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


摘要:當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主要沿襲自本科美術學教育,與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存在一定錯位。文章通過梳理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的開設現狀,分析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組織與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際承載功能的不適應,并基于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改革實踐,提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再造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課程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8-0119-03
一、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再造的時代要求
(一)設計學作為獨立學科對專業基礎課程提出更高要求
在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藝術學增加成為新的學科i門類,設計學也首次成為藝術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相較1998年頒布的高校本科目錄中,藝術學是文學學科門類下的級學科,設計藝術學只是藝術學學科下的八個專業類之一的狀況,2012年的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將藝術學升格為獨立的學科門類,設計學與美術學并列成為藝術學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改變了設計學多年以來一直附庸于美術學學科之下,在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招考方式等方面都學習借鑒美術學科的局面。同時,這也對升級成為一級學科的設計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設計學迫切需要建立更為嚴謹與科學的知識體系以及與之配套的課程體系。
作為美術學專業基礎課程的三大構成是美術教育在發展中汲取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教育經驗,并經本土改造的產物。其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造型理論與造型能力。當前設計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方法上基本都是沿襲美術學的專業基礎課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建設和發展中也是模仿設計學本科專業構建課程體系,開設以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為主體的專業基礎課程。
(二)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需要彰顯職業教育特征
如果說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在建設及發展初期需要借鑒設計學本科專業的知識體系和課程安排,那么,隨著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需要建立有別于本科教學的教學體系。根據麥可思公司的數據調查,截止2015年,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電腦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人物形象設計以及多媒體設計與制作等9個藝術設計類專業連續五年在高職院校布點數超過100個[1]。全國接近一半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藝術設計類專業。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供給提出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相較理工科類專業,藝術設計類專業對專業辦學條件要求較低,專業辦學成本相對較小,而藝術類專業學費卻相對較高,一些高職院校出于辦學成本的考慮也積極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當專業體量發展到達一定規模,包括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等在內的專業內涵建設也需要根據時代發展及職業教育特征進行再設計。
二、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實然審視
(一)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現狀
教育部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專業教指委組織研制了7個藝術設計類的專業教學標準,筆者梳理了7個專業教學標準中對基礎課程的安排,如下表所示:
由于7個專業的專業教學標準不是采取統一的范式,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廣告設計與制作以及家具設計三個專業只列出了基礎課程名稱,沒有列出該類課程的課時數及學期安排。根據表1可知,7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專業均開設了專業基礎課程,除家具設計專業以外,其余6個專業標準的基礎課程名稱仍然沿用美術學的三大構成基礎課,只是限于高職高專三年學制的限制,有的只開設一門或者兩門,或者統稱為設計基礎,但是其內容仍然以三大構成課程內容為主體。其次,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學年開展,作為先修的專業基礎課與后續專業核心課程之間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聯系。再次,根據已有的珠寶首飾工藝與鑒定、雕刻藝術與家具設計以及家具設計3個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安排,基本上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總量都在180-240學時之間,約占第一學年學時總量的20%-30%。
(二)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存在的問題
1.專業基礎課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存在錯位
通過對現有7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類業教學標準中基礎課程的梳理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是沿襲美術學和美術學本科教育的模式,以三大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的主體。如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標準中,其基礎課程主要為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和構成設計,比較明顯帶有本科教學的色彩。
