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徽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階段歷史教學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學會書本中的知識,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至關重要。教師首先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來為學生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最后,教師也應該將實踐活動重視起來,讓學生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教育;滲透研究
在以往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比較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最后的考試中考一個高分。但是這種教學的方式比較片面,無法讓學生得到比較全面的提升,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最新的教學理念就提出要在此基礎上重視培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此來凸顯歷史這一門學科的獨特性和人文的特征,將這些知識點與德育教育進行一個有效的滲透,真正達到“教書”和“育人”的目的。
1 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
教師若是想要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要注重德育滲透進來的方式。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正是一個比較叛逆的時期。若是想要教育處于這一特殊時期的學生,就要讓學生能夠從心中產生認同感,認為教師講解的內容比較有趣,才能夠更好的融入到教學的環境中來。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是單純的進行說教,而是要選擇一些比較合適的教學案例,進行一個比較生動且全面的講解,讓學生可以從教師所給出的案例中感受到德育的存在,并且能夠用心去感悟,才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教育成果。
例如,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個章節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歷盡的艱辛。其中最主要的學習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知道現在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懷。在這個時候,教師若只是一味的告訴學生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祖國這一類的話,很難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但是教師就可以找到一些為了新中國成立而犧牲了的戰士,比如黃繼光、邱少云等人的英雄事跡。讓學生知道這些英雄之所以犧牲,就是為了現在幸福的生活。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比自身,來深深的感受到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以及祖國的強大,對學生有著很深的教育意義。
2 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身體和心理都飛速成長的時期,他們能夠比較容易的接受積極的事物,但同時也很容易受到消極的影響。尤其是在歷史的學習中,因為歷史記錄的是一個時代的人物和事情,這些人物自然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若是不滲透德育教育的話,學生就很難分辨誰對誰錯,甚至會誤將反面人物當成是大英雄來崇拜,這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情緒的引導,讓學生都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心理品質。
例如,在初中的歷史課本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一個章節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講述了在八年辛苦的抗戰中發生的事情。在這期間有很多軍人雖然生活條件十分的艱苦,而且敵方也給出了優厚的投降條件,但是這些軍人依舊堅守著自己的理想,直到抗戰勝利的一刻。所以,在學習到這一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故事中人物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來深度剖析這些戰士身上美好的品質。在一點一滴的學習和積累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3 實踐活動的開展
歷史這一門學科是時代發展所留下的痕跡,也是我們的祖國在一步步發展的見證,所以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至關重要。讓當代的中學生能夠更加的了解祖國的變化,知道祖國的文化。讓學生能夠因為熱愛祖國而去熱愛自己,產生民族文化的自我認同。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適當的進行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對于這些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
例如,在初中的歷史課本《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一個章節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對宋代有一個比較正確的了解。所以,在學習到這一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觀看與宋代歷史相關的一些博物館,讓學生說出來自己的感受。等到學生都看完了之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去留意觀察自己的生活,觀察現在的社會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從何時開始?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和歸納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去用心去感受歷史,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幫助全班學生一起進步。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書本內容有更好的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發展過程。另外,教師在融入德育教育的時候,應該根據課本中的內容比較巧妙的融入,不能只是單純的去講解,而是要讓學生能夠感覺到趣味,才能夠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劉思琪.淺談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得有[J].歷史學習,2017.
[2] 童明明.淺談將多元化初中歷史課堂的構建方式 [J].課程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