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娜
摘 要:伴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實行與推動,教育行業對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逐漸重視起來,其中就道德與法治中非選擇題解題更是受到了重點的關注,因此文章將就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解題技巧應用的策略進行研討,并針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解題技巧應用出現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策略
一、 引言
就目前的道德與法治試題來看,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考題的難度在逐漸地加強,考查的知識寬度也在不斷地增加,其中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考查尤為側重。因此,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題解題技巧應用的策略進行研討十分有必要。
二、 非選擇題的題型特點
在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中占有較大考查比重的大多是綜合性和延展性較高的試題,對初中學生的思維邏輯、道德與法治知識沉淀,社會實踐積累、思想道德觀念等都具有較大考驗。因此,大部分初中學生在對此類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進行作答時,往往會出現給出的建議回答不夠明確,邏輯觀點不夠清晰,所述論點范圍較為局限,回答內容出現漏洞,前后沖突,建議缺乏實際性,缺乏整體掌握能力等情況,進而導致初中學生面對此類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答錯率較高。
其中非選擇題包括:漫畫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及辨析題等幾種類型。其中簡答題枯燥化,學生必須對課本知識點掌握得足夠全面,才能夠如實作答,若學生對課本知識點內容掌握存在偏差,則無法作答。而材料及辨析題,需要足夠掌握學生對時事熱點,明確知識點,在作答時分析習題,認真審題,才能如實作答,拿到相應的分數。
三、 抓牢道德與法治中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并緊抓時政熱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初中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基礎知識能否靈活合理地運用,以及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思想是否健康且良好地發展。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開展教學時,應根據道德與法治中的重點內容,密切關注時政熱點的更新,幫助初中學生拓寬認知層面,豐富初中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引導初中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中的問題,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中心展開,進行綜合性的道德與法治試題深入訓練,加強道德與法治試題的訓練難度,并幫助初中學生羅列出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所針對考查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使初中學生對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能夠有一個清晰明了的思維順序,進而理解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考查目的,使初中學生能夠站在出題者的角度重新地審視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從而使初中學生能夠產生一個新的認知,進而加深初中學生對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理解程度。另外,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復習對于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作答正確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開展教學時也應積極地引導,幫助初中學生抓牢道德與法治的基礎知識的重點復習,使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要注意,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時事政治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學生通過對時事政治的了解變換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問題探究的思路,進而加深對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理解,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增加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作答的正確率。
四、 非選擇答題技巧分析
(一)加強記憶,重視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網絡的構建
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記憶能力是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積累的必要的基礎條件。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開展教學時應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答題技巧,幫助學生加強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記憶,重視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網絡的構建,幫助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概括與梳理,引導初中學生將道德于法治知識有序地串聯起來,使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作答時能夠帶入知識點,進而提高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正確答題率。
例如:在進行初中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專題訓練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題目,引導初中學生進行耐心的審題,給予初中學生時間找到答案的關鍵點,如:“2016年6月5日一段監控錄像的視頻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兩名男孩在嬉戲時不小心掉入水中,但隨后抵達的兩名同行的女子卻一直隔岸觀火,直到兩名男孩逐漸地沉入水底。在網友們為生命的消逝感到惋惜時,同行的兩名女子的冷淡立場也受到了網友們的強烈譴責,拒絕見死不救,只有心懷愛心,才會在危機的關頭伸出雙手!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更需要的不僅是利益,更多的是愛心的傳遞;讓我們清醒過來,拒絕冷漠,奉獻出你我的愛和溫暖,讓愛永存于我們的身邊。1.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兩名女子的行為?2. 我們應該怎樣來傳遞生命的溫暖?3. 作為青春少年如何才能發揮生命的精彩?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題目分析,整理出相關問題的答案,加強記憶,然后就積累的知識進行網絡化的構建,使知識點之間進行有序地串聯,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使答案清晰明了。
(二)審題清楚,找到答案的關鍵點
良好的審題能力對于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作答的正確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開展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進行耐心審題,清楚該題目的重點表達內容與針對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考查點,找到對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答案的關鍵點,使學生對問題目的重點考核內容能夠進行針對性的作答,進而使初中學生對該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作答有條理,思路清晰,具有邏輯性。
例如:在進行初中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非選擇性情景分析專題訓練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題目,引導初中學生進行耐心的審題,給予初中學生時間找到答案的關鍵點,情境一:A同學和B同學兩人是搭檔關系,兩個人以搭檔的方式,共同參與了學校組織的藝術節K歌比賽。可是在參與節目中,因為選擇歌曲問題產生了不愉快的現象,兩個人意見不同發生了分歧,A同學和B同學誰都不愿意改變自身的想法,于是兩位同學決定,不以組合的方式進行唱歌,不歡而散。后來A同學和B同學兩個人以個人的方式參與了本次K歌比賽,后來A同學獲得了獎勵,B同學心里很失落。從此以后,B同學見到A同學不打招呼,且還會在其他同學面前講A同學壞話,A同學對B同學的行為感到生氣,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過錯,也就不再搭理B同學了。在學習《友誼的天空》時,課本中的一些觀點啟發了小美和小麗的思考,她們決定這么做……,學生在經過耐心的審題后可根據自己對題目的理解進行作答,可以找到答案的關鍵點,對知識進行作答,根據所學到的內容進行填表,將兩位同學的具體做法列舉出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這種情景分析專題訓練的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審題時間,使學生能夠對題目進行深入、耐心的探析,進而準確地找到答案的關鍵點,達成提高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正確答題率的目的。
(三)回歸教材,鏈準課本
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考核題目類型繁多,但中心主旨最終都會指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開展教學時,應回歸道德與法治教材,鏈準課本展開教學,使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與道德與法治教材能夠相互對應,進而幫助初中學生理清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答題思路,提高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答題效率和準確率。
例如:在進行初中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非選擇性情景分析專題訓練“小紅20歲,平常喜歡微信交友,2018年6月末,小紅在網站上結識了一名39歲叫阿豪男性的網友,兩個人網站上聊了5個月,阿豪曾多次表示想請小紅到河北來游玩,小紅覺得多認識一個朋友也不錯,就于11月20日坐火車來到河北。10月10日晚8點,阿豪短信請小紅出來見面,目標地是河北城郊的某酒店。阿豪通知小紅,他在里面等小紅,見完面就會送小紅回到住處,沒想到小紅剛進入到約定的賓館客房,阿豪就馬上地關上了房門,小紅對他的行為表示了反對。就在小紅遇到不測時正好遇上了河北防隊的例行查房,躲過一劫。1. 小紅經歷的這件事給予了我們怎樣的警示?2. 這個案例警示青少年,在網上要怎樣交友?”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道德與法治教材,將這道題針對的知識點進行羅列,并且找到解題思路,進而達成正確解題的目的。
(四)在實踐中學以致用,培養自身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界對初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逐漸地重視起來。因此,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后,社會實踐占據了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的重點考核內容之一。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開展教學時,應注意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初中學生在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培養自身的能力,從而使初中學生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進行作答時能夠產生一個新的思考角度。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考查的是初中學生的應變能力與基礎知識的掌握,在面對不同類型的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將問題與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相連接。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應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并且積極關注時事政治動態,提升自身知識儲備量,進而提高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幫助初中學生提升道德與法治非選擇試題答題的正確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嘉惠.滿園春色惹人醉 渾然天成妙手得:河南中考思想品德選擇題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8):237-238.
[2]崔學瓊.“讀、思、練”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材料題解題方法中的應用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4):111.
[3]張廣宇,王紅.中考思想品德試題評析及啟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