,2019(09):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