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玉,賈改珍,呂 鵬,韓文婷,楊慧君
(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控制疫情傳播,適當推遲開學時間,線上教學是疫情防控期間學校落實教學的一項重要舉措。現有的多種線上教學平臺或教學工具各有優點和局限性,在疫情防控特殊時間內讓教師和學生難以選擇。2019年中國大學MOOC在自身慕課平臺的基礎上,深入調研教學需求,推出一款輕量化智慧教學工具——慕課堂智慧教學,簡稱慕課堂。筆者探究慕課堂對地方高校課程教學的影響,以期促進地方高校課堂教學與當前的MOOC環境結合,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疫情防控時期地方高校停課不停學提供合適的解決途徑,促進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慕課堂是中國大學MOOC在自身平臺上新增的一個小工具,該工具以微信小程序前臺與web端管理后臺呈現,能夠與中國大學MOOC平臺在管理后臺、用戶賬號、學習數據等方面結合,功能強大,快捷開展例如課堂簽到、隨堂練習、討論等教學活動,匯總學生線下課堂與線上課程詳細學習數據,是一款獨家線上線下混合式智慧教學工具,見圖1。
慕課堂解決的就是從MOOC到課堂的問題,通過“學校云+慕課堂”,廣大教師可以將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落地到課堂教學,為疫情防控時期地方高校停課不停學提供合適的解決途徑之一。

圖1 慕課堂運行示意圖
受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教育部發布《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1],各高等學校適當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并針對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印發相關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還特別指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MOOC,在MOOC平臺服務支持下,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選修線上優質課程,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強化在線學習過程和多元考核評價的質量要求,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疫情期間出臺的教育政策支持開展線上學習,而慕課堂正是結合中國大學MOOC開展線上教學的智慧化教學工具,是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好幫手,在疫情防控時期,利用慕課堂開展線上教學符合當前政策的精神。
慕課堂教學分為教師管理端和學生學習端,教學條件只需一臺聯網的電腦或智能手機就可實現。現實中絕大部分大學生和大學教師擁有電腦或手機,也經常使用電腦或手機,手機或電腦的普及為慕課堂在地方高校課程的應用提供了便利條件。除了電腦或智能手機,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網絡及其網速。2019年,隨著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在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正式公布了5G商用套餐,標志著中國5G商用時代的到來。5G時代學習在線的文字、圖片、視頻將不再卡頓,尤其是學生線上視頻學習將更加順暢。伴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以及網速的不斷提升,使得慕課堂線上教學成為現實。
中國大學MOOC是由教育部督導,愛課程和網易公開課共同創辦的在線教育平臺,是中國課程數量最多的慕課平臺[2]。自2014年至今經過發展技術上已相對完善,而慕課堂是中國大學MOOC在自身平臺上新增的一個小工具,以微信小程序前臺與web端管理后臺呈現,技術上可行。MOOC平臺本身具有較為完整的課程結構設計框架,不僅可以發布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其他學習資料,還可以發布測驗與作業、公告、評分標準、討論等。在MOOC平臺基礎上,結合慕課堂,教師通過手機上的微信小程序,課上課下的教學都可基于移動端實現,學生通過手機微信即參與該課程的學習,且在線交互功能強大,彌補了以往網絡教育功能泛化、交互性功能不足等不足。
除了政策、條件和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慕課堂的使用人群,而在高校使用慕課堂在線教學的主體人群是大學教師和大學生。現在是信息化時代,當代的大學教師具有基本的電腦及智能手機操作知識和經驗,加上簡單的線上教學培訓,將有能力運用慕課堂這個智慧教學工具開展教學。而當代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常用微信小程序,通過掃一掃,即可加入課堂,進行課堂學習、課堂互動等。
在MOOC平臺上,人們可免費享用優質教師資源和教育資源,教育資源不均衡發展的核心問題將得到解決。國內外很多名校既是MOOC課程的建設者、優質課程資源的提供者,也是MOOC課程的受益者,不出家門也可學習到世界名校的課程。但地方高校加入MOOC的意識不強,教師和學生的線上學習意識較弱,對MOOC可能聞所未聞,或者知道了也沒有抽出時間去MOOC平臺學習,這將導致地方高校和名校的高等教育的落差越來越大。因此,借助疫情防控時期教育部的相關政策,地方高校及時轉變觀念,鼓勵教師利用慕課堂這個智慧教學工具開展線上教學,與中國大學MOOC平臺在管理后臺、用戶賬號、學習數據等方面結合,創建自己所教課程的小課堂,通過課堂碼讓自己所教班級學生加入,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不僅提供了地方高校在疫情防控時期合適的解決途徑,而且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創新教學理念,完善學習方式,豐富學習過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大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在國外混合式教學已成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教學方式,而在國內混合式教學也呼聲四起,逐漸變為高等教育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混合式教學中包括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兩大部分,既兼顧了傳統課堂學習,又體現了信息時代的訴求,兩者進行恰當混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中國大學MOOC平臺包括公告、評分標準、課件、測驗與作業、考試、討論區等模塊功能,可以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景教學設計,進而可以統籌規劃和設計線上課程、線下課堂兩部分的教學,滿足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基本設計要求,可以有效地支持混合式學習。而慕課堂基于中國大學MOOC,將線上課程與線下課堂的數據融會貫通,能通過技術在后臺記錄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整個學習情況,并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給予精確的評估、及時的反饋、適當的監督,為之后的教學以及教師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個性提供依據,也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有利于地方高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建設。
對高校教師而言,一方面推動教師掌握信息時代的方法與技術,教師依托中國大學MOOC平臺,通過慕課堂開啟GPS簽到、隨堂測試、隨機點名、課堂評價、布置作業、問卷、公告等功能,通過信息化的工具輔助教學;另一方面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參加各種形式的教學能力培訓,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行為,通過慕課堂做到線上與線下教學,實時查看學生線上線下學習數據,依據平時的動態數據對學生客觀評價,根據學生反饋的重點知識和難點問題及時調整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從容面對慕課時代帶來的挑戰[3]。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慕課堂智慧教學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方高校教師的課堂工作量。而教師引入MOOC平臺利用慕課堂智慧教學,可轉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結合,大大減少了教師的課堂工作量,使教師有更多時間開展科研工作。
對學生來說,MOOC平臺上優質課程資源豐富,單個知識點視頻時間短,內容生動,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靈活[4],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課前的預習和自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有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觀念的形成。另外,慕課堂上交流互動方便,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此外,移動教學工具是傳統教學與新型學習方式有利的結合點,也是幫助教學的有利工具。有調查發現,傳統課堂中大部分學生會不時點開手機看一看,有的學生會一邊聽課一邊玩手機,不少大學生存在智能手機依賴性[5]。而慕課堂上學生主要使用智能手機參與學習,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MOOC作為一個完全開放的在線教育平臺,處于發展階段中,雖學習人數眾多,但學習完成率不理想,想要更好地讓MOOC走進課堂,成為教師教學的助手、學生學習的幫手,需要建立一套完備且系統的課程體系。2019年推出的慕課堂智慧教學工具功能強大,實現了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的貫通,但由于剛剛推出,很多教師還不了解,從萬方數據、CNKI等數據庫輸入“慕課堂”,暫無相關文獻發表,因此關于慕課堂智慧教學工具在地方高校課程的應用有待進一步研究,以期促進MOOC更好地為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助力,優化教學效果、創新教學方法、完善學習方式、豐富學習過程,培養出適應時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