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玲
【摘 要】 當前各個學科都極力倡導落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小學計算而言,計算能力是組成核心素養主要因素之一,因而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情從多方面分析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策略,為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計算是學生學習數學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更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小數、分數、整數等,通過掌握正確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一、踐行核心素養,強化口算練習
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應強化口算練習,全方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首先,堅持天天練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前5分鐘練習口算,以“10以內數加減法”教學為例,教師運用2~5分鐘進行口算練習,運用聽算、搶答、速算等形式強化訓練效果,這種方式能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口算效果。
其次,采取多種形式練習。對于小學生而言,單純計算較為單一枯燥,如果教師依舊運用機械化和重復化訓練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聽算和速算等形式增強口算練習新鮮感,一定程度也為學生口算提供多種練習思路,讓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氛圍中提高口算能力。例如開展“看看誰算得快”口算游戲:8+7=、3+9=。或開展“看看誰最棒”競賽活動,如14-8()6等,讓學生在不同形式活動中鞏固近期所學知識,掌握正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效率。
二、踐行核心素養,展示多樣算法
數學知識有著顯著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時不可避免會感到困難。正因如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尤其在計算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為學生展示多樣算法,充分體會數學學科特有的簡潔美,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擇優應用。
以“20以內的進位加法”單元為例,其中有節課為9+? 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實物操作方式讓學生切實感悟湊十過程和其中涉及到方法,由此理解湊十計算原理。教師為學生創設“有幾瓶牛奶”情境讓學生思考和掌握9+?的進位加法,體會多樣化算法和運用湊十法解決9+?進位加法問題。運用現代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兩張牛奶瓶圖,分別為9瓶和5瓶,再呈現4個青蘋果與9個紅蘋果以及6個紫五星和9個紅五星,讓學生闡述題目含義并提出不同問題,再基于問題列出算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相繼列出9+5、4+9、6+9。教師隨即提問:“上述三個算式有何共同特征?”學生:“每個算式中都有一個數字9”,教師列出板書9+?。此時學生意識到這節課并非單純解決9+5算式,而是著重解決9+?等問題。首先解決9+5=?,學生基本都能回答出正確答案,因為學生在幼兒時期已接觸和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而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重難點即讓學生理解算理,因而教師提出問題:“大家運用小木棒代替圖片中牛奶瓶擺一擺,看看是否能擺出答案?”同時讓學生思考為何要從5根小木棒中拿出1根,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9+1=10,10+?較易計算。教師繼續引導:“一定要從5根小木棒中抽出一根湊成10嗎?”有學生回答也可從9根小木棒中抽出5根也可與另外5根湊成10。學生隨即運用相同的方法解決4+9、6+9算式,上述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明確數學算式有多種算法,形成良好的學習體驗。
三、踐行核心素養,培養計算習慣
如果想要保證計算正確無誤,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計算習慣。大部分小學生在數學計算中均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出現錯誤,究其原因和不具備良好的計算習慣有著緊密聯系,因而需要數學教師從以下方面培養學生計算習慣:首先養成認真看清符號與數字習慣;學生在做題時經常出現不認真看數字而導致計算錯誤情況,尤其是0.1.3.6.7.8等是學生較易看錯的數字,例如將645寫成654,0.93寫成0.98,還有學生將算式中的“+”看成“÷”,進而造成計算錯誤。教師可告知學生在計算應觀看多遍數字和符號,避免因粗心大意而計算錯誤。
其次,養成認真書寫習慣。毫無疑問,認真書寫可減少因書寫潦草出現的錯誤,提高計算正確率。因而無論在課堂練習還是課后作業都要求學生規范書寫題目中的數字、符號、小數點,每個數字也要隔開適當的距離。特別在書寫1和7或0和6時不能潦草和模棱兩可,只有認真書寫才能提高計算正確率。第三養成正確審題習慣;對于計算題而言,認真審題是提高正確率的關鍵所在。由于小學生年齡少,觀察數字也不夠細心,較易在感知層面對數字產生錯覺,十分容易遺漏計算細節,從而出現計算錯誤。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仔細觀察整個算式由幾個部分組成,思考運用一般運算法則是否能解答,再仔細觀察題目中是否涵蓋特別條件和運用簡易方式計算。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樹立計算自信心以及保持計算耐心,長期以往就會養成正確且良好的審題習慣。第四養成仔細計算習慣;學生在計算時之所以頻出錯誤,并非不會計算,而是和自身粗心大意有關,常見情況有漏抄、漏寫、忘記進退位或看錯運算符號,如計算3.6x70時有學生看成3.6x7,漏看70末尾的0,甚至有學生沒有看到3.6中的小數點。對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認真觀看題目,借此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正確率。
總之,計算是數學學科的基礎組成,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學生計算能力關系到學生學習整體水平和質量,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題目,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鄭玉麗.對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的探究[J].新課程(上),2019(4).
[2] 金江平.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J].小學時代,2019(1).
*本文系南安市侖蒼中心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第二批)研究課題《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 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課題編號:lcxq2019—04)論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