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維

摘 ? 要:《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優秀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學校教育應同企業發展相結合,與實際生產需要相對接,培育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理論,更具有創新的思路、靈活的思維、巧妙的動手能力,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設計并制作符合需求的高品質可摘義齒。本文通過對《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課程特點分析及教學經驗小結,擬探討如何有效開展現代學徒制下的情境教學,以達到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 ?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6(a)-0214-02
《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中一門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具有口腔活動修復體制作工藝技術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各類常見可摘義齒制作工藝技術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該課程課時為171學時,課程貫穿整個大二學年,理論知識僅有36學時,但該課程不僅對實操動手能力要求高,培養的人才還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靈活的設計思路,符合企業用人標準,切實為社會服務。
1 ?相關概念釋義
1.1 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的典型代表是德國的雙元制,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科技人才需求的增長,雙元制被大多數高等職業教育機構采納。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14年正式提出了“現代學徒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1]。它是通過學校企業之間深度合作、教師和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注重技能的傳承的教育模式,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1.2 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題,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的直接注意、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由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
1.3 現代學徒制下《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的情境教學
把現代學徒制的培養理念從一門學科——《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入手實施創新改革探索,融入情境教學,將教師的授課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機結合,并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師傅配合,充分利用情境教學,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與理論的結合,同時提高學生應試成績與動手能力,以此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
2 ?《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學情分析
高職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生源90%以上為單招學生,相對而言,單招學生比高考生基礎知識薄弱、理論學習主動性較差。《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作為口腔醫學技術的核心課程,應當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可以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對于專業基礎理論問題學生的回答準確率高,但是涉及到靈活的修復體設計方案時,學生難以發散思維。
然而,“可摘義齒”的制作非常靈活,它與患者的口內模型,包括缺牙的數目、類型、牙周及粘膜的情況等密切相關,“可摘義齒”作為牙列缺損的一種主要修復方式,其制作的質量對于義齒制作公司非常重要。由此可見,我們培養的專業技術人才不能只拘泥于書本知識,必須在理論支撐的基礎下,發散思維、合理設計,制作高質量高標準的最適合患者的活動修復體。
3 ?現代學徒制的模式下創設情境教學
為提高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修復體的制作全過程,充分參與不同牙列缺損情況下的可摘義齒設計,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性、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由此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思維能力。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就充分展示了在專業層面堅持工學結合、在學校層面深化校企合作、在產業層面推進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供的便利,可以大力開展情境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與理解。
3.1 情境教學,引發學生探索
