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敏
【摘要】外來文化的傳播、內部環境的發展推動著我國政治教育活動的“大換血”,在外部環境與內部思想的同步沖擊下,僅圍繞教材所發起的教學活動必將被政治課堂所淘汰,唯有導入鮮活的、生動的教學案例,才能保障高中政治課程的影響力與吸引力,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識。本文以時政熱點事件展開論述,探討在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時政熱點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時政熱點? ?高中政治? ?應用
外來思想作為一種文化浪潮,對我國青年思想體系的沖擊力度正在不斷加大,部分學生甚至已經表現出了消極怠惰的思想頹勢。要將這股負面影響扼殺在萌芽之中,教師必須及時加強政治教育,應對文化侵略。將時政熱點作為教學材料導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幫助學生在觀察客觀案例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愛國意識、民族情懷,對于人才的未來發展極有必要。
一、尊重學生的主導位置,激發學習興趣
回顧現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活動,大部分學生對于相關教學理論、政治概念并不感興趣。與傳統的教學科目相比,政治課程中所涉及到的教學知識極為復雜,學生對客觀概念作出回應的積極性較差,加之政治課程的專業性極強,學生并不能依靠個人能力對政治定義進行解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變成了教師手中的“提線木偶”,由于缺乏可觀察、可利用的教學材料,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教學工作的發展方向完全由教師獨立決定,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并不能得到保障,學生對于教師所做出的回應也局限于“死記硬背”。
將時政熱點導入到高中政治課堂當中,則為學生解決政治學習問題提供了新的靈感。一方面,時政熱點中包含著極為復雜的政治知識,但其以全新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在解讀新聞的過程中,學生并不會受到“專業知識”的壓迫。另一方面,時政熱點擺脫了說教的狹窄格局,其往往包含著豐富而鮮明的民族情感,在閱讀或應用時政熱點的過程中,學生對客觀概念作出回應的積極性也在同步提升。以高中政治教材《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可利用時政熱點發起教學工作,引導學生解讀時政熱點。教師將銀行今年存儲款的利息走向、國債的發行數量等內容作為熱點材料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依靠可解讀的客觀物象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在這一環節,學生會針對國家的經濟價值、利息變動對于個人收入的影響等內容發起討論活動,進而加深對于我國儲蓄機制的理解。在學生完成解讀之后,教師對教學問題進行重新講解,促使學生在有限的交流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依靠說與看,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習意識。
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降低教學壓力
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死記硬背一直占據著教學活動的主導位置,面對較為復雜的政治教學知識,教師往往需要高頻率、長時間的對其進行講解,促使學生能夠逐字逐句的將相關知識點記憶下來,在落后的教學方法下,政治教學活動事倍功半,學生對政治課程的抵觸心理達到了頂峰。面對教師、教材所給出的政治結論,學生并不能以較高的積極性做出回應。
教師可利用時政熱點引導學生,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利用時政熱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活動的穩步推進打開缺口。以高中政治教材《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可結合當前的疫情發其討論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疫情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大局觀念。在初步接觸到教學問題時,學生會認為,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力僅僅局限于經濟層次,對疫情的防控、治療并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結合各國的相互馳援、運送物資、醫療技術分享等活動,學生能夠從全新的角度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價值:經濟是基于國家生產與建設活動發展而來的產物,經濟全球化的穩步推進必將打破各個國家“各自為政”的閉鎖局面。在這一教學體系中,教師僅扮演著“提問者”的角色,但在其給出經濟發展、全球化格局等關鍵詞之后,學生的思考能力被極大程度的調動起來,面對后續的教學理論,其也能夠結合客觀政治事實,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做出回應。
三、發揮課程的思辨價值,降低授課難度
從教學活動開展方式與發展特點來看,高中政治課程的結構并不復雜,大部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之間存在著實質上的聯系,基于這一特點,教師應積極發掘教學活動的思辨價值,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驗證、求真,全面吸收政治的教學理論。部分學生對于政治教學活動缺乏精準的掌握,在教學活動中容易失去重心,為保障教學工作的穩步推進,教師應將時政熱點與核心教學理論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思辨的機會。
以高中政治教材《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的相關學習為例,教師可利用PPT課件向學生展出貨幣的發展歷史、形成原因,并對貨幣對于社會經濟積極發展的影響進行闡述,依靠理論知識的全面化覆蓋,幫助學生確定思考方向。在理解了貨幣的神秘價值之后,教師可結合當前的民生新聞、時事熱點問題開展討論活動:一些宣傳單為了“引人注目”,會在傳單上印制人民幣圖案,這種做法是否適當?在對法律法規知識進行分析之后,學生會提出,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法律規定不允許任何個人或單位將人民幣圖案應用在商業活動中,且這種行為會挫傷群眾對于人民幣的情感,認為人民幣等同于“商業宣傳圖案”。依靠時政熱點的主觀引導,學生能夠結合客觀物象發表自身觀點,在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位置之后,其能夠獨自利用時政熱點回應或反駁教師的觀點,政治教學更為開放。
結語
時政熱點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在導入時政熱點時,教師應努力保留時政熱點的應用價值、建設價值,依靠時政熱點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與表達意識,促使其放飛個人思想,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中發現政治知識。
【參考文獻】
[1]陳玉華. 高中政治與時政熱點教學的整合途徑探究[J]. 好家長, 2018(76).
[2]劉堯清. 淺析高中政治開展時政熱點教學方法[J]. 數碼設計:下, 2018, 000(012):264.
[3]彭書棋. 淺談時政熱點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 000(024):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