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妮
摘 要:教師對問題生的教育就像醫生治病,既要科學診斷,又要合理治療。遇到問題生不能粗暴批評,而要客觀分析,找到化解的鑰匙,以便打開問題生的心結和心鎖,引導其走出誤區,走進課堂,走向成功。文章分析問題生的成因,結合具體案例探討教育引導策略,以達到育智先育人,以德促學的目的。
關鍵詞:問題生;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工作;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2-0021-02
一、問題生概述
何謂問題生,是指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等方面有問題的學生。其產生的根源比較復雜,有時候是多種影響因素的疊加。一般來說,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心理因素。如長期的壓抑、焦慮甚至抑郁。二是生理因素。如存在生理缺陷或患有慢性疾病,在視力、聽力、言語、運動等方面有缺陷。三是家庭因素。家庭暴力、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四是環境因素。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其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侵蝕。五是教育因素。部分教師和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存在“管卡壓”或放任自流的現象,不能針對原因合理教育問題生,給班級課堂紀律和學習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一棵小樹苗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彎曲倒伏。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責任重大,在授業的同時,更要傳道解惑,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都能成為國之棟梁。因此,搞好問題生的教育至關重要。下面結合具體案例探討如何轉化問題生,以達到育人促學,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二、案例介紹
1.案例回顧
去年五月,二年級已經結束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英語教學,很多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這一單元的內容,對即將學習的英語小詩充滿期待,躍躍欲試。理解大意、學習生詞、聽讀模仿小詩,每個教學環節都在順利進行,終于到了學生最期待的朗讀環節。筆者把全班分成五組,讓大家比比看哪一組聲音最響亮、正確、流暢。到了小組內自由朗讀的時候,第一組卻喧嘩起來。原來第一組的部分同學正在議論小A(化名):“我們不要與小A在一組,他上課不認真聽,又不肯讀,還調皮搗蛋。”“他會拖我們的后腿。”“他上課還講話,影響我們聽課。”聽到對小A的意見,筆者思考著如何處理既讓小A認識并改正錯誤,又讓其他同學不再排擠小A并接納小A。筆者仔細觀察小A,發現他低著頭,呆呆看著自己的鉛筆盒,皺著眉頭,表情失落,無精打采,仿佛一大片烏云正籠罩在他的前方。
筆者并沒有采取批評的方式,而是語重心長地說:“為自己的團隊爭光,是所有同學的義務和目標,小A有責任為自己的組出一份力。”小A聽后,慢慢明白些道理。筆者又說道:“小A同學其實優點很多,如自尊心強,喜歡表現,只是過激一些,因此表現為好動和頑皮,這也是個別男生成長過程中可以理解的現象,并非品質問題,加以引導會慢慢好起來。同學們不要歧視,大家都是好孩子,要幫助他不要掉隊,大家都好,班級才好。”講到此,小A也理解地低下頭。
勸導見成效,第一組的其他同學開始積極地幫助小A,教他讀不會的單詞,主動溝通。小A臉上的失落漸漸消失,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思想問題解決了,他的眉頭也舒展了,目光慢慢變得自信,逐步融入小組討論中。看著同學們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看著迷失的孩子重歸集體,筆者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2.案例分析
此則案例,筆者并沒有采取簡單的批評方式,是考慮到以下原因。(1)對學生自尊心不利。一個被集體排斥的學生,從心理學上考慮,會產生心理困惑和壓力。如果教師再嚴厲批評,就容易傷害其自尊心。沒有了自尊心,失去了尊嚴和面子,就難以自信,難以做人。(2)對學生成長不利。失去了自信心,失去對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學生會抱怨,會懷疑,甚至會自暴自棄,必將不會認識和改正缺點。問題不解決,則對他以后的學習和成長不利。(3)批評只能救急一時。批評只能暫時救急,但效果不會長久,而找到小A缺點的原因是至關重要的。要在保護他的自尊心的同時,循循善誘指出他的不足和問題的危害,讓他有個認識和改正的過程。(4)防止對立。不分青紅皂白地進行批評,容易造成對立情緒。人都有逆反心理,矛盾過激,容易發生沖突。表面服從而心中不服,則更不容易解決問題,而且還會留下更多的“后遺癥”。
三、教學反思
反思并總結問題生的轉化方法,有利于班級和諧氛圍的營造與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1)重點分析學生,認真查找原因。即仔細了解學生的狀況,如學習狀況、心理狀況、家庭狀況、健康狀況、人際狀況、興趣狀況、頑皮狀況等,逐一分析,看看問題出在哪里,找出問題之后再對癥下藥,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筆者發現,阻礙學生學習的因素多為頑皮、學習興趣不足、沒有學習目標和動力。因此,要改變他們就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耐心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確學習的重要性,慢慢改掉頑皮的習慣,把心思放在學習上。(2)科學引導學生,避免學生掉隊。對待心理有壓力的孩子,尤其是女生,教師不能用“管卡壓”的方法,因為緊繃的繩子容易斷裂,而要用舒緩和減壓的方式,慢慢減輕其張力,使其柔順自然。要使他們感到溫暖、關愛、關注,這樣他們就會重新振作,重拾信心。(3)標本兼治,育人樹品。問題生往往有一些陋習,對自己和別人都帶來不好的影響,負面作用較大。因此,上課時,要重點關注,發現苗頭及時提醒,勸其管控好自己,別影響別人。同時,還要說服周圍的同學,一起參與引導、關心和幫助。課后還要和家長多溝通,以求配合,幫其慢慢改掉陋習。(4)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與榮譽意識。學習或品德出了問題,就會影響集體。人不能脫離集體,更不能孤零零地生活。所以,要耐心教育有問題的學生,使其明白個人在集體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即要有責任感和集體觀念。(5)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要讓學生明白,現在和未來都要學會正確競爭,學會在競爭中發展,否則就會落后,就要掉隊。機會和成功只給努力和堅持的人,因此競爭意識非常重要。
總之,問題生的成因主要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環境因素、教育因素等。反思并總結問題生的轉化方法,有利于班級和諧氛圍的營造與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問題生是一堵高墻,教師是拆墻的工匠,拆好了,夷為平地,一路順暢,拆壞了,化為滾石,傷人擋道。所以,工匠的方法乃成敗的關鍵。教師要注重分析學生,認真查找原因,注重科學引導學生,避免學生掉隊,注重標本兼治,育人樹品,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榮譽意識與良好的競爭意識,以促進問題生學業進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素霞.試談“問題生”的教育管理策略[J].遼寧教育,2016(16).
[2]馬彩云.教育如歌——對問題生教育的思考[J].江蘇教育,2011(09).
[3]吳金梅,王家成.問題生轉化的“三多三不”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