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樂
【摘要】構建專業的幼兒教師學習型共同體模式,有助于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建設合作型幼兒園文化,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從小組形式學習型共同體在培訓中的幫助、為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應組織的培訓、創新教師考評納入教師評估的因素分析等這些方面,探討了學習型幼兒教師共同體的構建角度與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師 學習型共同體 構建角度 構建策略
近年來,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教師專業的發展成為了國際關注的重點話題。教育改革深入到幼兒教育階段,我國越來越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以研討、交流、模仿、探究、實踐、互動為形式的學習型共同體模式應運而生,教師開始變化為學習者身份,參與到自我調整和自我學習活動中,以終身學習的視角站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迎接教育工作的挑戰。學習型幼兒教師共同體能給幼兒教師帶來什么樣的幫助,應組織哪方面的培訓,應將哪些因素納入幼兒教師評估體系中呢?下文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
一、小組形式學習型共同體在培訓中的幫助
學習型幼兒教師共同體的實施以小組形式展開,小組合作下展開共同學習猶如小組合作模式一樣,在培訓及教研活動中,小組是基本的討論單位,每個教師是小組的一份子,更好地參與小組討論、意見發表和相互學習,在小組互動過程中教師之間相互激發,能共同促進研學體系的構建,同時也能帶來幫助。
(一)完善理論知識體系
學習型共同體以小組形式展開培訓和學習,這種學習模式下,幼兒教師會有更多動力展開定期的學習。教師的學習更有目的性、方向性、計劃性和系統性。有學科組長、帶頭人的引導,有定期的考評和檢查,有主題的選擇和經驗的介紹,有針對幼兒園實際的問題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一系列的過程都有助于幼兒教師完善理論知識體系。在完善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建構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達到體系的最終構建,教師掌握有關的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夠與實踐運用有機結合,基于幼兒年齡特點及自身發展水平展開適應幼兒特點的主題活動。并通過不斷地調整主題活動,不斷地結合理論反思,最終使幼兒教師在不斷學習中實現共同快速發展與進步。
(二)解決現存問題困惑
作為幼兒教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關于教材、教法、學法,還有關于幼兒、傳統文化的阻礙、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等方面的問題。在這些問題出現后,難以找到解決辦法時,就可以組織幼兒教師依托學習型共同體模式,展開小組討論式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在共同體模式構建過程中,基于不同的教材使用的特定年齡段、優秀主題活動開展、特殊兒童引導、家園互動案例、以及如何更好的通過游戲指導促進幼兒經驗的遷移,并進行經驗的分享、研討。通過學習型共同體為解決幼兒教師教育管理中的現存問題創造了機會,共同學習理論、分析問題和案例、研討交流、得出建議并實踐,再組織研討分析,在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中,得出解決方案,并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進行運用和調整。在二次運用中使教師能夠有機轉化為自身方法,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學習型幼兒教師共同體,以小組形式展開學習,教師之間相互點撥、促進與溝通,提供智力、方法、學法、教法上的經驗傳授,也關注教師間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實踐能力的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在教師之間共同聯結,大家共同設計案例,圍繞一個課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采用大帶小策略,最終將科研經驗水平梯度傳遞,使每位教師都能夠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能對幼兒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學習型幼兒教師共同體的構建、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有助于每個教師都能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提升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
二、為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應組織的培訓
學習型幼兒教師共同體應組織的培訓內容,應該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幼兒管理質量、幼兒保育質量為方向,選擇幼兒教師培訓內容。新時代下,應關注幼兒教師綜合能力的發展,積極組織相關培訓。
(一)創新思維
創新教育是塑造教育的根本要求,新時代下,不僅需要教給學習者知識與方法,還要鼓勵學習者創新。學習型共同體模式下,教師也是學習者,要加強對教師創新思維的培養,包括創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創新的思考模式、創新的教育引導方式,等等。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思維,才能實施創造性教育。可以依托學習型共同體,鼓勵教師教育創新,讓教師愛上幼兒教育工作,并鼓勵教師擺脫資料和固有模式,實施創造性的幼兒教育。教師還可以設計討論式學習模式,培養幼兒規則意識,讓幼兒以討論形式參與交流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語言交流能力、小組合作意識、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創新設計教育內容與形式,強化教師創新思維。
(二)教育科研能力
