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摘 要: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既是中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重點目標,也是難點目標。為此,教師應把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不斷提升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促進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漸進地培養(yǎng)好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也能促進中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更好培養(yǎng)。
關鍵詞: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學策略;提升素養(yǎng)
中學英語學科素養(yǎng)內涵豐富,包括語言能力的運用、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等方面。英語閱讀教學與培養(yǎng)中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息息相關。文章將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教學為例,分析如何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手法,幫助學生加強英語閱讀技能,探尋英語閱讀的有效策略,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他們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大幅度提升。
一、 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經(jīng)逐步深入人心。尤其是大數(shù)據(jù)時代,速食閱讀讓很多人的閱讀水平日益下降,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語言溝通能力。這種現(xiàn)象在中小學校也頗為普遍,閱讀一直是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更是英語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有相當部分的初中生閱讀意識薄弱,價值觀念不深刻,閱讀知識面匱乏等問題層出不窮。部分英語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體系陳舊,應試觀念十分強烈。可以說,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已經(jīng)迫在眉睫。那么,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有何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呢?
首先,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初中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針對初中生知識儲備量處于上升趨勢的特征,從他們的年齡、心理、情感出發(fā),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規(guī)劃,創(chuàng)設新穎而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與學習主動性。
其次,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延伸學生的課外閱讀知識面。英語課本只能滿足初中生學習的部分需求,教師應為學生積極整合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除了譯林版英語教材外,《新概念英語》《黑布林英語讀物》等系列書籍都是適合初中生學習的課外讀物,教師將這些閱讀材料引入課堂,將增加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積極性,有效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第三,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初中生的閱讀思維意識有待提升,尤其是價值觀正在逐步形成,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英語文化,尤其是外國名人名言的引入,將幫助學生增強世界價值觀,對英語閱讀材料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 創(chuàng)新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社會心理逐漸增強,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往往有很多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受到了干擾,逐漸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要能夠積極采用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新理解閱讀素材,加強對文本的理解與表達
英語課本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核心與基礎,英語教師更是引導學生增強閱讀能力,全面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的引路人。然而任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都不是在一朝一夕間形成的,教師應隨時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容易被學生消化理解與吸收。為此,創(chuàng)新英語課本教學,整合初中生英語閱讀素材就成了學生理解文本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設計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能夠做到主次安排得當,促進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理解閱讀文本的學習經(jīng)驗,不斷優(yōu)化閱讀學習活動。
比如,在教授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 “Welcome to Class 1, Grade 7”閱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框架結構的解析,繪制思維導圖,然后進行精讀,重點分析What can you learn from your new classmates?(你可以從同班同學身上學到什么?)進而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實現(xiàn)對閱讀材料的深入思考。抓住英語閱讀素材理解的方法,漸進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課本素材往往就是良好的選擇材料。在文本的學習中,語言學習需要結合上下文,創(chuàng)設英語交流對話語境。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挖空的形式,讓原本學生認為“資源有限”的課本再添新意。比如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4 “A trip to the zoo”閱讀課時:
Pandas are very cute. They look like bears.
They are black and white. They like eating bamboo.
They lie down all day long.
