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東生
摘?要?現階段,小學數學作為學生知識入門階段的基礎學科,其科學性、實用性、嚴謹性的特征已預設著鍛煉學生思維創造能力變得愈來愈重要。除了塑造良好的價值觀,更要賦予學生海闊天空的思維方法,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要達成這一目的,雅智教育的培養是其關鍵舉措。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雅智理念,以課堂為傳播載體,深入開展尚德、啟智、育美、激趣的雅智數學課堂,從而為學生的高雅人生奠基。
關鍵詞?雅智;數學;課堂文化
中圖分類號:C9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3-0110-03
雅智理念源于《詩經》,詩中有云:雅者,正也!意即正派、純潔、樸素。雅智數學課堂正是基于雅智而創設的課堂文化,其本質是以生為本,陶冶情趣,智學智長的數學課堂。雅智數學課堂重點突出德智美趣對數學教育的功能,旨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高雅情操的形成,為孩子贏得美好人生。其目的與當下提倡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有異曲同工之處。那么,如何使雅智與數學課堂有機結合呢?
一、尚德——崇尚高德創設雅智數學課堂德育文化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雖然教書在前,但核心是育人。所謂“十年樹木,百年育人”正說明了育人的持久性,故數學教師要充分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育人思想,重視德育教育在課堂中所起的思想作用,以數學教學為德育的載體,發揮數學教學主渠道的優勢,不斷滲透德育內容以匯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從而實現新時代教育形勢下的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一)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小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具有核心意義。無論是小學數學課本或者解決問題的材料,亦或是我們的身邊,都有許多愛國教育信息可以挖掘。如講圓周率時會提到的祖沖之,再如,介紹我國現代數學家丘成桐等。這些都是學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的鮮活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案例教學法,適當延伸數學家的治學經歷,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培養博愛意識
課堂教學是教師育人的主要陣地,要培養學生博愛的意識,教師應做到兩點。一是思想教育。借助課堂教學,有計劃的把博愛意識與數學有機融合,如上《存零用錢》這節課,一老師借助貧困山區的兒童要買書包的案例,教導學生要合理用錢,善于把自己的愛心分享給他人。二是以身作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數學教師培養學生博愛意識更多要體現在自身的行動上。教師的言行舉止即有形的榜樣,只有不斷以有形的榜樣力量去影響學生,去感化學生,才能促使學生對教師愛人愛物的效仿,從而深化為自身的愛意。
(三)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在教材的幫助下,數學教師除了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通過講授的方式,教會學生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更重要是讓學生在無意識養成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數學課上,教師要多指導學生通過作習題,在練習中養成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好習慣,接著慢慢總結并借助課本和練習冊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后把這種善于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總結經驗的良好習慣自發帶到日常學習生活中,使自己成為一個在學校遵守規章制度的好學生,在社會遵守法律法規的好公民。
崇尚高德創設雅智數學課堂德育文化需要數學老師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位學生,特別要包容后進學生,針對不同個體、不同群體,具體的、負責任的、有針對地進行品德教育。作為數學教師,需要不斷鼓勵學生養成進步自驅力,使學生借助雅智課堂走向個性與成功。
二、啟智——啟迪才智創設雅智數學課堂智育文化
數學作為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其科學性、實用性、嚴謹性的學科特點是啟迪學生才智,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雅智數學課堂在啟迪學生才智的時候,需以“創新”為意識驅動,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為價值體現,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啟迪方法使小學生在數學的波浪中奮勇前行,直達勝利彼岸。
(一)激發學生創新的意識
