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僅要規范班級秩序,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滲透學生的德育工作,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質,從而促進和提高班級的德育工作保障學生的長期發展。本文將結合實踐教育過程中的經驗,提出如何有效將德育滲透到小學生班級管理中的策略,為新的班主任管理與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滲透
小學生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經歷相對簡單。可以說,他們的生活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社會與閱歷對他們進行刻畫,畫的好就是成功的人生,畫不好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心,小學班主任要注重小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健康成長。
一、以身作則樹立德育榜樣
班主任老師在教學和與學生接觸中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學生的觀察和模仿能力很強,在他們看來,老師的言行是模仿的對象。因此,班主任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學生也會有更直接的感覺,進而敬畏和向往老師的品格,使學生真正產生對真理與善良的追求。內心深處的美麗,實現心靈上的升華。
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而且承擔著樹立道德教育的榜樣的任務。要善于運用日常的言行感化學生。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不是在短時間內組織和舉辦一些大型活動,單純刻板的向學生傳達真理和哲學,這種方式太過于不切實際,也過于假大空,甚至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因為書面上口頭上的真理教育往往沒有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因此,班主任可以選擇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入手,并逐漸滲透到學生的道德教育中。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讓學生以自然的方式調節自己的言行。例如,如果班主任禮貌待人,衣著得體,那么學生自然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作為孩子們學習生活的引導者,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在校園里的言行,并注意指出正確的方向,以建立學生的價值觀。或者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多閱讀一些德育方面的書籍,例如《愛的教育》,書中是作者童年一些關于美好經歷的回憶,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可以讓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書中的情節相互聯系,并從相應的生活氛圍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或者利用多媒體觀看一些發類似《我和我的祖國》這樣德育方面的電影,通過電影中的故事和人物事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營造德育教育環境
太多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因此創建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務。好的環境會讓學生心情愉悅,但混亂的環境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班主任必須首先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課堂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品德將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形成。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而學生所處的環境將主導學生的發展方向。
例如,教師作為教育學生成為負責任的人,要教育學生主動承擔課堂上的事務,并為課堂積極做出貢獻。教師還應該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提供幫助。如果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合理的及時的為他們提供幫助,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生在做班級值日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實時的在現場進行監督,一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使學生產生自己的努力會讓老師看在眼里的情緒。這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分配到擦燈管或者電扇的工作,但是由于小學生身高不足夠不到,需要用到凳子,教師就可以在這個時候上去幫忙;或者幫學生扶著凳子保證學生的安全,必要的時候可以代替學生去完成值日任務,這樣既可以增進師生關系,又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樹立班級師生團結協作德育氛圍,一舉多得。另外,課堂氣氛是能否正常進行課堂教育的重要條件,而良好的課堂條件不僅可以保障課堂教學的展開,還能讓學生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班主任也要及時與學生的家庭進行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學習到優良的品質。
三、組織開展德育活動
當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時,僅口頭教育是不夠的,因為學生可能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并且難以產生實踐德育的動機。教師應將德育與實踐結合起來,并通過特定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實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其實現階段的小學教育規劃中,有很多有趣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小學生的參與將更加積極。并且實際上,許多小學學校組織的活動都有德育的內容,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移動,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內容,以滲透德育。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愛心每月捐贈”活動,讓學生每月捐贈一元錢,然后有班級共同存貯資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學生將知道該怎么做才可以更好地實現德育活動,學會以自己的方式幫助他人,在此過程中,小學生也會體驗到德育活動帶來的樂趣。班主任還可以組織開展類似于“手工慈善”的活動,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手工能力,學習并制作一些簡單的工藝品,再拿到市場上進行慈善銷售,將銷售所得捐給慈善機構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可以組織“地球環境日”這樣的公益性節日活動,讓學生們自發的投入到保護環境的工作中去,并從內心里真正的體會到環境的重要性和環保工作的不易。教師要注意在活動中進行德育理論上的教育,但班主任須避免空談,要與現實相結合,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活動,從而在活動中發展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生活觀和價值觀。通過這種實踐結合,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加有效。
結束語
總之,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而又系統性的過程。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積極營造充滿德育思想且和諧而平等的氛圍,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溝通交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班主任要注意發展和完善多種班級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讓德育的觀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更好的貫徹,更好的實現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J]. 鄧煥清.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9(04)
[2]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J]. 巨芳蘭. 新課程(上).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