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雷
【摘要】語文是最具有綜合性的一門學科,語文知識的傳授,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道德情操的陶冶,藝術美感的熏陶,乃至人格人性的塑造,都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意。語文教學象海洋一樣遼闊,你可以在淺海近灘劈波斬浪,也可以向天邊揚帆起航;你可以在陽光下欣賞那如棉如絮的朵朵白云,也可以在月光下贊嘆那奇珍異寶般的繁星北斗。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而語文教師則是既要有學者的頭腦,又要藝術家的情感;有實力才能有魅力,有真情才能交匯心靈。所以在知識傳授上要扎實而又淵博,在情感教育上要把自己的激情、熱情、真情化作綿綿春雨,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從而讓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人文情懷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108-01
語文教學是教師將人類積累的認識、思想觀點等精神產物給學生傳遞的過程,完成這一過程的介質是感情因素。語文教材中許多優秀的作品、文章都以其進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藝術形式,有機統一在一起的,謳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丑、惡,感情色彩是極其強烈的。魯迅的雜文的“嬉笑怒罵”;徐志摩的輕盈明快;朱自清的淡淡的憂傷;普希金的熱烈奔放;蘇軾高唱“大江東去”的豪邁;柳永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美。無一不是表現情感的佳作。那么我們要想讓學生領悟體會到這些情感,首要一點就是要對教材本身加以重視,因為教才本身(尤其是課文)就是最好的范例,只有充分利用好教材,才能使情感教育真正得以實施下去。“文章不是無情物”語文教材中,無論是優美的散文,還是生動有趣的小說,亦或是淋漓酣暢的議論文,無一不是情感和精神的載體,體現在人文性、知識性、教育性為一身,只有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品味、欣賞它。需要教師先要“入情”,深刻領會作品(即作家)的思想感情,意識傾向,然后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誘發學生的主觀感受,使學生的感情和作品中的節拍起伏跳蕩,更深一層的體味明確其中的情與理,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與學生們進行情感交流。
一、利用語言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的內涵來進行情感教育
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之一,語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語文課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本任務,注意語言的積累、理解和運用。人的精神思想要通過語言來體現,抓住了語言也就抓住了精神、思想和情感。可以說語言是語文教學的“總抓手”,抓住了這個“總抓手其它的就好辦了”。現在我們就以《孔雀東南飛》為例:“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如此個性化的語言逼真的 寫出了一種打動人心的堅貞的愛情。老師要讓學生咀嚼,品味這些語言,從而感受它的精妙,真正體味到的時候,學生就會情不自禁的去品味、體會、甚至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二、充分利用老師的感染力來進行情感教育
一位優秀的老師應該是學生心靈的導師,情感的指路人,老師的感染力來自哪里?首先來自對學生高度的責任感,來自一顆愛心,來自心與心的碰撞與交融。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語文老師的情感。語文教材充滿了情感,特別是那些文學作品。但是這些情感有時需借助老師的發揮才能體現出來。當己學生靠自能力不能完全理解的時候,老師應幫助加深理解。比如:《沁園春·長沙》這首詩,表達了毛澤東早年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但今天的學生體會不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就必須找到感情的“觸發點”。學生的愛和恨往往比較外露,只要能照準情感的“觸發點”學生就會感動,就會被感染。又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不僅離學生很遠,距離老師也很遠。怎么把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性格表達出來,進而感染學生呢?這就要教師認真理解李白的思想和情感的特點——傲岸不屈,蔑視權貴,疾惡如仇。教師和李白在思想和情感上的相通是講好這首詩的基礎。教師的這種感染,一般是借助聲音,特別是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誦,最能感染學生。
(二)語文教師的思想和人格。學生的思想還比較幼稚,對社會人生的理解還較膚淺。但他們渴望得到深刻的思想啟迪。語文老師獨到的見解,對社會現象鞭辟入里的剖析,對人生深刻的感悟,加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都會給學生深刻的影響或啟迪。如講《離騷》時,通過前七節的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后六節表現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情操,抒發憂國憂民 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通過塑造這樣的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現了詩人修身節行的高尚節操和疾惡如愁的斗爭精神。通過這些思想的挖掘,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深化,久而久之,這種思想的熏陶下,學生的情感認識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好老師的言行舉止來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這里的“言”就是體態語言。體態是一個人心靈的外部表現,一個人可以掩飾內心的情感,卻無法掩飾體態所透露的信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體態語言的核心,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要投去鼓勵的目光;回答正確,要投去欣賞的目光;有精彩的回答,要投去驚喜的目光,并伴以頷首。這些體態語言看似微不足道,但這種情感的交流對對學生來說,則是莫大得力量。這樣學生才能產生親近感,才能更好的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藝術,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審美情感,鑄造高尚的情操,更可以實現教師的夢想,培養出新時代的有用之才。因此我們更要利用好現在的條件,把情感教育放到語文教學的首要位置,因情感而施教,潤物而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