但是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最大的區別,是高職院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導向,關注知識在具體工作實踐中的應用。以三大構成為代表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在其課程目標上沒有承擔高職高專應有的將“學科性”知識轉化為“職業性”知識的功能,也沒有為支撐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所需知識、能力的課程再設計,其課程目標和教育理念還處于模糊狀態。
2.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難以支撐課程目標的實現
課程體現著對知識與技能的選擇,這是課程生成與建構的基本機制。課程設計者應該根據課程目標,不斷去尋覓、借鑒前人的經驗,并進行具有教育學意義的整合與實驗,從而構建能夠實現目標的課程內容[3]。在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目標還不清晰的情況下,各專業普遍開設的素描、色彩、構成、史論等基礎課程,主要是復制本科教育的課程內容,以提升學生的視覺思維.形式語言和表現方法為主要目的。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實施過程的設計、課程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上都比較隨意,也沒有反映出時代變化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最新要求。
在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其工作方式較之以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從業人才的知識與能力要求也大有不同。一些對文化創意人才勝任力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文化創意人才的勝任力結構包括以創意工具運用能力、執行能力為代表的創意基礎;以創新思維、了解前沿信息為代表的創意能力;以及好奇主動、追求卓越等創意態度等[4]。而當前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針對創意基礎所需能力進行培養,很少涉及創意能力與創意態度的培養。
3.專業基礎課程組織不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
由表1可知,當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安排在第一學年的一、二學期。進入第二I學年后,學生即進入專業學習階段。這種分段式的課程安排體現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在組織上的割裂。孤立的學習理論知識,難以解決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上的轉換。
此外,部分高職院校處于組織管理上的考慮,將素描、色彩、構成等授課教師單獨組建基礎部,面向多個藝術設計類專業開設基礎課程,也間接割裂了此類課程與專業之間的聯系。基礎課程并非針對每個專業的特色和需求開展設計,與后續專業課程的關聯性不夠有機和連貫,后續專業課程所需的能力點難以在基礎課程中得到較好的鋪墊,課程的產出形式主要是學術的,實踐性比率較低等課程組織上的問題在不少高職院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再造專業基礎課程的思考與實踐
(一)以支撐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確立課程目標
鄔烈炎教授認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目標應主要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目標[5]。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在確定課程目標過程中,既要體現課程的通識教育特點,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獲得相對完整、合理、厚實的知識能力結構;同時也要兼顧職業教育的特征,啟發學生對職業的認知與學習熱情,加強課程的職業性與應用性,提高課程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支撐度。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與全球最大市場營銷傳播服務集團WPP集團合作辦學,共同舉辦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于2011年首屆招生。專業通過對WPP集團內部不同分公司的訪談,了解到全球范圍內最新的業界發展趨勢,以及行業發展對急需人才的能力需求。在此基礎上,專業又梳理與分析全球知名設計類院校的辦學特色,最終確定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教育與實用一體,本土與世界無縫接軌,建立專業技能與人格并重、尊重知識的活潑快樂教學環境,培養視野開闊、人文素養扎實、創意與視覺傳達平衡發展、充滿自信與好奇心的高端藝術設計應用人才。
專業組成了由學院專業教師、WPP集團下屬企業管理人員以及行業專家共同組成課程研發團隊,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其中,將第一學年的專業基礎課程定位為學生正式進入專業教育學程的過渡階段。專業基礎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承擔將理論學習導向設計實踐的橋梁作用。根據其主要任務,確定了四個方面的課程目標,即學習專業基本理論、啟發自我美學定位、初步掌握工作工具、形成初步產業認知。
(二)以實現課程目標為邏輯起點重構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的深化與具體體現。上海工藝美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根據與合作企業共同確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基礎課程目標,將專業基礎課程分為4個教學模塊,具體如下:
學習專業基本理論:主要開設《設計構成》,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對各種基本材料(如線、木、布、紙)的練習來了解視覺構成的原理;通過對實際商業案例(如版式、包裝、海報)的設計訓練學習色彩搭配的原則與風格,并掌握視覺構成的實際運,用規則。
啟發自我美學定位:主要開設《設計風格解析》《美學賞析》,通過對經典案例的解析和對設計大師美學理念的學習理解現代設計流行趨勢,使學生逐漸清晰自己的美學傾向,并能自發地探索、發展。
形成初步產業認知:主要開設《產業認知》《消費者行為》,通過參觀廣告代理商辦公室,邀請資深廣告人與學生深入交流等方式,使學生了解不同代理商的工作范圍、產業內不同職位的職責和產業實際工作流程等,初步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
初步掌握工作工具:主要開設《設計表達》,除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設計工具之外,還教授市場調研、項目管理、消費者行為研究等其他管理工具,如圖1。
