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芳


[摘 要]單元整合教學注重學生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整體提升。單元整合下的語文教學,教師要關注人文,關注過程,注重讀寫結合,引領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單元整合;人文;過程;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25-0050-02
統編教材采取“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行的單元結構,這樣編排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同一單元主題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因此,采取單元整合的教學方式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關注人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人文性屬于語文的重要屬性,關注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在單元整合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關注人的文化入手,引領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一)學習一篇文,認識一個人
以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這單元的課文有《司馬光》《掌聲》《灰雀》《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四篇,這單元的主題是“美好的品質”。那么,這個單元主要向讀者介紹了哪些人?這些人物有哪些美好的品質呢?在單元整合的目標引領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使學生對本單元人物的美好品質有一個了解。
這樣基于單元整體對本單元的主要人物及其特點進行匯總,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物美好品質的熏陶與教育。
(二)適當拓展,認識更多元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美好的品質”。除了本單元的課文之外,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閱讀中還碰到過許多人物故事。那么,這些故事又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呢?教學時,教師的目光不要只局限于本單元的課文,而要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對人物的美好品質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
如在本單元關于人物美好品質的學習交流活動中,有學生從《難忘的潑水節》一課中讀出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親如一家的情感;有學生從《一罐果醬》的閱讀中,感受到了外婆即使在最窮苦的時候,也不放棄自信這種美好的品質;有學生在《人生是一座菜園》中讀出了父親的智慧……由此可見,在單元整合的目標引領下,教師不光要注重課內的學習,還要進行適當拓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凡是充滿正能量的人或事都具有美好品質,都值得學習。
二、關注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光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知識雖然可以直接習得,但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單元整合教學恰是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升的關鍵。
(一)在過程中積累語文知識
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學習與掌握的語文知識是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教材不同的文章中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所學內容的特點,采取單元整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以夯實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這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那么,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需要采取哪些方法來理解詞語呢?結合課文中詞語的特點,可以歸納出以下方法。
(二)在練習中形成語文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這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預測”。這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的課后練習二告訴學生“預測,不是隨意預測,而是需要一定的依據的”;除此之外,還特意以表格的形式為學生的預測提供了范例;在課文結尾處,文章還以語文要素的形式提出了預測方法與內容方面的特點。有了《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的預測經驗作為基礎,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和《不會叫的狗》這兩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過的預測策略推想下面可能發生的事。本單元的習作內容是續寫故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開頭,讓學生對之后的內容進行預測。這樣教學,真正把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三、注重讀寫整合,實現讀寫雙贏
統編語文教材采取雙線并行的編排方式,語文要素中關于讀與寫的方法策略特別清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閱讀與寫作的整合,以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在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
對于三年級初次學習寫作的學生來說,最頭疼的就是“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主題與秋天有關,這單元的習作內容是寫日記,教材中為學生提供的是關于換牙的故事。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寫日記呢?教師可以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入手,鼓勵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并經常記錄。這樣,學生在以后寫作的時候也就有了豐富的素材,有助于他們習作能力的提升。
(二)從課文中習得表達技巧
習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而這些技巧都可以在語文教材中習得。
如在《山行》這首古詩中,作者寫了寒山、白云、楓林、霜葉等景物,而“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句名句給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就是作者獨特表達技巧的魅力。再如,《秋天的雨》一課中,作者說“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作者獨特的視角與優美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中,作者抓住水泥道上的落葉寫出了水泥道無與倫比的美;《聽聽,秋的聲音》則從聲音方面描寫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這樣,在單元整合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滲透,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三)在閱讀中積累優美語言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為學生今后的習作奠基。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以“秋天”為主題的單元,在實際教學中,學習這單元內容的時間也恰好是秋季,除了課文內容是以“秋”為主題之外,在本單元“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板塊中,需要學生識記的也是跟秋天有關的成語“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秋風習習、一葉知秋、金桂飄香、層林盡染、五谷豐登、果實累累、春華秋實”。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并在背誦積累這些詞語的基礎上主動去積累更多描寫秋天的詞語。這樣教學,引領學生背誦積累,可以為學生的習作提供豐厚的素材,能夠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統編語文教材,運用單元整合的思路來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本單元內容的認識更加全面而深刻,而且也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