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亦峰 晏斌 王進



摘 要:時代的發展推動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作為大學校園內的當代大學生,其校園生活、學習方式也與以往的大學生存在很大的不同,課余生活呈現出盲目性、娛樂性、功利性等特點,這些改變對于大學生的成長發展、身心健康帶來不小的影響。為此,本文將從當代大學生存在的現實問題及其解決方式等方面,給予現實問題的具體分析以及針對具體問題給予可行性建議,以期提高大學生課余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為西藏乃至中國社會培養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西藏;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調研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西藏大學各個學院的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為調查對象,大四學生由于實習未列入調查范圍。本次問卷共發放500份,回收478份,有效問卷為471份,有效率為94.2%。
(二)調研方法
此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回收問卷利用Excel建立了數據庫,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處理。
二、西藏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分析
對西藏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和課余時間現狀的分析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通過問卷數據分析得出目前西藏地區高校大學生基本的課余生活和課余時間分配的現狀。
(一)課余生活現狀分析
在受訪的471多名學生中,每位學生擁有的可支配的課余時間也是不同的。對數據分析可得大學生群體課余生活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上面圖1可知,大學生選擇上網沖浪的學生達77.8%,明顯高于其他的選項,這也進一步告訴我們大學生課余生活呈現網絡化趨勢。且不容忽視的是,利用課余生活進行學習的大學生占受調比的72.4%,僅次于上網,這也反映出大多數大學生是注重學習的,且此比例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此外,逛街、看電影、運動、社團等均占有較大比例。
(二)課余生活內容分析及其問題呈現
1.上網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西藏大學大學生每日使用網絡0~2小時占比為28.7%,使用網絡3~5小時占比為58.6%,6~8小時占比為11.5%,使用網絡八小時以上的占比為1.8%。而于上網目的(或說上網內容),如表1所示。
大學生群體在課余時間選擇上網的人很多,也進一步說明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上網的目的主要為刷視頻、玩游戲、看小說、聊天、網購等,可以看出,當代西藏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具有娛樂性。
2.學習情況
學習作為僅次于上網的一個大項目,72.4%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但是,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的內容卻有很大的不同,如表2所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態度,人畢竟要在現實中生活,自然不可避免有功利、自尊、虛榮等心理。當代西藏大學生的追求同以往學生提升自我、獲得知識、充實生活的目的不同,反觀而今,大學生課余時間分配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迫于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和生活壓力,選擇考證、培訓、實習。大學生群體奔波于利己化的學習與工作之中,而對于那些實用性低、很難在短期掌握和獲得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的各類社團活動選擇了忽略。
3.社團發展及參與情況
立足于西藏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現實狀況,社團呈現出發展緩慢、模式單一、體制僵化等問題。細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學校學院對于社團的重視程度不夠;第二,社團活動經費不足,過度依賴于學校學院財政;第三,社團活動過于形式化,缺少新意與內涵,很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四,學生參與社團的目的不一,大多為了綜合量化等功利性的東西,忽視了社團的真正作用。
4.學生對課余時間的規劃
在受調的471名學生中,有73.2%的學生表示自己有對自己的課余時間做過規劃,26.8%的學生表示自己對自己的課余時間沒有做規劃,通常是遇到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在制定了課余時間規劃的345名學生中,有45.2%的學生能夠按時且保質保量的完成自己的規劃。
三、改善大學生課余生活的有效途徑
不容忽視的是,在學校的安排下,大學生課余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對大學生的個人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時代的發展、學生群體的變化,課余生活也需要加以變革,以適應大學生發展的需要。
(一)對于大學生而言
第一,大學生應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不懈奮斗。初入大學的高中生應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大學生活,對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做好從高中的被動學習到大學的主動認知的銜接,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并付諸行動。大二、大三的學生在利用好、實施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上,應參照個人實際進行計劃的提升與變更,力求達到目標的圓滿。
第二,要有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身為社會生活中的一份子,在享受社會賦予的各項權利與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履行相應的義務。
第三,大學群體要有正確的消費觀念。樹立量入為出,理性消費的消費觀念,適當網購;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學習,將網絡的積極影響最大化,以求提高自我。
(二)高校層面
1.校方正確引導、適度指導
第一,大力開展對課余時間重要性的宣傳,加大對學生課余生活的指導力度。學校、學院、年級、班級應將如何利用好課余時間作為一門學問去研究,加強對學生課余生活的指導,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課余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課余生活質量。
第二,學校應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與實施落到實處。學生管理人員可引導學生在入學之初結合自己的人生目標、現實情況等做一個全面的、合理的評估,確立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和提升目標。
第三,規范寢室制度,完善學校課余活動場所,加強學風建設。首先,規范寢室制度,學校應改善寢室的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寢室環境。強化學生對寢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建立健全相關的寢室管理制度,制定寢室的作息制度和文明公約等。其次,課余活動場所。學校應盡可能地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第四,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兼職和公益活動。學生參加兼職不僅可以減輕家中經濟負擔,還能鍛煉自我;參加公益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這些實踐活動會讓他們更加堅強。
2.借助網絡資源平臺,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
不可否認,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平臺,進而推動網絡教育。首先,高校應加強校園的網絡建設,極大地豐富校園網絡內容與形式,將學生從網吧帶到校園。其次,思想教育要到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和生活觀,用理性的頭腦去使用網絡,使網絡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
3.發揮學校社團的作用
學校應加強學生社團建設,使其組織與活動有精神有內涵有靈魂,提高社團活動的參與力度。將班級、學院、學校活動與社團活動相銜接,提高學生社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在對學生社團加強指導的同時簡政放權,拓寬社團經費來源,激發學生社團的活力。鼓勵舉辦形式多樣且富有內涵的活動,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和鼓勵社團形成自己的文化與精神。
4.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加強學生黨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先進性和榜樣性。創新學生干部制度建設,采取輪流輪任制度,提供更多的管理崗位,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同時,以他們為中心,吸收和培養有志向、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學生參與進來,發揚優秀學生的榜樣性和先進性,由他們牽頭建設和營造一種新學風、新校風。
總之,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復雜,涉面甚廣,需要高校做很多工作,在理論中總結經驗,更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經驗,不斷探索、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龐桂英.閑暇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代玉金.論當代大學生的閑暇德育[D].開封:河南大學,2008.
[3]伍汝輝,楊清波,王雙見.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0(12):156-158.
[4]張媛,呂英喆,閻占定.大學生課余生活狀況調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3(6):83-87.
[5]趙麗娜.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10):29-30.
[6]王道征.新疆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及其引導對策[J].山東青年,2016(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