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群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生活實踐能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融入生活化的數學問題,開展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構建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課堂,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對策
所謂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的一種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立足《數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立足學生主體,積極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融入生活案例,開展生活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將是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數學教學的難度,同時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本文立足小學數學教學,探索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中構建的意義極其有效性對策。
1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1.1 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基于深度學習的視角,傳統的應試教育,學生對知識的習得建立在“記憶—理解—應用”的基礎之上,即學生在知識習得的過程中,采取了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知識,通過死記硬背達到對知識的理解然后應用,導致學生的知識習得比較僵化,這是一種典型的淺層學習模式;而深度學習,則強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記憶知識,構建“理解—記憶—應用”的深度學習模式,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還應當形成批判性的思維,有自己獨特的認知。由此可見,深度學習作為一種在理解基礎之上記憶知識的學習方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更加靈活,是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邏輯性、抽象性的學科,傳統的淺層學習模式,難以達到深化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現實的生活案例、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緊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知識,通過構建深度學習課堂,達到深化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目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1.2 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應當是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生活實踐能力、生存能力。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數學的教育,應當強化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的數學知識指導生活實踐。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傳統的應試化教育,難以達到培養學生生活應用實踐能力的目的。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師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通過現實的生活案例的滲透,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及生活化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搭建生活與知識之間的橋梁,建立生活與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性,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2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2.1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方面,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很多教師都會采用的教學方法。這其中蘊含著情境教學的思想。何為情境教學?所謂情境教學法,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立足教學目標,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具有情緒色彩的、形象生動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即教師以生活為主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既定的生活情境中,深入理解數學理論知識,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例如,筆者在教學“整百整十的加減法”中,并沒有讓學生直接記憶如何加、如何減,而是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進行加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境的創設很簡單:四個同學一組,兩人扮演顧客,兩人扮演銷售員,銷售的產品為文具盒、書包、鉛筆等學習用品。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創銷售臺詞,給商品定價,顧客在購買產品時,銷售者要能夠“找零”,顧客要計算銷售員“找零”是否正確。這樣的情境創設,其實“找零”的過程也就是學生進行數學計算的過程。類似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的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算能力。
2.2 融入生活化的數學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筆者歷來強調“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即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我們知道: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抽象性的學科,問題情境的創設,尤其是“問題串”的設計,能夠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目的。為了讓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更加透徹,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教學目標,積極融入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分類與整理”的相關知識時,緊密結合生活,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去過超市嗎?在超市選擇商品時,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學生大聲回答:“看標志”。教師繼續問:“看什么標志呢?”,學生:“超市有文具區、零食區、生活區、蔬菜區……”;教師:“對,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超市工作人員根據不同物品的種類,將同類物品放置在同一個區域,方便人們購買,這就涉及到今天我們課程的一個主要內容:分類。”這樣的課堂問題情境創設模式,能夠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感知分類的重要性,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同時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2.3 開展生活化的課后實踐
數學生活化教學,不僅僅體現于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課堂延伸到課外。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開展生活化的課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上述“分類與整理”的教學為例,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實踐性的課后作業:回到家,將自己的文具、學習用品、書籍等進行分類整理。這樣的實踐性作業,能夠強化學生對分類與整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數學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廣余,石建芹.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119-120.
[2] 于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