確定了具體的課程內容后,專業組織教師與合作企業聯合開發了課程講義。在設計理論課程中注重與實踐案例的結合,通過編寫藝術類和商業類的經典案例,既讓學生接觸了解專業理論知識,又使學生通過經典案例去理解理論知識在設計實踐中的運用,從而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后續專業實踐對接搭建橋梁。通過《設計風格解析》《美學賞析》等課程,培養學生對不同藝術風格的賞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心智與思維,提升對專業的熱情與興趣。通過對設計軟件、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學習,訓練學生的設計表現策略與技能,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通過《消費者行為》等課程,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對產業環境的認知,培養學生的職業思維。4個模塊的課程均承載著將專業理論學習導向專業設計實踐的專業基礎課程目標。
(三)以職業教育能力培養為主線組織教學實施
職業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的工作思維,要在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建立聯系。而理論知識在實踐能力中發揮作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不能只在符號層面獲得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要能夠理解理論知識與具體工作過程之間的關系,能夠理解理論知識如何應用于工作過程當中間。上海工藝美院在調研WPP集團旗下廣告設計公司員工能力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職業核心能力,包括“策劃與創意溝通”、“心理研究與洞察”、“品牌營銷”、“業務技能”4個方面。專業以此四項核心能力為主線,將能力培養分解在三年的課程之中,所有開設的課程均需要支撐某一項核心能力的訓練。在第一年的專業基礎課程里,這些核心能力也在教學內容、教師團隊、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得到體現。如專業第一年開設的《產業認知》課程,就通過課堂教學、組織一年級新生參觀廣告公司、邀請行業內專業人士來校開設講座等不同方式,幫助同學了解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職責及工作流程,以及個人職業發展通道等信息。《消費者行為》課程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市場調研,使學生對產業所面向的消費者群體形成初步印象和認知。
此外,在基礎課教師的任職要求上,專業要求教師既接受過系統的學科訓練,又要有廣告公司工作經驗,能夠同時掌握理論與實踐,并能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上,突破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講解商業實際案例、邀請企業高管講座、組織學生參加多媒體演出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
(四)以項目化課題為考核形式開展課程評價
專業貫徹“一天教育等同一天執業”的教學理念,從一年級開始就組織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開展學習和合作。在項目學習中參考企業真實項目的運行方式,每一個項目均包含項目解析(包括資料收集、安排進度等)、策略討論(包括討論形成創意策略方向、參考設計、競爭對手分析等)、設計制作(包括創意發想、文案視覺成型)、提案(包括整體資料收集整理、提案評審)等環節。使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鍛煉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
在專業基礎課程的考核方式上,摒棄原有的以筆試或作品為主的考核方法,采取項目匯報的形式。由任課教師公布一道開放式命題,學生運用一年所學的知識做項目設計和匯報。專業所有教師都會參加項目匯報會,尤其是擔任二、三年級課程的專業教師,將學生在匯報會上的整體表現和個人特質,作為確定學生二年級專業方向的重要參考依據。在項目匯報中,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所學知識在作品中運用的準確度、演講表達能力以及作業完成的完整度等都成為成績考核的要素。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業考核的整體設計,將專業基礎課程充當理論知識學習到專業實踐教育的橋梁作用落到實處。
總結與討論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與WPP集團合作舉辦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整體設計專業三年課程體系,將一年級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引導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載體,學生在進入二年級后即在專業能力上快速成長。在校生連續五年獲得全球著名創意賽事D&AD獎項,刷新了中國所有藝術設計類高校學生參與這一賽事的最好成績;專業在校學生與畢業生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一等獎及業內專業賽事最高獎項。專業每年有50%以上的畢業生進入4A廣告公司就業。
結合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開展的教改實踐,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應一方面承擔通識教育的職責,提高學生對美學的鑒賞能力;另一方面應承擔專業人才培養的責任,成為學生專業課程的先修基礎課程。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程的目標要反映并支撐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教師應圍繞課程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應采用符合職業教育知識生成邏輯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專業基礎課程成為學生專業成長的基石,成為從專業理論導向到專業實踐的橋梁。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上海藝術設計教育多元學制構建研究”(編號C17024)。
參考文獻
[1]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全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十年回望20062016[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6:13.
[2]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編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藝術設計與傳媒大類試行[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2-122.
[3]鄔烈炎比較選擇整合——關于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內容的重構[J].北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2(04):76-83.
[4]湯舒俊,唐日新廣告創意人勝任力模型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8(02):188_19[J].
[5]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2001:45.
[6]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第2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