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芝
【關鍵詞】慢阻肺;糖皮質激素;特布他林;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13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屬于呼吸內科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具體包含慢性支氣管、肺心病等類型,致殘率與致死率非常高[1-2],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此類患者會出現氣促、喘息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呼吸困難,提高死亡率。本文以我院慢阻肺患者為例,分析了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在該類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1.1 ?基礎資料
研究于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進行,抽取此階段慢阻肺患者84例,按照就診時間成立實驗組(42例)與參照組(42例);一般資料顯示,實驗組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區間為46-75歲,平均年齡(60.38±0.32)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54±0.36)年;參照組中,男18例,女24例,年齡區間為47-73歲,平均年齡(60.35±0.26)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6±0.47)年。數據對比,統計學不具有意義(p>0.05)。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
1.2 ?研究方法
參照組運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給予患者布地奈德氣霧劑(生產單位: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411),每天用量為400-1500μg,分2-4次使用完畢,每次用量控制在200μg以內,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增加使用劑量與次數[3]。實驗組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特布他林霧化液(進口藥品 瑞典 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090134)治療,采用霧化吸入的形式,每次2毫升,每天3次;對于病情嚴重者,每天加用1次。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功能顯著提升,則為顯效;患者癥狀有所改善,肺功能好轉,則為有效;患者癥狀沒有改變,且病情逐漸惡化,則為無效;(2)肺功能:肺活量(FVC)、第一秒用氣呼氣量(FVCI)、肺活量占第一秒用氣呼氣的比值(FVCI/FVC)。
1.4 ?統計學意義
用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行t值檢驗,用均數平方差(-x±s)表示;計數行X2檢驗,用百分比(n,%)顯示;若p小于0.05,統計學符合意義。
2.1 ?兩組效果分析
表1顯示,實驗組臨床有效率更高,與參照組對比,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

表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n(%)]
2.2 ?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見表2,治療前,兩組肺功能基本一致。治療后,雖均有改善,但實驗組更加明顯,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表2? 比較兩組肺功能(-x±s)
慢阻肺在臨床比較常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此病發生率逐年上升,患者在發病期間,呼吸道氣流受限,會出現呼吸障礙、胸悶、咳痰等癥狀,給其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4]。依據慢阻肺的病理特點,主要分為穩定期與急性加重期兩種,治療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為主,用來緩解患者癥狀,改善其呼吸功能。布地奈德屬于糖皮質激素的一種,其在臨床的運用比較廣泛,具有很強的抗炎功能,可以降低酶促反應,抑制支氣管收縮物質合成,從而阻斷平滑肌的收縮,此藥治療效果較好,但單獨使用,無法達到治療目的,需要加行其它藥物。特布他林屬于β2受體興奮劑,其特異性比較強[5],可以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改善支氣管的纖毛運動,加快黏液的稀釋,從而改善患者咳痰等癥狀。將其與布地奈德一起運用,可以取得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氣促功能,幫助其早日恢復健康。
本次研究中,對患者實施糖皮質激素與特布他林治療以后,其總有效率高達95.24%,高于參照組的78.57%,顯示了此法的優勢。在肺功能指標方面,實驗組各項指標好轉明顯,改善幅度大于參照組,說明特布他林的加入,能夠增強治療效果,優化肺功能指標。
綜上所述,結合慢阻肺患者的病情特點,采取糖皮質激素、特布他林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其可以提升用藥效果,發揮藥物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鴻敏.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85-86.
[2] 施海泉.用丙酸氟替卡松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6):86-87.
[3] 陳濤.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用藥效果[J].醫藥前沿,2018,8(35):164-165.
[4] 宋志方,應利君.糖皮質激素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血管外肺水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5):443-447.
[5] 周妙玲.糖皮質激素聯合噻托溴胺治療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的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