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抽象的知識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受使其形象化、具體化。高職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為現代學徒制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校企合作將企業帶入了高校,學生可以按規定到企業參觀、學習,及時感受“環境氛圍”,由此產生了“環境”的情境教學——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3]。學生在義齒制作公司可以直觀的感受教師課堂上所傳達的概念、并在觀察中解決教師課后提出的問題,在真實情境體驗中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情境教學——可摘義齒的設計
《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課程的難點在于活動義齒的設計,這一章節不僅要求掌握大量的理論基礎知識,更需要學生由此充分運用頭腦發揮創造性思路合理設計,這是義齒制作成功的關鍵。因此,首先進行的是可摘義齒設計的情境教學,通過現代學徒制下提供的教學優勢條件,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步驟一(如圖1左上方):我們將可摘義齒的設計知識點分為兩大類:(1)基礎知識,包括設計的基本要求和設計的特點,這部分知識通過課件講解以及大量圖片展示,可以將其中抽象的理論形象地向學生表達,比如可摘義齒設計的復雜性與牙列缺損的復雜性相關可借助不同類型的口內照片展示;(2)設計的原則,這部分知識不僅復雜而且靈活多變,我們將以視頻學習配合理論講解的形式進行初步教學,然后分發不同的簡單模型要求每個學生按照所學基礎理論自行設計,設計完成后老師再將理論知識對照模型講解,最后在企業觀看高級技師的設計方法,并對比自己設計的作品,找出設計的優缺點,對照理論知識點進行分析,并總結設計的原則。
步驟二(如圖1左下方):完成初步設計原則的學習后,再次利用情境教學引入分類的設計。(1)課堂上,將Kennedy分類、王征壽分類、cummer分類分開講述,利用課件及圖片把三種分類法闡釋清楚,展示各種分類法中各種類型的牙列缺損、觀察分析其特點,并思考設計原則。(2)在企業,學生和高級技師一起對Kennedy分類中每種類型進行一次設計,教師從旁輔導學生該種設計對應的理論內容,學生在技師的幫助下學習設計思路,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理論知識。
3.3 情境教學——可摘義齒的制作
檢驗設計是否合理的最終標準應是使用是否方便舒適,能否有效發揮義齒的功能,因此最終判斷學生設計與制作是否掌握應當將產品制作完成后。而且,《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培養的是能夠制作可摘義齒的技術人才,可摘義齒的制作是本門課程的重點,是課時比重最高的部分。可摘義齒的制作過程在理論教學中比較繁雜,學生對于彎制法和鑄造法之間的異同點以及其中一些數據記憶掌握不足,運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記憶,并指導學生更全面掌握制作的工藝。
步驟三(如圖1右下方):我們在“可摘義齒制作”教學中采用理論課與實操課結合,多方位融入情境教學的方法。理論課,課前觀看相應操作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制作的過程,課中大量運用課件圖片講解理論知識,抽象之處加入視頻元素化難懂為簡易,課后至企業實地觀看技師操作并由技師“傳授”制作要點、規范、準則,教師配合講授操作中有關注意事項、理論數據,由此加強記憶與理解。實操課,分為三種情境教學,統一安排在理論課后,(1)學生在實訓室里由教師指導完成按教科書標準模型的可摘義齒制作,在制作過程中結合記憶理論知識,在“制作”的情境中學習;(2)學生在企業里與高級技師配合,完成企業提供的臨床復制模型的可摘義齒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思考設計的合理性與實用性,在“真實模型”環境的情境中學習;(3)學生將之前課堂原有的設計在多次學習后再次修改,由技師演示標準制作流程,完成制作后,學生將可摘義齒放入模型試戴,由此一方面檢驗學生設計的效果,設計掌握的程度,并可避免因制作導致的誤差,另一方面通過技師的標準操作,學生對比自己制作時的不足,總結經驗,由此產生的“多方位”情境教學。在義齒試戴過程中,學生對于可摘義齒設計中的重點難點——“固位”、“穩定”的設計進行討論,對于這兩大重難點內容教師可以清晰地借助模型和義齒之間的關系這一情境讓學生充分理解,達到教學的目的。
4 ?結語
教學不應單純為教師為教而教,學生為學而學,應當充分體現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全面發展。可摘義齒的制作對于口腔醫學技術的學生而言,將是他們未來工作的必需技能,也將成為界定他們發展前途的標準之一。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理論課學時相對較少但需要掌握的知識卻很多,在傳統的理論課后實操教學模式下,學生理論知識還停留在表面學習,實操課教師與企業實際生產又有脫節,往往造成了學生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機結合的困境,學生很難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現代學徒制下開展情境教學,我們發現學生學習效率有了質的飛躍。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為它提供了實際的情況,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成了豐富的案例;情境教學幫助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因為它將設計的靈活多變展示出來,開拓了思維;情境教學調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傳統的教學拘泥于標準的教學模型,統一的準則答案束縛了學生的雙手,情境教學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讓學生融入課堂主動操作。
參考文獻
[1] 余烽,屈賢.“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汽車類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8(23):186-188.
[2] 杜新宇.營造工程環境打造金工實訓情境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8(17):223-225.
[3] 譚長春,段紹強.“情境”教學模式在兒外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教學實踐探索,2020(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