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睂⒅腥A優秀傳統文化中所內涵的人文理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核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連,不斷進行創新發展轉化,是可以讓中華文化散發無限生機活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遠。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歷程是與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密切相關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黨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
中華優秀傳統是世界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之瑰寶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燦爛歷史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反映民族特征與面貌、塑造民族精神與品格的中華優秀文化,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用于華夏民族五千余年的歷史發展長河,在其中不斷形成與發展,對于民族的傳承、創新、發展、演進有著極大的助力作用,迄今仍具有重要價值的思想文化。它能反映中華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指導人們進行正確的社會實踐,引導人們養成積極向上的處事心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人民的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傳承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促進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進步。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征
1.價值性與稀缺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與時代精神。它是人類封建時期發展水平最高、貢獻最大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發展歷史上的巔峰。兩千余年的封建統治秩序中,顯示出了極高的政治智慧,積累了迄今仍可借鑒的制度,有極高的價值性。中國古代的物質文明、政治制度、精神文明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性體現在對世界和社會的貢獻及影響力,在當下國際背景下多元的文化交流中貢獻突出,對內能夠凝聚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對外能夠化解民族爭端與矛盾。正是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殊價值決定了其稀缺性,中華五千年的發展軌跡中,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豐富,但因為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與列強侵略,使得傳統文化遺產出現斷層,部分代表著當時先進的傳統制作工藝流失,留存于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應值得去弘揚、去傳承、去創新、去發展。
2.繼承性與創造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尤其是“和合”理念乃傳統文化之精髓,諸子百家,眾說紛紜,但在“和合”詮釋上有少有的契合,從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禮之用,和為貴”到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從荀子的“天地合而萬物生”到莊子的“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都強調“和合”乃世間萬物之本源,是事物發展、產生新質之本,是大道運行之規律,也是人道政教的目標,是我們今后為人、為學、為師的準繩?!昂秃稀薄耙匀藶楸尽笔俏覈鴤鹘y文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彰顯了古人先進的思想理念,對社會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極大的借鑒價值。同時,在西方多元文化背景沖擊性,優秀傳統文化要因時而變、因事而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變革與轉化,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大勢。創新與繼承是辯證統一的,繼承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環節和契機。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創造的辯證統一關系充分彰顯了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量變與質變的雙重統一。
3.開放性與包容性
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兼容并蓄、融匯東方智慧的顯著特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派別各異,學說紛呈。就主流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導,以儒釋道的統一為體系,以倫理教化為特點,呈現處濃郁的道德色彩。優秀傳統文化既能兼容并包作用于外來文化,又能保持自身的優勢與主導性地位,這與傳統文化具有的開放性與包容性密不可分,一方面能廣泛吸納眾家學說優長,使其與自身融匯貫通,另一方面不斷完善自身的文化內涵與文化體系,成為涵養民族精神的優秀文化,在中華文明的歷史演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
4.生命力與凝聚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支柱,要不斷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在數千年來的世界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上是唯一一個從未間斷過的文化形態,這種無與倫比的強大生命力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與向心力的養成也有賴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得以彰顯,民族優秀文化是本民族長期實踐的產物,對于維系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起著重要作用,是民族內部統一思想、規范行為的強大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文化精神促使人們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利于民族繁榮興盛,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二、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文化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黨的領導下,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一定內容的教育,從而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調動起受教育者的積極主動性的過程。教育的內容具有政治性,是黨的思想主張的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政治性、文化性、社會性、實踐性、群眾性、滲透性等方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在當前中國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眾望所歸、任重道遠。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引領作用的重要載體。具備一定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認同感的人是引領文化發展的根本因素。如此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內容,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載體,而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作為主體和對象,三者共同構成一個聯動的系統,這個系統的運行和發展,引領文化發展的方向。從發揮文化引領功能的方式與途徑方面來說,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人的培養的全過程,貫穿于國民教育的各領域,作用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黨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全面提高黨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標和重要任務。文化建設在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化對黨員的影響,既包括文化知識方面,又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并且這兩個方面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文化在提高黨員們的科學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的過程中,無形中也在提高著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在這一過程中,文化在不經意中發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潛移默化地教育人、影響人、感染人,促進黨員無形中把社會的政治思想、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
(二)有利于推動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傳統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這就迫切需要尋找新的載體和途徑。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為開闊思想政治教育視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便利條件,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和創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重要的載體。將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而且進一步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效果,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與經濟工作及其它工作的有機結合,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說教向文化自覺的轉變,為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新的途徑、新的手段,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新的活力。
(三)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包括許多思想和認識上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和矛盾的解決,僅僅依靠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是不夠的,還必須利用思想手段、教育手段,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和創新,同時也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結語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無法規避的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綿延千年、歷久彌新,無論是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改革時期,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智慧解決我們當下所面臨的時代困惑,都是維護國家政權、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增強國家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指導新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學習習
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文章選[C].北京:學習出版社,2013年9月.
[2]董勛偉.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4月.
[3]張衛良,龔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機制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導刊,2016(4):76-78.
作者簡介:
董堂壽(1966年—),男,漢族,甘肅武威人,大學本科,講師,中共武威市委黨校,研究方向:武威歷史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