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婉
內容摘要:近年來,教育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改變。經實驗表明,批判性思維教學模式是能夠吸引學生完成課堂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將深刻剖析批判性思維教學模式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以及具體操作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 批判性思維 作文教學 思辨
語文作為主要的三大學科之一和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批判性思維教學模式的發現可以是重大突破之一。它改變了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發展成為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其運用在作文課堂中不僅能很好的提升同學們的思辨能力更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綜合素質。它的運用也為作文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有利于提高同學們的寫作熱情。
1.批判性思維作文課堂模式的簡要概述
簡單來說,批判性思維是指用提問題的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課堂自主意識。該模式可以應用在大部分的學科中,然而其應用在語文的作文模塊中,可以說是相得益彰,它既能凸顯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的區別又能發揮利用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為學生的作文添光加彩。該模式還可以融合小組討論模式,老師可以將同學們分成幾個小組,在老師提出作文話題之后由各小組自由討論,而老師要做的就是認真聽取各小組的思路,針對他們的寫作方向提出建議。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而作文恰恰也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方便學生各抒己見,相互交流。
批判性思維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改革新的成果,是十分符合當前的社會需要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一般會給出個人的看法的理解,而這就相當于固定了學生的寫作方向,而批判性思維作文課堂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十分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2.傳統的高中作文教學模式中的缺點
傳統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它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該模式無法顯現學習寫作的真正目的。在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中,學生和老師都是為了考試中的作文高分而練習,但其實學生的每一次作文練習都是一次創作,每一位學生都有可能因為憑借自己的創作靈感成為當代文豪。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可以記錄萬物而思維能創造萬物,最初學生們拿起筆是為了記錄周圍的事物,記錄心中所想,而不是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而逐漸丟棄自己對事物的感知。殊不知學生在背“模板”中只會喪失自我,他們日復一日的聽老師的見解,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寫作,最終他們的作文可能會達到考試中寫作標準,但是離真正的創作卻越來越遠。他們在反復的模板練習中喪失熱情,對寫作提不起興趣,覺得它枯燥乏味,甚至在今后的寫作中都形成刻板的思維定向,無法再有自己真正的理解或是覺得事物非黑即白失去了思辨能力,最終讓自己的寫作能力停滯不前,失去創作激情。
3.批判性思維作文教學模式應用的必要性
3.1批判性思維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批判性思維作文課堂教學模式吸收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好的部分,摒棄了它的缺點,它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它吸收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好的部分就是教師依舊掌握教學的主動性,寫作課堂中的主題是由老師提出的,學生的討論內容必須是與之相關的;摒棄的壞的就是老師不再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自己的思想觀念,而是由學生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總結,充分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不再盲從“正確答案”。在這種模式中,每一次的語文寫作練習都是對他們思維能力的鍛煉,讓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小組討論模式的運用一改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讓膽小害羞不敢舉手發言的同學也能有暢所欲言的機會,在討論中他們還能在交流中提升自我,學習他人新穎的立意角度。
批判性思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是新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產物,它對培養出自我思考能力強、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大膽發表觀點的人才是有重大幫助的。
3.2高中語文批判性思維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由于近年來高考作文中的話題以及出題方式越來越新穎,學生們自由發揮的空間的也越來越大,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靈活的出題,而批判性思維作文教學模式這種注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新型作文教學方式恰好是最合適的選擇。
以往的高考試卷中的作文部分通常都是給出一個主題,由考生在給定的題目下寫作,但是近幾年高考作文變成了給出一段作文材料,由考生自由理解并根據自己所理解的寫作,這就大大的拓寬了考生的寫作范圍和寫作思路。但是這對長期背“模板”的同學來說恰恰是不利的,他們會的固定套路閱卷老師見得太多了,最后只會被扣上毫無創新的帽子。批判性思維作文教學模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它以鼓勵學生自主探討、拓展寫作思路為目的,以教師引導提問為手段,既符合應試的需要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受到了廣大教師與學生的喜愛。
(1)教師合理設計任務