其中,教師可以對cute、bamboo、long等詞匯挖空,讓學生能夠對單詞的記憶更為深刻,也能增加詞匯閱讀的趣味性,讓學生擺脫對英語語音的恐懼、抵觸的心理。教師在此過程中也能考查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進而也豐富了學生對于英語詞匯的積累。
又例如,譯林版九年級英語課文篇幅較長,很多學生看到篇幅較長的課文就感到頭疼,教師應巧設導入情境,讓學生對課本的閱讀產(chǎn)生興趣。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Unit 5 “Tan Duns music”,通過2008北京奧運會的圖片及頒獎音樂,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譚盾和他的音樂,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二)創(chuàng)新設置層次性提問,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效率
在引領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課前提問、課堂追問以及課后升華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領略文本的核心思想,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在教授九年級上冊Unit 4 “Never give up”一課為例,教師在提問中要由易入難,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學習的層次感,加深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認知,設置更多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提問“你想從這則故事中了解什么內容?”(讓學生從宏觀層面掌握閱讀材料);第二,引領學生觀看教學主題圖片,提問“Spud Webb特別在哪里?”(細節(jié)把握閱讀材料);第三,深度提問“如果你是Spud Webb,你會如何對待他們?”階梯式的提問有效地引發(fā)學生進行推測、對比與總結等活動,促進學生讀懂弄通閱讀材料,最后提升閱讀效率,達到增強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目的。又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Giant pandas”一課時,課文講述了大熊貓“希望”的故事。在課中,教師要能夠詳細描述野生大熊貓面臨的生存困境、如何克服困難進行對熊貓進行保護等情節(jié)。由于該篇課文篇幅長,生詞多,部分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教師就可以以這篇課文為基點,巧設問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先由“熊貓”這一單詞引入:“What animals are they?”然后再讓學生對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有全面了解:“What do they eat?”播放四川大熊貓基地的視頻,讓學生直觀了解大熊貓喜愛的食物。最后對文章升華,提出主旨“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通過有效的問題引領,學生更好地掌握了課文中的“serious”“however”“danger”等詞匯,讓學生閱讀更為順暢,同時也能讓學生積累相關閱讀經(jīng)驗、提升自主閱讀學習的能力,也能漸進地培養(yǎng)好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創(chuàng)新優(yōu)化學習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語言與思維的完美結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閱讀能力的提升與語言思維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教師應加強對英語教材的閱讀指導,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豐富他們的閱讀量。英語語言學習與思維息息相關,語言的學習也能反作用于思維。英語學習需要讓語言動起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英語閱讀活動豐富化、多元化。英語閱讀活動需要注重深刻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等,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辯證性英語語言思維。
比如,譯林版英語九年級下冊的Unit 4 “Life on another planet”一課,這屬于科技類的論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比較在火星與地球生活的優(yōu)缺點。教師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分小組進行討論,有助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了解到火星上的水、溫度、濕度等不適宜人類生存,而目前地球雖然較適宜人類居住,但由于人類破壞環(huán)境,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日益凸顯(global warming),學生進而能夠明白——我們應該保護環(huán)境(protect the environment)。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播放有關地球與火星的英語科學紀錄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地球與火星的異同,再結合自己日常觀看新聞以及自己的親身體驗,提升英語思維,增強英語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課堂環(huán)節(jié),還應積極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讓學生積極帶入角色,用英語進行交流,養(yǎng)成英語思維能力。也可以假設自己是一位飯店服務生,面對“顧客”前來就餐能說出:“May I help you, sir?”等服務用語,體會人物情感與語言動機,體會英語閱讀的意義與價值。
再比如,學習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 8 “The fashion show”一課時,可以設計一個時裝表演比賽現(xiàn)場,學生按小組入座。各小組參賽選手按抽簽順序進行展示,教師在每位選手表演完,亮分前的時段,請其他任意一個小組成員對參賽選手服裝風格和表現(xiàn)進行點評。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中掌握教學內容,小組討論與角色扮演都能增加交流機會,提升實踐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改變閱讀習慣,讓他們懂得閱讀思考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就是要專注閱讀,又要能夠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對于不同的閱讀材料,要采用靈活的閱讀方法。對于重點文章以及精彩段落,要做到精讀、細讀。對于與自己閱讀能力差距較大的閱讀文章,要學會適當取舍,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四)創(chuàng)新滲透西方文化,升華學生的英語情感
盡管課堂學習時間有限,但是在英語閱讀學習之中滲透西方文化,也是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增強他們對英語語言學習的情感提升。比如,學習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 “When in Rome”閱讀文本,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尤其是西方的文化現(xiàn)象與文化價值取向,在英語閱讀素材中,教師可以有效提取“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這句關鍵話語,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對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分小組進行交流:中西方的禮儀異同有哪些,如何看待差異的存在?有效掌握文章中關于英國的禮儀習慣,分析中西方人對隱私權等的看法,并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現(xiàn)中西方文化沖擊的對比分析。這樣,不僅僅讓學生理解了英語閱讀素材的基本內容,更讓他們漸進地了解了西方文化、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英語情感。
三、 總結
總而言之,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引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不斷地探索教學新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培養(yǎng)好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引領學生深入挖掘英語文本素材的文化背景,讓學生增強學習英語學習的興趣;滲透西方文化,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西方文明;同時,能夠采用更多引領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提問策略、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有效營造英語閱讀學習的更好氛圍,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學習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金鳳.初中英語閱讀文本的教學開發(fā)[J].教學與管理,2017(1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