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既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又有助于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形成良好地品行。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小學時期,學生沒有生活經歷,思想單純,對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很容易受不良人的欺騙。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以及明辨是非的觀念,降低學生因單純而受騙的奉獻。另外,小學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師要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使學生樹立綠色的生活理念,做一個低碳環保的人,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盡一份力。道德與法治內容,是對生活現象和問題的理論概括和升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內容回歸生活,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具體性,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中,促進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關于小學道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本文主要從四點進行闡述,分別為:樹立生活榜樣、結合生活現象、呈現生活案例、進行生活實踐。
一、樹立生活榜樣
小學生有模仿的愛好,前段時間被抖音、微博刷屏的小學生鐘美美不就是靠模仿老師的說話和行為大火嗎?既然學生喜歡模仿,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個愛好,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發展。首先,教師是學生的首要模仿對象,所以不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學生相處態度謙和,且認真熱情,使學生學習教師良好的行為品質。此外,同學也是學生的模仿對象,為了促進學生向好的同學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樹立班級的“紀律之星”、“衛生之星”、“學習之星”、“助人為樂之星”等等,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遵守紀律、講衛生、認真學習、幫助他人,正當班級的榜樣。
二、結合生活現象
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體現著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生活現象,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在生活中,很多小學生都喜歡攀比,當同學有名牌鞋的時候,自己想要更好的;當同學周末去看了動畫展,自己也會纏著父母去看;當同學報了XX興趣班后,不管自己喜不喜歡,也要和他一起去上......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所以正確的消費觀需要從小樹立。在執教《合理消費》這節課時,筆者應用多媒體展示了兩幅生活中常見的圖景,圖景一:爸爸在干農活,兒子上前問道:爸爸,剛剛的媽媽從城里給他買了一雙運動鞋,我也想要。圖景二:當媽媽給女孩買牛奶時,女孩說:牛奶喝起來沒滋味,我要喝果汁,果汁特別甜。然后,向學生提問:“這兩幅圖景中的事例,你在生活中做過嗎?你有什么想法?”由此,引起學生對消費的思考。這時,有學生問道:“老師,那什么是該買的什么是不該買的呢?”筆者答:“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在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學習物品都是該買的,而價格昂貴,不符合家庭收入的產品,會增加家庭負擔的,以及不符合這個年齡使用的,都可以不買。”之后,還有學生說:“老師,我有時候也知道不應該買,但是控制不住,心里就是很想要,怎么辦呢?”筆者答:“對于沒有必要的物品,但是又特別想要,我們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聽聽歌,找同學玩兒等,也可以找父母商量,買價格合適的東西替代昂貴的物品,亦或者讓自己冷靜,過一周后看是否還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具體的判斷生活中什么樣的行為是合理消費,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合理消費,由此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
三、呈現生活案例
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更有助于學生發現道德與法治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保持集中地注意力認真聽課。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臺電腦,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面對電腦、手機這種新鮮事物,很容易沉迷。在執教《網絡新世界》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生活中真實的沉迷網絡的反面案例,教育學生遵守網絡規則,正確的使用網絡。如:安徽某小學學生很喜歡玩某游戲,且到了癡迷的地步,上學的點去網吧,放學的點在家玩兒。一天,他因為在游戲時對他人惡言相向,遭到了一眾人的圍堵,胳膊上被砍了一刀,造成了終身殘疾。這個案例,啟發學生,要合理的玩兒游戲,且在游戲中要文明用語,避免被社會人不正當的人傷害。
四、進行生活實踐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安排學生進行生活實踐,既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又能夠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落實學生的道德行為。
如今,雖然經濟水平提高了,但是人們生活的環境卻遭到了嚴重地破壞。針對目前的環境問題,我國提出了低碳生活,綠色發展理念,倡導人們從自我做起,從生活的小事做起,避免環境污染,低碳生活每一天。在學習《低碳生活每一天》這節課時,筆者首先提出了“全球變暖”這個詞匯,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哪些現象,體現了全球變暖?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說天氣越來越熱了,氣象臺經常發布橙色預警的短信;有的學生說:一到夏天就特別容易停電;還有的學生說:土地干旱越來越嚴重了,農民辛苦了一年,沒有豐收的喜悅......這樣做,能夠使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全球變暖對生活的影響。之后,筆者通過PPT向學生講解了全球變暖的原因,并使學生了解全球變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最后,倡導學生在生活中,從自我做起,節約用水、用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浪費食物、不破壞植被、不吃野生動物......落實學生的低碳環保行為。
結束語: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培養德育是每個教師的職責。道德與法治在培養學生德育上具有很大的優勢。要想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緊貼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滲透道德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地品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參考文獻
[1]? 陳潔.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探討——回歸生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73.
[2]? 劉梅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79.
[3]? 金玥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