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
摘 要: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全國大中小幼學園在2019~2020學年下半學期均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的新型授課模式。盡管各地學校采用了不盡相同的授課模式,但均已網絡傳授為主。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課堂被挪移到虛擬的網絡,師生均需要不同程度的調整和適應。在新的授課方式下,如何通過組織英語學科活動,發揮學科育人的功能,成為擺在老師面前的一個難題,文章從活動的類型、組織路徑和程序及意義與收獲等幾個方面解決這個難題。
關鍵詞:線上教學;英語;學科活動;組織;思考
2020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全國大中小學生都面臨無法返回學校開學正常上課。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國家創造性地頒布了“停課不停學”居家上課學習的新型模式。2003年非典時期在大三就讀的大學生回想當時基本上一個學期是荒廢的。對比那個時期,今天的學生是幸福的,教育樣態也是多元的。
然而,僅就知識的傳播和學科的教學是不是可以完成學生在學校的全部教育體驗呢?
基于這樣的疑問,文章認為組織學科相關的活動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對于英語學科來說,在線上教學模式下,享受了互聯網的便利,音視頻資源的豐富,各種平臺使用的簡潔,新的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一下子打開了無限的可能性,也拓展了教師的教育想象力。但是,在屏幕背后的學生是不是真地在跟著老師認認真真地學習呢?如果學習就是簡單的跟著老師把每天講授的知識,布置的任務完成,那么教育就是一件太輕松的事情了。而事實是,在頭兩個月學生對于網上授課的新鮮感喪失之后,學習的勁頭和狀態以及自覺性,均呈現下滑的態勢。最近5月份開始教師就觀察到,每節課都會有學生因各種原因遲到早退。究其原因,學生感受不到在學校的那種群體生態和社交愉悅所帶來的對于學習壓力的釋放和舒緩。因此,組織學科活動的意義在這個時期變得非常的重要,它不僅為孩子提供交流的平臺社交的虛擬場合,也能起到對學習壓力的緩沖作用。因此自2月份開學至今英語備課組組織了大大小小五次英語學科活動,內容及歸類如下。
一、 活動的類型和組織路徑
(一)基于時事和生活,展開英語學科活動
1. 關于疫情的征文活動“Your Voices Matter”的設計意圖和主要內容
在二月份,剛剛開學,是疫情爆發比較嚴重的時期,在網上的聲音很繁雜,社會上的情緒也很雜亂,憂慮,懷疑,對于學生十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影響力這么大,波及面這么廣的一個事件,在他們心里能不能形成一個清晰準確的判斷和認識,能否通過英語這種語言形式打開他們表達的廣度和深度,把他們心里的想法,對于疫情,對于病毒,對于人類,對于社會,對于世界方方面面的各種角度能有他們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的認識或許是不全面的,或許是偏頗的,但正能量的影響是積極的。
2. 活動組織路徑
首先發出活動通知,收集上來學生的投稿,從稿件中看到了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對于醫護人員辛苦付出的感恩,對于整個國家在這次災難面前那種堅守那種頑強。雖然在他們的文字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語言語法錯誤,但是他們愿意去表達,愿意去參與,愿意把自己心里話說出來,這種形式比寫一個試題作文,更能激發學生去完善文字去搜索查資料查詞的動力。
這次活動以年級統一布置任務,通過微信收集學生文章,教師分類篩選,最后以公眾號展示為主要路徑展開。
(二)基于教材單元主題內容,展開英語學科活動
1. “譯往情深”詩歌翻譯活動和“為你寫詩”詩歌創作活動的設計意圖和主要內容
人教版英語教材(2007)選修六Unit 2是以詩歌為主題的單元。這是為數不多的詩情畫意的單元內容,雖然可能對于學生直接可以借鑒和學習的語言和詞匯并不是那么多,但是這個單元的存在對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和情操的陶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讓學生不只限于學習單元內的六種類型的詩歌體裁的閱讀,而能真真切切地體會詩歌帶給人的愉悅和享受呢?通過設計詩歌翻譯活動,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詩歌的那種形式美和意境緊密結合的特點,如何使自己中文的辭藻在翻譯過程中,完全展現原詩的意境。學生在寫詩活動親自嘗試創作中,也感受到了盡管詩歌的文字極簡,但寫作難度極大,如何滿足格式要求如何押韻實際上都是比較復雜的事情,但是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和彼此之間的互評,既交流了彼此之間的想法,也收獲了寶貴的文學創作體驗。
2. 活動組織路徑
(1)設計“譯往情深”詩歌翻譯活動的海報、指定詩歌布置任務,分類篩選學生作品,上傳至釘釘班級圈,進行傳閱及賞析。
(2)設計“為你寫詩”英文詩歌創作活動海報,用金山共享文檔收集學生的作品,學生通過掃碼進入共享頁面,填入自己創作的詩歌,待全部學生填完,文檔自動生成,每一頁有學生的詩歌作品以及他們配的美圖。然后教師隨機分組,以互評的方式,交流詩歌創作的心得。
基于單元主題開展英語學科活動,可以有效地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有抓手,有參考。首先,制作海報全年級宣傳,然后通過收集學生的作品進行篩選,擇優在班級圈進行展示,以及互相評價。
(三)基于語言學習重難點,開展英語學科活動
1. “歌詞中的‘真心假意”語法學習活動的設計意圖和主要內容