大家都知道事物由0到1必須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知識遷移,由舊知過渡到新知,不斷重組舊知識的模塊,讓學生在知識層面產生量的變化,進而為質的變化做好理論準備。其中最直接的途徑即是設計半開放性的題目或者設計讓學生產生認知碰撞的題目。如上北師大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一教師借助長寬高這個知識點,設計一道讓學生想象什么物體的長是10米寬6米高3米的題目,聽課學生一下子興致盎然紛紛舉手回答,場面熱鬧非凡。以此類題目去啟發他們的思維,也可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現階段,數學課上合作探究環節,不少老師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是問題一拋,緊接著讓學生自由討論,然后上臺演示學習成果。其實,這里只是培養到學生合作動手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不僅限于動手更在于溝通。良好的溝通能把合作雙方或多方的意圖、方法、渠道表達準確,進而提高動手的效益。培養良好的溝通技巧需要兩點:一要有集體意識,意識到自身是集體的一部分,只有集體得到充分體現,個體才有嶄露頭角的機會。二是說話技巧,因為自身有集體意識了,所有在說話時才會養成觀察周圍的習慣,從而說出最善解人意的詞匯出來。這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前設計有針對性的導學案,有明確分工的小組合作機制,不斷創設合作探究的機會,不斷教授學生方法。畢竟,交流與協作是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之一。
(三)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要和學生搶戲,不急于把公式概念呈現給學生,而是耐心地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經歷,自身探索從而認識新知。如上北師大二年級上冊《數松果》,一教師在教授5的乘法口訣時,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找方法刪除長口訣使之變成短口訣,學生很快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快速處理問題,總結出數學口訣出來。二是幫助學生找到學習驅動力,賦予每個孩子學習目標,學習計劃甚至是學習獎勵,以此激發他們自覺自動自發學習。如班級里有的教師會設置學習積分榜,同時給孩子設定具體分數目標和追趕對象,只要完成教師立即給予正向反饋,逐漸幫孩子們找到學習的驅動力,教授他們自主學習。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啟迪才智創設雅智數學課堂智育文化正是授業解惑的過程,也是艱難的跋涉過程,但如果數學教師擦亮學生智慧的火火,這份艱難也會變成類似登頂高山時所感受到的成就感。
三、育美——涵養粹美創設雅智數學課堂美育文化
雅智數學課堂是為學生高雅人生做鋪墊的,要培養孩子的雅言雅行,智學智長自然需要美學的教育。培育學生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鑒賞美的能力,表面上豐富了數學課堂的內容,優化教學結構,深層次更是涵養和溫潤學生的優雅氣質。當優雅和美的氣質沉淀于學生的言行舉止,學生的整體素質也就得以提高。
(一)創設美的教學情境
美學的教育,首先需要從外在就給學生創設美的外部條件。當學生置身于美的環境之中,當學生目光所及的事物是美的,學生的心靈才能被觸動。當下,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形式多樣的教具都是教師創設美的教學情境的技術途徑。如上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圖形的變化》時,通過用多媒體展示傳統剪紙藝術的生活素材,能讓學生直觀地從外部環境發現美、識得美,使數學課堂的充滿美的藝術。此外,深挖數學教材也是教師實現美育的重要方法。無論是數學符號,數學等式或者前文所提的數學圖形,如果教師能夠適當延伸,拓展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美,都能給學生創設美的教學情境。
(二)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美
如果說創設美的教學情境是外在涵養,那么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美即是感知美的魅力和深化學生美的體驗。美學教育中,真正提升學生的審美觀是教師的教學藝術。這需要數學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用優美生動的數學語言,形象豐富的肢體語言去呈現于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數學教師的數學語言和數學思維甚至是數學動作所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與此同時,讓學生感受美,還需要在練習中,不斷深化學生美的體驗。最直接典型例子是借助數學應用題的內容,如題“園丁叔叔要給一塊長方形花圃澆花,該花圃長10米寬9米,請問園丁叔叔澆花的面積是多少?”除了讓學生解決問題,該教師還借助題目內容讓學生深化美的體驗,使學生明白給花圃澆花是美化環境,讓學生感受此舉是美的行為,進而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粹化審美觀。
(三)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美