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以任務為導向,教師布置的任務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完成的質量,學習寫作不再是老師或者是學生的其中的單個群體的事情,它需要兩者互相配合,老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到往年的寫作考點與學生現有的寫作思維之間的差異。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寫作練習話題與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既要相似又要有差異,相似之處就在于都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而不同之處就在于在練習中教師需要考量學生現有的寫作水平,爭取讓學生在每一次練習中有收獲,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教師不單單需要布置話題,更需要引導同學們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批判性思維作文課堂教學中的任務不單單是指板書主題的任務,它的側重點應該是在于教師如何通過舉例或是情景教學來引發同學們認同感,教師可以通過提出一連串的小問題的方式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深入思考的目的。最后教師對他們的寫作方式也應該提出建議,雖然確實有在高考上寫出通篇的文言文輔以生動的敘述和清晰的邏輯最終打動閱卷老師獲得高分的情況,但新穎的立意和通順的邏輯才是閱卷老師最重視的,一定要教導同學們分清主次。
教師在設計任務之前,不僅要借助以往的教學經驗也要與學生溝通聽取他們對于現有的寫作缺陷的思考,把批判性思維作文教學模式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調試出最適合學生現有水平的教學方案,努力增強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寫作熱情。
(2)分析和落實任務
批判性思維作文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探索精神,做好課堂的小主人,自己主動尋找寫作方面的知識點,教師在此時只是引導人,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改變以往的學生切身體驗差的狀況。
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也為出題人提供了更多的可參照事例,押中題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學生要及時改變心態,用自己不斷增強的寫作實力來面對變幻莫測的試題。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和老師能教授的經驗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科技了解更多更新的時事熱點也可以借鑒更多的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觀點,為自己在今后的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做范本。任務實施的重點在于學生能有所獲得,在一次次任務訓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的寫作方法。
這一個環節是有限制的自由環節,它需要通過學生以學生的自主性為基礎,但是教師與不能完全的不參與,只有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才能不跑偏,只有在教師的的帶領下學生才能體會到趣味性與文學性并存的批判性思維課堂教學。
(3)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很好的適應了共同討論的需要,若是不分組則會變得亂哄哄的,而單個舉手發言可能會有學生因為膽小喪失表達自己想法機會,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的結合了這兩種形式,它既能讓每一位同學參與到其中來又能維持課堂秩序。班里的學生被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老師在分組時可以考慮到優勢互補的原則,讓同學們互相帶動,發揚班級里優秀的學風,互相幫助改掉不好的學習習慣。
小組既是一個合作的團體也是一個競爭的團體,同學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升自我水平這是合作,在一次寫作后比比誰的寫作思路最新穎誰的思維邏輯更通暢這是競爭。單純的合作或是單純的競爭都不能讓人同時認識到自我的不足和飛速的進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同學們在交流中增進相互之間的情誼,在分享中認識到自我審題立意的不足,在討論中拓寬自己的寫作思路。小組合作學習與批判性思維作文教學模式的結合使學生在討論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與寫作熱情。
(4)尊重學生的建議
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的威嚴是毋庸置疑的,沒有人敢對老師提建議,但是在高中語文批判性思維課堂教學上,老師只有積極聽取學生的建議才能提高課堂和教學質量。任務的接受者是學生,只有學生才能知道這個任務是不是符合他們當下的能力的,他們做出的文章可改進的地方在哪兒。俗話說“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想法,結合他們的反饋來布置教學任務。
4.在高中作文課堂上運用批判性思維教學模式的注意要點
4.1積極轉變傳統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模式是大相徑庭的,教師和學生都要盡快轉變思維方式,盡快讓學生適應自己的主導地位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摸索中掌握寫作技巧,總結寫作經驗,最大限度的利用批判性思維的優點。
4.2選擇合理的教學任務。語文中的作文與其他板塊的最大不同就是答案較為靈活,學生的思考結果沒有對錯之分,這就需要教師明確材料的指向性。教師在選擇教學任務時既要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又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用不同的選材來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
高中語文批判性思維作文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在探究中調整,它對學生主動思考作文寫作思路,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整體綜合素質有很大幫助?,F在的社會發展趨勢顯現的是對創新型人才的急需,而批判性思維作文教學模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恰恰為學生創新思維的靈活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光明.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3):39-40.
[2]黃劍.參與激發興趣任務驅動教學—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法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中國建設教育,2018(15):23.
[3]張太銀.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90):64.
(作者單位:貴州省興義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