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大學生找工作難成了當下熱門話題,高校要從人才培養和發展的角度出發,從制度、組織到實施,全程全員式參與到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把就業服務指導工作做細做實,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關鍵詞:就業服務;全程全員;立德樹人
今年經濟增長放緩,部分中小微企業在夾縫中生存,倒閉潮、裁員潮紛紛襲來,應屆畢業生人數也逐年上升,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當前社會面對的難題,也是亟需改進的問題,是落實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工作任務的要求。
1 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匹配
近幾年,就業市場出現一個現象“學生找工作難,企業招聘也難”,這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不匹配,錯位培養,沒能及時跟上市場的變化,及時去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學生一股腦子跟風報考熱門專業,沒有考慮個人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熱門專業的崗位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而一些基礎技能崗位卻無人問津。學校應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讓學生把個人的利益和國家的需求結合起來,在普通的崗位也能發光發亮,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1.2 就業指導重理論輕實踐
高校的就業指導服務,往往以課程的形式開展,通過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就業指導,很少給學生機會去實踐,學生的課程成績往往比較高,但是真正去到人才市場去應聘,就會到處碰壁,或者入職到公司后,個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未能達到公司的要求。所以就業指導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學生無論到什么崗位都能快速適應開展相應工作。
1.3 就業教育工作缺乏全員、全程性
目前,高校出現一個怪現象,就業教育工作往往被認為是輔導員或是就業部門的工作,和學校的其他職能部門或專業老師無關;或者就業教育工作僅僅限于畢業學期的教學安排,這很容易造成就業教育工作“走過場、形式化”。從學生入校就要開始專業教育,中間年級要注重學生就業觀念的培養,畢業年級要注重實踐養成。教育內容要相銜接,層層遞進,由外而內化為學生個人自覺的行為。
2 高校實施就業教育的相關措施
2.1 制定工作制度、落實工作責任
領導要重視學生的就業教育工作,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制定相關工作制度,落實工作責任,把工作做細做實。除了學院黨政領導、學工隊伍、德育導師,其他的專業教師也負有學生就業教育的責任,除了專題的就業教育外,專業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灌輸正確的擇業觀,在學院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2.2 人才培養緊跟市場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高校要緊跟市場人才需求,及時修改人才培養方案。但是高校容易和市場脫節,所以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實施“雙師型”培養模式尤為重要,這樣也讓學校知道要為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讓學生也知道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提早做好能力和心理準備,也讓畢業生更加適應社會。
2.3 完善就業服務水平
除了常規的就業教育和就業觀念的培養,在學生面臨擇業的畢業階段,要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招聘信息和進行相關的就業政策宣傳,例如,完善就業平臺的建設、邀請企業進行開宣講會等。
2.4 培養創新能力,以創業促就業
面對逐年增長的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嚴峻,國家提出了”眾創”,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措施,能夠緩解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提高職業核心能力,另外,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在比賽中孵化出真實的創業項目。
2.5 全程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通過加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以及對學生的職業規劃的指導,加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畢業生學有所用、用其所長。
1)一年級注重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職業核心能力是除了專業能力以外的一些綜合素質能力,可以伴隨學生整個工作生涯,讓學生在職場中迅速適應,發光發亮。但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教育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高校因此應該轉變教育觀念,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培養職業核心能力,也可以把職業核心能力的核心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也更能內化為學生自身內在動力。
2)二年級注重職業生涯規劃。高校在就業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市場分析、個人分析等方法教會學生,可以借助職業生涯規劃量表幫助學生學會自我分析,正確認識自己,自我調整,最后進行自我定位,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自己追求的職業方向,這樣學生學習更有動力。
3)三年級注重職業素質的拓展。據了解,能在職場上斬露頭角的,往往是那些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學生,他們可能沒有牢固的專業知識,但是他們在職場面試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良好的素質往往能吸引用人單位的注意。相反,一些只會一股腦學習的學生,平時沒有注意加強其他方面的素質能力,比如與人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良好心理素質等等,在面試的過程,由于口頭表達能力弱或心理素質差,未能正常發揮。職業素質拓展主要包括思想指導、心理輔導、信息指導以及求職技巧指導等方面。[1](1)思想指導方面——就業市場上往往會見到一些眼高手低的大學生,他們追求燈紅酒綠的大城市,追求大公司舒適的工作崗位,覺得其他就業崗位會低人一等,于大學生身份不符,教育者要及時調整這部分學生的思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他們把個人利益和國家的需要聯系起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2)心里指導方面——目前,走在職場上的學生大多數是00后,00后具有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渴望獨立又缺乏主見等特點,他們一般對職業期望值過高,對校園招聘會提供的職業崗位不感興趣,總覺得自己會找到更好地就業單位和崗位。也有部分同學心里承受能力差,怕被用人單位拒絕,而不敢去嘗試。所以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例如: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或者通過素質拓展活動、團體訓練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3)求職技巧指導——求職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展示才能和實力的過程,但是往往很多學生都不注重這方面的技巧,導致面試失敗。首先,我們要指導學生做好求職前的各種準備,如求職材料、思想心里等方面上的準備,其次,要讓學生了解求職的程序和面試應該注意的問題,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據調查,很多學生希望通過交流面試經驗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求職技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邀請優秀校友或者企業管理人員給學生介紹有關面試經驗和分析面試應注意的問題。(4)信息指導方面——據調查,大部分畢業生是通過互聯網的招聘網站上發布的信息獲得相關的招聘信息的,這提醒我們不僅僅要發布那些用人單位在我校舉行招聘的有關信息,學校相關就業指導部門要主動和用人單位聯系,主動為學生尋找更多的就業崗位。其次,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對國家的很多政策都不了解,比如勞動法規、醫療保險以及有關人事制度等方面政策,這就需要我們在就業指導課上加強講解,讓學生在求職路上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學生就業是檢驗高校培養質量的窗口,只有從上到下,從制度到組織,重視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全程全員落實,才能把就業服務指導工作做細做實,才能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邵妮.中職生就業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招曉蘭(1992-),女,廣東廉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