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竹
摘 要:會計核算在企業管理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財務管理工作密不可分的會計核算亟需規范化、系統化。新時期新制度指導下的企業會計核算,必須跟隨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完善,同時也必須要能夠針對企業管理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本文將針對有關核算規范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應措施進行具體分析,以期為行業內部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具體措施
企業會計當中的會計核算屬于一項重要的基本職能,其對已發生完成的主體進行核算,被稱之為會計核算。會計核算屬于經濟業務的事后核算,在工作過程中財會人員要仔細把握工作細節,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并且,現如今會計行業的發展,會計工作范疇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各個企業內部經濟活動,而是需要對部分經濟活動進行事前核算及事中監督核算。因此,相關從業人員就更應當謹慎對待,重視工作細節,提升日常操作的規范性。
一、企業會計核算存在問題
(一)制度缺陷
事前核算能夠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精準的核算,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重要數據保障,財會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必須嚴格按照原本計劃來執行,做到對計劃于核算執行情況及時反饋與監督,使得企業上下發生的經濟活動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穩步推進。但是,事前核算的良好基礎是基于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核算制度的規范化關系到企業運行的根本,一旦制度本身存在問題,也就會動搖會計核算管理的根基。就目前而言,在會計核算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公司核算主體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企業財務人員存在對個人資產與公司資產之間界限劃分明顯,部分企業管理者在會計部門的核心職位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親信為主,不利于企業管理人員進行賬目的清查。
第二,企業內部的會計從業者并未完整按照規范程序來建帳,賬目建立要綜合考量企業的規模、業務性質與業務量等方面的具體實際情況,如果出現賬目混亂的情況,往往也會存在以票代賬與賬目造假的弊端,賬目數據的準確性得不到保障。
第三,對會計核算部門的監督管理存在漏洞。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監督體制建設缺乏科學的理論作保障。會計核算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受到約束與監督,無論是內部牽制、稽核、財務清查,還是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的建設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缺乏內部監督機制的環境下,人為干預賬目報告的情況隨處可見,進而因此影響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
(二)缺乏專業素質
會計行業門檻雖然不高,但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相對較低,缺乏自我提升的學習意識,這就使得部分人員故步自封,不能適應會計行業發展的快節奏;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相對不強,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就會進而對會計行業的秩序造成不良影響;此外,部分會計從業人員計算機軟件應用不熟練,依舊采用傳統的記錄方式,耗費時間長、效率低下,進而影響公司的綜合運用效率;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素養,在進行工作審核的過程中,缺乏責任心,會計人員的工作疏漏,會使得賬目出現數據錯誤,進而影響公司賬目的準確性。
(三)部門崗位設置缺陷
單單從會計部門的崗位設置來看,中小型的會計部門崗位設置往往相對簡單,這就使得企業當中的財務管理職能無法充分發揮,甚至在會計核算執行秩序上出現混亂的情況。即使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大型企業當中,會計部門也可能會受到管理者的干預,對公司賬目無法進行充分真實的體現。此種情況下,企業決策者無法掌握真實的財報數據,從而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財務部門在崗位設置以及制度約束上的缺陷,使得財務部門人員角色變得被動,賬目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會計監督、內部審計與管理等工作內容也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建賬缺少規范性
部分中小企業在進行賬目管理的過程中,會出現賬目數據不準確、賬目管理混亂的情況。部分企業在進行財務人員招聘時,往往會指招聘一個財務人員,一人身兼數職,在工作過程中缺少監督人員進行制衡監督,賬目數據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上述不規范情形都對會計信息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讓會計工作的秩序與執行出現重大問題。部分企業管理人員缺乏法律意識,通過修改財務賬目,來進行集資、融資活動,此種行為屬于犯罪行為,這也是對國家財政法規的褻瀆。因此,企業在進行賬目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規范性、合理性、合法性,才能夠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合理秩序。
(五)會計核算存在隨意性
企業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受到多方面綜合原因的影響,容易因為隨意性問題產生數據漏洞。就原始憑證而言,企業所付出的成本需要得到保證,企業購置物件的過程中,要考慮兩個要素,一個是開具發票后的稅款,另外一個則是獲取到最低價格之后無法獲取相應的合法原始憑證。在實際的票據處理過程中,財務審核人員需要對原始票據的真實性進行核對,充分考慮原始票據的合理性。
二、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內部提升渠道的拓展
企業針對會計人員的工作應當具備相應的培訓意識和提供職員充分的上升渠道,針對新會計準則、稅收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內容讓職員進行完善的學習,確保財務管理的全面科學電算化,尤其是針對納稅申報與跨級核算要做到充分的掌握。在建設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同時,積極展開財稅部門之間的有效合作,保障財務數據的準確性,提高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規范性。
(二)制度的完善
首先,會計管理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是需要嚴格遵守的,在監督管理機制的落實下,企業經營部門的所有活動和會計核算應當受到法律、政府以及財務管理部門的合理監督,在確保核算程序規范化的基礎上,對其中所產生的違法亂紀現象進行嚴格謹慎的懲處。其次,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要契合會計核算的操作與流程規范,無論是內部牽制、企業財務處理程序,還是會計人員體系管理、收支審批、成本核算稽核、計量管理等制度都需要確保流程的規范性,從而讓企業走上會計核算規范化的道路。
(三)崗位設置建設
在企業當中,會計職能專職人員的設置需要得到保證,這樣才能夠使企業會計處于相對獨立的工作狀態下。對于企業來說,對會計人才的任用,并不能任人唯親、唯利是圖,還是要從企業的未來發展出發,在企業內部秩序起到公平、公正以及公開的管理作用的會計部門才符合企業經營實踐的本質要求。此外,對優秀財務人才來說,公司應當盡可能確保這些人才的工作待遇,從而確保自身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水平。
(四)監督體系執行
一味讓企業依靠自身的力量規范會計核算的管理,無疑是在讓企業管理者自己掌管眾人的“錢袋子”,長期缺乏外部力量干預的企業會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所以,只是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來進行的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措施是不徹底的,只有在雙管齊下,外部與內部力量共同協作的基礎上,才能夠將會計核算規范扶上正道。不論是在會計事項還是在稅務事項方面,都需要外部監督的力量介入,以使得內部人員有所警醒,不容易陷入同流合污的困境。
企業會計核算始終是一項長期堅持的工作,企業只有在完善秩序制度的基礎上,才能夠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茁壯成長。公司經營不是個人的天下,而是共同協作的結果,會計核算則是在保護每一位為了公司未來而努力的人們的利益與資產,因為任何一項小小的錯漏都會讓人嗅到金錢的味道,而一旦人心不可控,監督管理就成為了最后一道防線。因此,企業財務管理都需要在監督體系的有效實行下,才能保障會計核算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
三、結束語
會計核算工作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與財務收支情況起到基礎保障作用,具有整合企業內部信息的作用,管理人員將這些資料信息作為指導,進行企業管理以及相應財務決策。由此可見,精準合理的企業會計核算能夠有效的推進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企業管理人員在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依托正確的會計理論開展日常工作,還要注重人員的監督與管理,從而不斷完善會計核算體系。
參考文獻
[1]張婭.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分析[J].財會學習,2020(09):133-134.
[2]陳倚倩.試論企業會計核算管理問題[J].商訊,2020(08):30+32.
[3]王瑞晨.試談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策略[J].經濟師,2020(03):90-91.
[4]祝福冬.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問題探究[J].中外企業家,2020(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