在幼兒教師學習型共同體模式下,需要組織培訓加強幼兒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落實以研促教、以研促學,通過教育科研發展教師的科研能力,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學習型共同體以小組模式進行,讓教育科研更有組織性和計劃性。培訓時,應多組織聽課、評課活動,并結合“一課多研”“同課異構”模式,做好課堂教學工作。設計課程結構,針對相同主題展開課題研究,探索出最適合幼兒的教學組織方式與策略。定期組織主題教研活動,選定主題,如“幼兒園閱讀氛圍的營造策略”“幼兒戶外運動環境建設”“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圖書角建設”等。對主題展開研究,比如如何設計主題活動,主題活動之間的關系等。以教師為本,鼓勵每位教師發言,相互交流、創新思考,達成共識。并在教育實踐中反思、改進與提升,解決幼兒園存在的實際問題。
(三)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型共同體模式下,應鼓勵幼兒教師專業閱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通過集體閱讀的形式,創造機會讓幼兒教師“共讀一本書”,或圍繞相同主題閱讀書籍,組織教師展開討論交流,以撰寫讀后感、論文、讀書提煉出的教育思想運用下的案例等形式,針對幼兒教育中關注的熱點和難點話題,展開對教育學、心理學、家園合作問題、社會關系學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習型共同體應關注教師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定期組織教師坐在一起或借助網絡展開“專業閱讀”,在閱讀后分享收獲、心得,討論意見和想法,得出教育改進策略。
三、創新教師考評納入教師評估的因素分析
在學習型共同體模式下和素質教育、《指南》與《綱要》指導思想下,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讓教師不斷進步,達到教書育人的要求,必須創新教師考評體系,應該將教師的如下因素納入教師評估體系中。
(一)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的職業素養包括教育思想素養、知識能力素養、身心素養、職業道德素養這些方面,具體到幼兒教育工作中,應該包括責任心、道德修養、耐心、承受能力、忍耐力、心理素質等這幾個分支。幼兒教育是腦力和體力結合的勞動,幼兒教師需要有健康的身心來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體、積極的情緒是教育質量提升的基礎。同時,需要具備幼兒活動組織、引導、介入、評價的能力,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遵守道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關愛全體幼兒,積極引導和帶動幼兒,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同時教師能夠關注個體幼兒的需要,并做好家園共育工作,借助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教師的學習能力
學習型共同體模式下,需要教師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應將幼兒教師的學習能力納入創新的教師評估中,關注教師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質量、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可以依托學習型共同體,組織教師專業閱讀、定期研討。針對當月學習目標,或是多媒體一體機的使用、課件的制作、班級群的建設與維護、家園溝通橋梁的搭建、課題報告的撰寫、幼兒健康狀況的調研方式等的學習,圍繞共同體的學習目標,教師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及學習質量的好壞,是否能在特定時間完成學習,學習情況如何等,都應納入考評體系。在考評體系中能夠反映每位教師的學習能力,并根據數據開展相應的適用于不同教師發展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和學習二次促進教師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三)教師的科研能力
以研促教,以研促學,是提升教育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策略。學習型共同體模式下,幼兒園應該重視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發展,將其納入教師評估體系中。組織主題教研,選取主題,定期研討,運用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結合的方法,分析教育效果與幼兒的表現。撰寫科研成果論文、案例分析、調查報告、總結報告等,運用教育科研成果于教育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策略,再次運用改進的策略,提升教育質量,這些都屬于幼兒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都需要納入幼兒教師評估中。基于學習型共同體模式,關注幼兒教師合作能力、責任擔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通過評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四、結語
學習型共同體這種扁平型的組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促進了幼兒教師間的交流與互動,讓相互學習、共同促進成為可能,同時也加強了不同體系幼兒園之間的聯系,不同區域內幼兒園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促進。這也為幼兒教師定期組織專業閱讀、主題教研創造了機會。幼兒園應該重視學習型教師共同體的建設,通過踐行以教師為本,讓教師在開放式、自由化模式下,展開終身學習與教育科研,這樣能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幼兒教師教育和科研的能力,最終通過日常生活的實際運用達到提升幼兒教育質量,使幼兒身心能夠健康發展。幼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需要幼兒園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保障學習型共同體的順利建設與實施,奠定教師協同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華幀.同向·同構·同行——構建學習共同體,推動教師自主發展與共同發展[J].幼兒教育研究,2015,(3):47.
[2]畢婉敏.共同體下的學習型教研組建設[J].學園,2015,(9):155.
[3]李莉.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視角下的“教師實踐共同體式教研”[J].早期教育,201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