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沐燕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德育已經成為現在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之一。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雖然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但也是最敏感的時期。教師應當重視對初中生的德育,做到以人為本,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在初中的德育管理中,應當如何有效地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策略,促進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以人為本;初中;德育
雖說現在推崇素質教育,但是還是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很多中學在日常的教育學中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忽略了對學生開展德育。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的知識不僅僅只是書本上和中考中要考的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和為人處世的方式、學習的方法等。德育實際上也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現階段初中在德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育管理的形式比較單一。在現在的初中班級管理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開展各項班級活動,未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發展已經不像小學時期那樣懵懂,他們在看待事物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想法,而且這個時候的他們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容易產生一些比較片面的、過激的思想。現在很多初中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大多數是采用“懲罰式”的管理,雖然說這樣的管理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他們的內心不一定接受教師的批評,只是做做樣子,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對于德育,很多教師采用的是說教式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枯燥、乏味,教師所教育的東西并沒有記在腦子里,教師也不會過多地關心德育的結果如何。這樣的教育方式都過于單一,不符合現在初中生的性格和年齡特點,德育管理并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
第二,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很多家長認只為給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但是忽略了孩子在慢慢的長大,需要家長的關心和陪伴。初中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小轉折,也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期,這個時候的他們需要家長給予一些建議和引導,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家長的開導。孩子在學校里難免會和其他同學產生一些矛盾,或者在學習或生活上會遇到一些問題,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夠給自己一些幫助,從父母那里得到鼓勵和安慰,但是忙于工作的父母并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聽聽孩子的想法,甚至會覺得孩子在小題大做,不顧緣由直接批評孩子,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使得孩子更加不愿意與父母進行溝通。
第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在現在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比較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在班級管理中,也會更加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違背了公平原則。教師在班級里是一個領導者,學生都會尊重教師,有時候會因為對教師的畏懼而不敢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與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相悖。其實出現這樣的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教師不理解學生真實想法,學生也不敢與教師講述自己心里的想法,導致教師在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時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沒有能夠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以人為本的初中德育管理策略
第一,采用開放性的教育管理方式。教師要將學生的當做是班級的主體,給予每個學生同等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提出對班級建設有意義的建議。班級管理要有一定的規章制度,才能保證課堂教學和日常學習能夠有序開展,但是管理也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不能過于死板。例如在班干任職上,可以實行班干輪班制,讓每個學生都有擔任班干部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此外,開放性的管理,增大了學生的社交圈,教師可以組織班級聯誼,一起舉辦活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也可以結識更多的新朋友,提高學生的交友能力。
第二,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教師在開展德育管理中,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夠有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例如有的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好,能夠記住很多的詩詞,但是在理科知識學習上比較弱,此時,教師不能只看到學生在理科上的不足,還要看到他的記憶力強,鼓勵他多參與一些文科類的知識競賽,幫助學生在競賽中找到自信心,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用記憶詩詞的技巧去記憶理科的公式,提高理科學習成績。班上的學生各有各的特點,教師要做到的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去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提高班級管理和德育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教師要關注學生,轉變學生的思想。在開展班級德育管理中,教師既要從班級的全局性出發,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獨特性,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去認可教師,改變自己。例如在班級考試中有兩個學生作弊了,但是他們作弊的目的不同,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很優異,但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很高,他擔心自己達不到家長的期望而選擇作弊;而另一個學生是成績不好,為了能夠得到一個不錯的成績而選擇作弊。面對這樣的現象,教師需要根據兩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對兩個學生要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對于前者,教師主要對其進行安撫,表現出對他的肯定,認可他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人生的道路有很長,偶爾的失敗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如果為了一次短暫的成功而做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就是在辜負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信任,同時也會讓自己的父母失望,這樣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此外,教師還應當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學生之所以會做出作弊的行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家長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對于后者,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作弊獲得的優異成績并不光彩,相信學生心里也會不好受,因此要鼓勵學生好好學習,靠自己真正的實力去獲得好成績,作弊是一種不自信和不誠實的表現,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同時教師還可以與其他任課教師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分析這個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不足,幫助他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促進其成績的提高,增強自信心。
綜上,教師在開展德育管理的同時要注重以人為本,考慮初中階段的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以提高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葉雁燕. 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中學,2019(5).
[2]王衛學. 厚德載人,以德育人——初中班級管理之我見[J]. 明日,2019(9):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