此過程是學生在經歷發現美,感受美兩個階段后,內化為自在美的階段。當外在精神領域學生已接受美的教育后,學生需要吸收消化進而輸出自己的美育觀,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審美能力和涵養自身的粹美文化。言行舉止也會在此過程包裹著雅。作為數學教師,需要通過知識的探索,教授學生要會用數學的思維想,數學的眼睛看,數學的語言說,用自己概括的公式或者概念描述客觀世界的規律,借助自己的想象力詮釋數字或者符號中的美,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清純雅正的數學內容。
涵養粹美創設雅智數學課堂美育文化,只要數學教師精心準備,深耕學情,樂于進取就會發現小學數學中豐富多彩的美學藝術,同使所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探索,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又提升審美能力。
四、激趣——激生樂趣創設雅智數學課堂趣味文化
雅智數學課堂是以生為本,陶冶情趣,智學智長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樂趣,使之能全情投入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只是知識目的,更關鍵在于借助趣味課堂鍛煉學生,使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升華并最終形成高雅品格和富有情趣的素養,以此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
(一)緊扣學生心理設置課堂懸念
人的心理特點注定了會對陌生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理。課堂上,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堅持每節新課都帶給學生和問題有關的新鮮事物。讓學生在好奇中,不斷用舊知識去剮蹭思維,激起新火花;在解惑中,自主去找尋突破,探索課堂新知。在問題的設置方面,努力創設具有“好奇和期待心情”色彩的題目。以點啟面,緊扣學生的心理,通過問題拋出,讓學生產生困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實踐證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布局一堂具有懸念的課堂,從情感上接近學生的思想,可以創設學生廣泛喜歡、自主學習,深度思考的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二)立足實際活用生活案例
數學來源于生活,更要來源于學生身邊的生活。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作為教學素材,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消除師生隔閡,拉近情感距離,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積極搭建數學場景,從教學意義出發,可讓場景具現化,即能讓師生有畫面可見,有故事可講,又能成為情境的載體,看得見,摸得著。進而在場景中教師曉之以理,學生動之以情,觸發師生教育情感的萌發。日常教學中,需要不斷采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以興趣為起點,以好感為牽引力,促使學生更積極思考,緩解個別教材案例的僵化,使教師的執教更具親切感,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課堂,自發探索新知。
(三)讓游戲貫穿教學過程
玩游戲是小學生最樂于參與的活動,雅智數學課堂趣味文化最集中的體現即是讓游戲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玩中收獲新知,在快樂中提升自我。這意味著數學教師心態要有童趣心,上課善用童趣語,過程多用童趣事。多問巧聽自己的學生喜歡哪種游戲,擅長哪種游戲,并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對知識探索的熱情。如復習二年級上冊《乘法口訣》時,一教師借用現在學生最常玩的游戲之一“老狼老狼幾點鐘?”學生說幾點,教師就出一道題給他們做,每做對一道就往講臺移動一步,等到教師說開始后,如果移動步數最少的人則接受表演懲罰。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關鍵在于讓游戲規則與課堂授課內容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課堂氣氛由始至終歡快愉悅。
激生樂趣創設雅智數學課堂趣味文化,數學教師應積極探索,不斷試錯,找到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雅智的教學方式,以課堂策略為教學手段,以文化熏陶去管理班級,真正上好一堂學生喜歡且能深度思考的數學課。
五、結語
創設雅智課堂并不是所有策略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根據學情、教情、有重點、有策略、有目的提取應用其中某些方面,持續實踐、持續創設出多節使學生能成為更好的學生的課堂,讓學生喜歡數學、樂于研究數學,這本來就是一項復雜的教學工程,希望雅智數學課堂的創設能讓這種艱難減少一些,方法策略實用一些,亦或是數學課堂至少要往雅智課堂的軌道上慢慢傾斜。
參考文獻:
[1]李云柱曹玉芳王丹丹.“雅智”課堂點亮學生智慧人生[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6):77-78.
[2]董啟海.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創新研究[J].中國校外育,2019(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