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目的:觀察并評價精細化護理在老年胸腰椎結核患者內固定術后護理中的應用療效。方法:納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胸腰椎結核內固定手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20例:未行精細化護理)與觀察組(20例:行精細化護理),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與疼痛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胸腰椎結核患者術后給予精細化干預護理,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精細化護理;老年胸腰椎結核;術后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223-01
脊柱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侵犯脊柱而發生的一種疾病,主要發生在胸腰段椎骨[1]。病原體破壞椎體,繼而壓迫脊髓和神經,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導致截癱。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群體胸腰段結核的發病率逐年上升[2]。該病患病周期長,常合并其它慢性疾病,而老年患者抵抗能力低下,內固定術后常發生多種并發癥。因此,在術后實施精細護理干預對提高護理質量,有效解決術后患者的各種生理和心理問題,同時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尤為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和評價精細化護理在老年胸腰椎結核患者內固定術后護理的實施效果,具體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隨機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體結核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最高年齡為77歲,最低年齡為63歲,平均年齡為(69.5±5.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最高年齡為80歲,最低年齡為64 歲,平均年齡為(70.5±4.8)歲。分組后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情等一般資料行統計學檢查,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手術前知曉研究內容,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入路病灶刮除植骨融合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手術治療方法相同。對照組患者于術后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配合進行精細化整體護理,具體如下。
1.2.1?生命體征觀察?術后生命體征的密切觀察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尤其是第1個24h內。術后6h內,每30分鐘觀察并記錄1次;6~24h內,每隔1小時進行觀察并記錄,直到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需監測床邊血糖、血壓,防止術后低血糖及高血壓致心腦血管意外可能。患者術后有可能并發感染或結核擴散導致 高熱,應定時測量體溫,如有高熱應及時采取物理或藥物降溫。
1.2.2?脊髓神經功能觀察?術中可能有脊髓血管破壞,也可能因為血腫壓迫脊髓,使脊髓在原有損傷基礎上加重。術后72h內嚴密監測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及括約肌功能,以判斷神經功能情況。
1.2.3?疼痛護理?了解患者的職業背景和性格特點,詢問患者的疼痛感受,指導患者通過情緒轉移法、聽音樂、病友交流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分散疼痛感。同時,術后患者由于害怕咳嗽引起的疼痛,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飲水并進行有效排痰,以防墜積性肺炎。對于術后疼痛難忍的患者可遵醫囑給予鎮痛劑以減輕疼痛。
1.2.4?體位護理?術后囑患者去枕平臥6 h,以防顱內低壓引起患者頭痛。術后協助患者定時翻身,每1~2h對患者進行軸線翻身1次,保持身體軸線水平,避免身體扭曲反轉,保護皮膚,防止壓瘡。
1.2.5?引流管護理?觀察患者引流管情況,避免發生扭曲受壓,保持引流管的暢通。尤其注意,翻身時妥善安放引流管,防止脫管及逆行感染;觀察患者傷口周圍有無紅腫,是否發生滲血,做好敷料的更換;根據引流情況72h內拔管。
1.2.6?功能鍛煉?手術后2天,可指導患者進行四肢及腰背肌肉功能訓練,根據患者病情狀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患者進行活動,患者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均以患者的身體耐受度為宜。
1.3?效果評價
比較兩組術后的疼痛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統計并發癥發生率。患者的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評分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患者滿意度調查采用專科護理小組自制100分制滿意度調查表,分為護士人員接待患者方面(30分,5題)和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接待方面(70分,10題),由每位患者打分后回收,所有資料無遺漏。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評分和SAC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3?討論
老年人胸腰椎結核通常是由肺結核等病變的繼發病變,常合并局部膿腫和骨質破壞,病情嚴重且病程較長,給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目前該病常采取手術治療,由于老年患者體質衰弱,術后需長期臥床,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明顯增加。
作者研究相關的文獻發現,在脊柱結核內固定術后的護理中實施精細化護理顯著提高了護理效果,減少了術后疼痛[3],因此在本文中作者結合老年患者的特點,對老年患者術后實施針對性的精細化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文中主要分析在內固定術后進行全面的精細化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術后精細化、專業化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保障,通過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病情的觀察、體位的護理、引流管的護理、疼痛的護理、功能鍛煉指導、并發癥的預防等護理措施的落實,從統計數據來看,觀察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疼痛指數、焦慮指數和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綜合本研究的分析,可以明確得出,臨床上對老年胸腰椎結核患者行內固定術治療,配合精細化護理干預效果更為顯著,可以提升護理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同時促進患者的預后,具有臨床推廣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脊柱結核的診治進展[J].沈煉,張軍.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40(05):104-107.
[2]?胸腰椎結核術后早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李佩明,杜開利,張春強,陳淼,郭培宇,趙學凌,王兵.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07)):707-711.
[3]?胸腰段脊柱結核患者微創手術治療中精細化護理的應用[J].郭曉莉.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1):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