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摘要】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采用有效教學手段,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充分展示思想政治課的魅力,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提升自身素養。
【關鍵詞】新課改? ?合作探究? ?學生主體性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在高中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材可讀性強,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同時也有通俗性、鮮活性的特點。這使得思想政治課在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科學精神以及公眾參與能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于提升中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辨別是非能力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引領下,加之教師收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目前很多學校依舊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嚴重弱化了思想政治課課程價值的立德樹人功能。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清醒認識當前思政課教學中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必須拋棄陳舊的教學理念,徹底轉變教學觀念,把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運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采取切實有效舉措將課堂教學與學生主體性發展有機統一起來,讓學生在成為課堂主體性的過程中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
一、堅持“以生為本”理念,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是把自主性回歸給學生,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學習創造寬松環境,搭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樂意調動一切因素投身到學習當中來,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感悟人生的意義。在新課改中,思政課必須要革新教學理念,凸顯生本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角色,從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正確認識教師的教學身份。在新課程理念中,教師是“平等的首席”,教師應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顧問,在教學中營造平等、自由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順應新課程改革大趨勢,轉變教學方法,樹立師生平等的師生觀。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啟迪、相互促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師生之間、小組之間分享彼此的觀點和想法,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情感,真正實現了師生共同成長、共享經驗的目標。
二、采取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培養核心素養
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教師受傳統觀念束縛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總覺得學生能力不夠,擔心學生聽不懂、看不明白。老師時常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教室內昏昏欲睡。特別是涉及到難點和重點知識時,老師講的太多,學生沒有表達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逐漸消失,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慢慢退化。“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才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的不二法則。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已被廣泛采用,它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討論中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思政課知識,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比如,我在講授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課時,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大化,也為了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授課過程中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各學習小組把課前搜集的資料制作成視頻或者課件,課堂上由小組代表播放并解說。
三、運用有效手段創設情境,提升課堂教學品味
2017年版《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指出:“關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使理論觀點與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要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政治教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政治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創設恰當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政治理論知識,進而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熱情,使學生愿意成為政治課堂的主人。貼近學生的生活化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學習領悟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比如,在講授政治生活《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一課時,為加深學生對民主決策作用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覺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我選取了當地政府為緩解交通堵塞召開聽證會作為案例。在教學中舉辦模擬聽證會,我把全班學生分成七組,分別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交通局、公交公司、物業管理會、居民代表、車主代表等相關人員,這些代表對當地交通部門提出的緩解交通堵塞的舉措進行了詳細詢問,并且他們還從各自的視角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結合教材知識表達了對緩解交通堵塞的看法,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公共參與的素養,還培養了學生的法治意識和科學精神的素養。
除上述三種常用教學方法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課后專題研究,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或者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結構圖,自主掌握結構化知識等手段。總之,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師要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學能力,更新自身教學觀念,不斷探索改進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以確保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注:本文系教育發展研究“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策略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JFYC0345)。】
【參考文獻】
[1]李倩. 基于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揮的實踐思考[J]. 中外交流,2018,(20)
[2]白春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讀與寫,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