在學習語法虛擬語氣的過程中,師生難免會覺得難懂。然而,虛擬語氣大量存在于英語母語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影視作品,書籍還有歌曲,很容易能找到大量的關于該語法的素材。思考能不能把這個語法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能不能讓他們自己弄明白這樣的語法在日常表達中有怎樣的功能和傳遞怎樣的情感。
歌曲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一種語言介質。通過各種節奏和旋律,語言的傳遞顯得非常的自然而簡單。因此讓學生去搜索含有虛擬語氣的歌詞,分享并互相賞析。在此基礎上整理和歸納虛擬語氣的語用特點。
2. 活動組織路徑
在這次活動中,使用金山共享文檔,實時地收集學生的作品,統一格式,整齊劃一。然后將生成的鏈接或者二維碼發送到班級群和朋友圈,供大家賞析和分享。
(四)基于提升學生素養,開展英語學科活動
1. “2020, The World as I See it”英語演講比賽活動設計意圖和主要內容
英語學習的技能聽、說、讀、看、寫在高中的英語學習中應是循序漸進的,每個年級應該設計符合學生英語能力和認知水平的活動。英語演講應該說是比較高級的一種語言活動形式,不僅因為以說為主的語言輸出形式層級最難,更是因為學生要把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態度傳遞給觀眾,因此在高二年級組織演講比賽是比較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即有一定的語言能力也有要表達的欲望。
然而受限于線上學習的形式,很多以往積累的組織活動的經驗很多已經失效,如何能在網絡上呈現以往在舞臺上呈現的效果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2. 活動組織路徑
首先制作了本次活動的海報,號召全年級的學生參與活動。然后,確定演講所使用的平臺,即騰訊會議。通過預約會議,生成鏈接和會議ID,按照實際老師和選手都能進入會議室,每個人都可以在主持人的串聯下,展示自己和自己的幻燈片。
打分環節,使用金山共享表格,生成實時打分系統。只有評委可以編輯分數,其他人通過鏈接只能看到。在宣傳方面制作了幾期公眾號,展示選手的風采以及投票打分,調動全年級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家長也參與進來為優秀的選手打分,參與力度與熱度大大加強。
本次活動依托金山共享文檔實時打分,和騰訊會議實現實時同步的展示和演示。通過宣傳,造勢,預熱等環節,從各班學生提交視頻海選,到20名選手入圍初賽,教師輔助學生打磨講稿和ppt,初賽20進10到最后決賽10名選手分獲一二三等獎,整個活動歷時一個月,所有參與的教師和評委都感受到了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對學生的影響力。
二、 對于英語學科活動的組織的一些思考
(一)線上教學階段英語學科活動對于學生的意義
通過在特殊時期線上教學的模式之下的英語學科的組織,教師意識到在線上依然可以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一些英語活動放到線上進行和開展并收獲一定的效果。通過組織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結合所學,也能發揮英語學科的學科育人功能,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學生在持續時間比較長的線上教學形式中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從而能更主動更自覺地關注英語,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再者,活動的創設為學生在線上教學形式中彼此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不足搭建平臺,多向互動的目的得以達成。
(二)線上教學階段英語學科活動的組織中教師的收獲
首先,在組織這些活動過程中,教師面對復雜的流程和操作不斷地更新自身對于新的環境和設備的學習和技能更新,優化對于在線設備和工具的應用;其次,從線下到線上的搬移,很多從前沒有的問題變成新的問題,如何實現,如何成功這樣的問題迫使教師轉變思想,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最后,教師的設計和策劃組織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強化。
(三)線上教學階段英語學科活動組織背后的不足和挑戰
每次活動教師肯定都希望能達到完美,讓學生教師和其他任何參與人員感到滿意和認可,但是教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有時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只要能夠抓住學科育人的活動觀這一基本理念,就是有收獲的活動。其次,魚與熊掌難易兼得。在緊張的教學進度下,很難有時間穿插課外的學科活動,要把學科活動和教學緊密相連。英語這門學科,其學習的最終目的仍然是使用,只要能合理地把學生的所學所見和活動內容相融合,那么就能達到兼得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余英姿.高中英語主題型課外活動的設計原則與應注意的問題淺析[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106.
[2]馮幸梅.合理有效組織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11(41):122-123.
[3]鄭旭瓊.開展英語活動 提高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19(4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