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業芳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很多知識具有數形結合的特點。基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理論知識,還可以使學生掌握解題的技巧。同時,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有效滲透策略進行分析,在利用數形結合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及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形結合 數學思維
“數”與“形”是最基本的兩個數學概念,既是一種思想方法,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形結合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指的是將抽象的數量關系、數學語言與直觀的位置關系、幾何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達到優化解題途徑的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數形相助,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體系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思維的基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他們是否能夠更好地理解甚至是有效運用數學知識。但是,數學語言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學生難以準確理解,圖形語言則具有形象的特征。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遵循數形結合思想的要求,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形象的數學圖形有機聯系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認識數學概念的內涵。
首先,借助數形結合,形成概念。“形成概念”指的是,使學生在眾多事例中分析、總結、歸納其本質屬性,這也是數學概念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在對“負數”的概念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黑板上依次寫出“-2℃”“-2米”“-2厘米”“-2元”“-2樓”這5個“-2”,并讓學生開動腦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這5個“-2”分別代表的是什么。學生紛紛踴躍發言,生1:“-2℃指的是溫度,零下2度”;生2:“-2米指的可能是海拔,比地平線低2米”;生3:“-2厘米可能指的是身高,比別人矮2厘米”;生4:“-2元指的是貨幣,欠別人2元”;生5:“-2樓指的是樓層,地下2層”。然后教師可以適時向學生提問這5個“-2”的圖應當怎么畫?學生紛紛嘗試作畫,如“零下2度”可以畫一個雪花,然后在旁邊標上“-2℃”,“比地平線低2米”可以畫一個向下的弧線,并將弧線兩端連成一條橫線標上“0米”在弧線的最低點標上“-2米”等等。采取這樣的方法,使學生理解負數的概念“比0小的數”。根據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實例,并融入數形結合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思路,可以使學生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體驗知識的形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數學概念。
其次,運用數形結合,內化概念。內化概念指的是,使概念去偽存真,也就是使新知完全納入舊知體系。例如,在對“倒數”的概念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設置如下活動:在數軸中找出1/4、1/3、1/2、3/4、3/2、2、3的倒數,并思考一下其中的規律。在完成這一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最終發現,假分數的倒數均≤1,真分數的倒數均﹥1。同時,在數軸上找倒數這一過程,將數軸與倒數有機聯系起來,實現了數形結合,將數軸上的點與數一一對應起來,可以深化學生對倒數的認識。
二、數形相輔,使繁瑣的算理形象化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包含很多計算問題,在開展計算教學的時候,應引導學生理解、認識算理。但是,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情況下比較重視算法的多樣化,很多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研究計算方法,卻忽視了對算理的指導。面對這樣的情況,必須提高對算理的重視,認識到算理,從本質上來說便是計算方法的道理,不明白道理,便很難掌握計算方法。利用數形結合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認識算理。
例如,在對“分數乘分數”的計算問題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創設如下教學情境:學校在暑假期間重新粉刷了操場的圍墻(多媒體出示工人粉刷墻壁的畫面),工人每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1/3,問1/4小時工人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多少。引出算式1/3×1/4,然后進行“三步走”:第一步,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使用圖將1/3×1/4這個算式表示出來;第二步,小組討論,優生可以向小組成員展示自己的圖形,并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為后進生提供幫助。后進生接受啟發之后,對自己的圖形進行修改,以便于更好地理解1/3×1/4的意義;第三步,班級點評。教師讓部分畫得好的同學到講臺上展示,并向全班同學講解自己的思路,同時,也可以讓一些畫得錯誤的同學找出自己的問題,教師提出改進意見。
采取這樣的方法,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形結合”的過程,從而能夠使學生以后能夠看到圖形便自動、主動地聯想到算式,看到算式便自動、主動地聯想到圖形,從而理解算理,實現“數和形”的有機聯系。
三、數形相依,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數形結合方法,將題中量與量的關系表示出來,便可以實現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數形結合下,借助文字與符號結合制作而成的示意圖或者是簡單的圖形,有利于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的協調發展,溝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復雜的數量關系中凸顯最本質的特征。與此同時,借助數形結合,還可以使數量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直觀,從而可以為問題地解決提供一定的幫助。
例如,針對如下問題:小明、小紅、小敏、小芳共踢毽280下,小明踢毽數的1/2等于小紅踢毽數的1/3,等于小敏踢毽數的1/4,等于小芳踢毽數的1/5,問小明、小紅、小敏、小芳各踢多少下。這一問題中,出現了1/2、1/3、1/4、1/5這四個分數,它們的單位“1”各不相同,導致學生的解題難度相對較大。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讓學生畫線段圖,以便于學生理解小明、小紅、小敏、小芳踢毽數間的關系。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將這一分數應用題轉變為整數應用題:小明、小紅、小敏、小芳共踢毽280下,將小明的踢毽數分為相等的2份,則小紅的踢毽數是3份,小敏的踢毽數是4份,小芳的踢毽數是5份。每份踢毽數=280÷(2+3+4+5)=20(下);則小明的踢毽數為20×2=40(下),小紅的踢毽數為20×3=60(下),小敏的踢毽數為20×4=80(下),小芳的踢毽數為20×5=100(下)。實現了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在這一案例之中,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可以使學生找到更加簡單的解題方法,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解決問題能力得提高,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靈活性,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提高。
解決問題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通過畫圖將數形有機結合起來,可以使題意更加直觀,實現復雜問題的簡單化,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可以從數形相助、數形相輔、數形相依三個方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繁瑣的算理形象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共同發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曉捷.體驗—感悟—內化——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134.
[2]伊敏,張蘭珠.以形助教,凸顯實效——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黑河教育,2019,(01):57.
[3]趙榮久,王國亮.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24+125.
[4]房久波.數形滲透,思維開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滲透策略[J].讀與寫,2018,(12):179.
[5]施玫瑛.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和運用[J].新教師,2018,(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