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斷深化改革。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進行有效構建,可以有效改變過去僵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設置各種激勵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引導學生遵守班級規章,對各種知識進行有效學習,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促進小學班級教育的順利開展。本文就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激勵機制
引 言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知識認知和許多現象的判斷方面都處于基礎階段,因此需要教師予以更大的工作耐心輔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道德品質,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上的增長,同時也能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效的利用激勵機制能帶動小學生更加熱情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促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1激勵機制的基本含義
激勵一詞,作為心理學術語,指的是持續激發人動機的心理過程,即通過激勵,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使人持續維持在一個興奮狀態中,它是引起個體產生明確的目標指向行為的內在動力。所謂激勵機制,主要是指運用某些方法和措施創造滿足個體需要的條件,使人產生一種內在的驅動,激發其工作的內在動力,從而使之產生為實現自身的目標和組織的目標而努力的一種特定行為,以實現自身與組織目標雙贏的局面,也就是說,激勵是一種調動人積極性的過程,只是這種激勵有大有小,所產生的實際效果也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激勵機制就是指先了解一個人進行某種行動時的目的,然后通過一些循循善誘的方法讓他朝著這個目的前進。
2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運用的重要作用
2.1激勵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小學教育中,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老師也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主要對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一句稱贊,就可以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而對學生的批評教育,就很可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因此需要教師重視對激勵機制的構建,在班級管理中合理實施對學生的激勵,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進行提高,引導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2.2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激勵機制,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且對于管理好班級、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教師合理運用激勵措施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提高集體凝聚力和有效的班級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教師有效運用激勵機制,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管理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手段。
2.3激勵機制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建立激勵機制,會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在具體管理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有效分析和了解,掌握學生的大體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堅持對學生正面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滿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
3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的有效策略
3.1樹立榜樣,建立激勵機制。林格曾說: “人的根本在心靈,教育應回歸心靈的深處。”因此,教師將學生行為習慣納入量化管理,設立“文明之星” “進步標兵”和“最棒小組”等班級評比臺,制定評分標準,班干部每天記載每個學生和小組活動表現,周一班會,班長通報每個學生的表現和小組活動情況,給學生佩戴小紅花,給小組頒發流動紅旗,使學生學有榜樣,做有標桿,點燃他們努力奮進的星火,鼓足他們放飛希望的勇氣。
3.2情感激勵。眾所周知,激勵方法應用的過程中必然要攝入一定的真實情感,因此情感激勵也是激勵機制中較多用的一種方法,主要通過教師和學生以及家長和學生或者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實現。例如,小學生在上課或自己做題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一定要以耐心的眼神看待小學生。首先在目光上要予以學生肯定,讓學生從教師的目光中感受到自信,在交流的基礎上互相理解,讓學生保存良好的心態。接下來教師再對學生的學習思維予以認可,在此基礎上教師針對學生遇到的難題進行一步一步的講解,并且仔細引導學生做同樣類型的難題。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情感感染學生,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一種更加輕松自如的學習氛圍中進行知識的攝取。另外,比如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經常有一些學習成績較為落后的同學,那么對于這些同學教師和班主任更要予以耐心的引導。班主任對這些同學進行引導的過程中首先要和這些同學建立情感上的信任關系,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相關的管理和幫助。
3.3合理組織競爭活動,引導學生不斷前進。在生活和學習中,競爭是我們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動力,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構建激勵機制,就需要重視對學生的競爭引導,合理組織競爭活動,激發學生對班級活動或者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不斷前進和提高。小學生大多有好奇心和好勝心,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對班級管理制度的建構,要求五六個學生為一組,針對每個小組學生在學習成績、紀律遵守和道德行為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由教師選擇最優秀的一組對其進行表揚,從而有效引導學生好好學習和提升自我。
3.4榜樣激勵。激勵機制固然是一種良好的班級管理方式,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班主任和教師都需要掌握相關的技巧,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激勵方法就是榜樣激勵法。正如我們知道的那樣,榜樣對一名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不足的小學生而言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例如,我國小學教學的過程中經常開展學雷鋒的活動,這種活動就是利用了榜樣激勵法,利用雷鋒這種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讓學生從雷鋒身上學到無私奉獻、樂于助人和孜孜不倦的良好品質。再比如學校經常組織小學生觀看《感動中國》等這一類型的高口碑節目,讓學生在觀看中學習節目中人物的優秀品質。這種活動有效的利用直觀性教學的原則與榜樣激勵法進行結合,使小學生能夠直觀的學習榜樣身上的良好品質。另外,對小學生而言教師和家長是小學生每天接觸最密切的人物,因此,教師在學校中需要扮演好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為小學生做好帶頭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小學生的言行。同時聯系學生家長在家庭中做好示范作用,力求成為一名好老師和好家長。
3.5以師為導,合理組合激勵機制。如果把班集體比作一艘船的話,那么學生就是帆,教師則是掌舵的人。在建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班級管理模式中,學生可能難以把握激勵機制的運用,所以教師的作用也必不可少。教師作為引導者,自然能比學生看得全面和長遠,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發展,避免這艘船“翻船”,教師就需要靈活地把握激勵機制,合理地組合激勵機制,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保證班級的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和有效實施。
結 語
在激勵機制的應用過程中班主任仍然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基礎激勵學生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多種多樣的激勵方法以及活動形式更加有效的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校以及家庭和更多生活范圍感受到榜樣的作用、鼓勵的力量、人情的溫暖,讓學生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 張衛群.論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3).
[2] 余忠淑.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20(35).
[3] 趙小麗.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構建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8(16):190-191.
作者簡介:張颯,女,河北石家莊市瀚唐和雅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