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群 程艷芬 張雷
[摘 要]該文通過論證認為,在國內高等醫學院校中,專業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技能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一個重要原因是提供給教師的各級各類培訓普遍較少。教師發展內容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高校應該建立適應整體需求的多元化培訓內容,布局規劃醫學教師不同發展階段的培訓體系,具體的專業發展內容還需要學院、科室專家團隊共同構建。
[關鍵詞]醫學院校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技能;教師發展
[基金項目]2019年度承德醫學院教改一類項目“高等醫學院校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校本培訓研究”(20190010);2019年度承德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高等醫學院校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和衛生服務能力的對策研究”(20192003);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基于科研項目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探索與實踐”(2017cxcy108)
[作者簡介]李寶群(1976—),女(滿族),河北承德人,碩士,承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醫學教育研究;程艷芬(1979—),女(滿族),河北承德人,碩士,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副教授,主要從事醫學教育學研究;張 雷(1976—),男,遼寧葫蘆島人,碩士,承德醫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醫學教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8-0035-02[收稿日期] 2019-12-08
教師發展也稱教職員工發展。醫學教育各個階段的(本科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水平,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師資培訓可促進教師個人發展以及教育領導力、學術能力培養,這些也是醫學教育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
一、國內外醫學院校教師發展現狀
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日趨深入以及教育理論和方法的不斷變革,發達國家近年來進行了許多實踐探索[1],共同特征歸納如下:(1)國外非常重視教育立法,培訓制度法律化;(2)國外改革課程內容系統化,根據國家科技與社會情況設置課程,供學員選修;(3)豐富培訓形式,廣開培訓渠道,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高校醫學教師采取短期或長期培訓、全日制、非全日制、脫產、業余培訓、系統學習、專題研究等;(4)注重激勵機制,培訓與聘任相結合。反觀國內,總體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不足、教學手段單調,關于教師培訓和高校教師教育的問題從1998年開始受到關注[2],但關于教師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的培訓現狀與實踐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以教師培訓為視角,系統分析和探索了國內醫學院校教師本校本地(校本)培訓的有關問題。
二、教師個人發展的必要性
1.教學理念的變化帶來對教師角色的轉變。在傳統教育中,知識的主要來源和傳遞者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即學生,這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教師和學生兩者之間的角色定位問題反映了教學的本質,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下如何教會學生學習才是高等教育賦予教師的新的使命。
2.教學應向導學轉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占主導角色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醫學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角色,以學生為中心,教會學生如何學,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
3.教師不再是靜態知識的占有者,而是動態教育活動的研究者。教師應成為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和改進,促進教師的個人發展和自我提升。當前國內醫學教師普遍學位學歷較高,學科專業能力較強,但總體而言教師的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略顯不足。為此,必須突出高校教師的自身發展。
三、高等醫學院校教師培訓現狀的具體研究
筆者將北京、河北等六所醫學院校的一線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在各院系的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醫學教育專家中開展調研,從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的培訓途徑獲取、教師學習的基本情況等方面對本校培訓高等醫學院校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技能現狀及干預策略進行了系統分析。
1.在培養方式方面,醫學教師發展主要以自我提高為主,極少組織層面的培養。教師個人發展和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教師的個人奮斗努力,組織的幫助是非常必要的,來自院校、部系及科室(教研組)多層面的培養才能使教師獲得更大的發展。
2.在培養內容方面:一是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的發展;二是課程教學(包括課堂的授課、臨床實習見習的帶教、基礎醫學課程的實驗教學等)促進個人教學專業發展;三是體現個人科研能力的自我專業發展(參加專業培訓或學術年會科研發展)。但對教師發展的內容,六所院校并沒有達到統一的認識,對教師發展內容做出明確界定的問題可能需要教育部教育廳等管理部門和高校教學職能部門及教學基層共同制定相應的政策。
3.培訓現狀結果分析:教師的教學基礎理論薄弱,教學技能不足。國內醫學院校的教師大多數來自專業的醫學院、藥學院或臨床一線,90%的教師缺乏系統科學的教育理論知識培訓,不太了解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知識,讓他們運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學過程確實有難度。有的教師在遇到課堂突發事件或學生不良行為時,缺乏課堂駕馭能力;有的教師在學生信息反饋后,欠缺線上或面對面交流能力;有的教師與學生或其他教師的協作溝通能力不足等。
4.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后。高校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學,然而社會當前各種評價體系或資源分配制度使得高校對科研的重視和偏倚顯著高于教學工作,傳統的課堂和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思維固化,總是習慣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組織教學,制定學習內容和考核,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四、高等醫學院校教師培訓改進的方向與建議
1.在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中,教育教學理論與技能發展應分為總體目標和具體的階段性目標,管理部門應指導教師學習或參加培訓,制定明確清晰的培訓途徑,尤其要加強對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的督導,可以建立在線平臺,及時反饋培訓結果和效果。
2.結合學校的文化背景、教學環境、教師與學生特點等情況,建立系統靈活的培訓體系,內容通過編印《高等醫學院校教師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校本培訓指導手冊》呈現。
3.按照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職稱,制定四個級別的培訓方案,針對不同職稱的教師進行內容和形式差異化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訓。構建“校級—學院部系—學科(教研室)級—教師本人”四個層次的教師發展培訓運行機制。學校層面為新入職教師提供高等教育學教學法、學生心理學等方面的課程;部系則由學科帶頭人為所有的教師提供學科專業領域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指導;在教研室層面應側重專業內容的指導;在個人層面充分給青年教師留下自我培養的空間,制定更加個性化的青年教師發展計劃。
4.明確醫學教師發展內涵。教師發展分為:(1)教學方面的發展—提升課程設計,增強教學技能;(2)專業方面的發展—學科學術研究和專門技能發展;(3)管理職能績效等組織發展;(4)教師個人發展—教師對自身理解和認識水平的提高,教師教學工作態度的改變,教師所處社會組織環境的改善等。
5.培訓模式多元化。如新入職教師的崗前培訓、教研室科室內高年資教師的一對一指導、對所有在職教師的定期專門培訓、教師晉升前的教學培訓與考核、學校部系組織的專題講座、教育職能部門對教學質量分析的反饋總結等,都可以為教師培訓和學習創造機會。
五、總結
教師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理論的指導,更需要學院、部系和教研室等各級組織以及教師個人的共同努力。教師教學能力是醫學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明確高校教師發展內涵,立足本校,建立靈活、系統、高效的教師發展培訓體系,為所有在職教師發展提供支持,是保障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趙國棟,陳幼祥.美國的教師科技教學技能培訓[J].比較教育研究,1999,(1):59-63.
[2]李小林.中國高校教師培訓工作回眸[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2,(3):41-4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of Teachers in Medical Colleges
LI Bao-quna, CHENG Yan-fenb, ZHANG Leia
(a. Basic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 Chengde, Hebei 067020, China; b.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 Chengde, Hebei 06702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domestic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skill level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few kinds of training provided for teachers at all levels. The content system of teacher development is a huge systematic proj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 wide range of training contents that can meet the overall needs and plan a training system for medical teache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Specific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ents also need to be jointly constructed by expert teams of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al theory; educational skills; teacher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