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婷
【摘 要】新課標對于各個階段和各個學科教學都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希望能夠把核心素養融入到教學中。就中職學校而言在思想政治學科的課程設置方面還有學生的特點上和普通高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此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要能夠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職思政課改策略。
【關鍵詞】中職教育;思想政治;核心素養
立德樹人目前已經成為了整個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同時新課改也提倡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核心素養滲透,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各個學科的教學都需要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調整。作為中職學校也同樣需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學,從而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也是目前廣大中職思政教師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本文將根據個人的一些教學經驗,就核心素養下中職思政課改具體的方式進行探究。
一、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特殊性分析
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著一定的差異性,雖然兩者都屬于思想政治的學科,基本的教育內容是一致的,但是從中職學校自身課程設置還有學生特點包括評價的體制等方面具有著自身的一些特點。
(一)課程內容設置存在差異
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設置和普通高中思政課程設置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日前,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對中職思想政治課程也做出了一定的調整,中職思政課程結構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兩部分組成,基礎模塊為必修內容,拓展模塊為選修內容。將“經濟政治與社會”拓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德育課程大綱的“心理健康”“職業生涯”整合為“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使“健全人格”“職業精神”這兩個核心素養的培育有了切實的載體。雖然此次課改將德育課改名為思想政治課,與普通高中和大學的思想政治課名稱保持了基本一致。但是具體的授課內容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中職學校的思政課程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社會參與度,注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敬業精神的培養。
(二)教學對象存在著差異性
中職學校的學生畢業后目前有兩條路徑,其一可以選擇直接就業,其二可以參加升學考試。根據2019年我校畢業生情況來看,52%的學生選擇了升學,48%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而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他們都需要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扎實的文化基礎、精湛的職業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側重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力。由于中職生文化水平較為薄弱,并且會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作為思政教師就需要從學生的特點著手,設計具有符合時代性、具有吸引力的思政課,用課堂陣地滲透愛國主義、愛崗敬業等優秀精神品質。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政課程改革必要性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們開展中職思政教學改革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求要能夠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那么這也要求我們的思政課程需要順應時代進行調整和改革,根據新的中職思政課課程標準,其課標正確處理了與德育課程大綱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繼承其中的實踐合理部分,調整與時代發展不相適宜部分。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教育。
(二)現代教育理論基本要求
現代化教學理論中強調了要能夠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需要從課堂中走出去,能夠真正地走進社會參與實踐,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就要求中職思政課程要結合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和自身的教學特色完成和實踐的結合,對教材的模式和課程內容進行一定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讓中職生能夠獲得良好的發展。例如在講解到職業生涯規劃時,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校企合作中的頂崗實習進行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深入的理論學習。
(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
在中職思政課程中我們需要讓學生走進社會的大舞臺,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接觸社會,了解國情,能夠用辯證的觀點看待社會現象,明辨是非,解決實際問題。這也就要求我們中職思政課要進行一定的改革,讓學生能夠獲得思維品質的發展,能夠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從而讓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政課改革策略
(一)落實情境化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其實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在面對不同的情境時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為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中職思政課一定要能夠開展情境化的教學策略。通過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體驗到思政課堂的趣味性,達成一種情感的共鳴,實現理論和實際的結合,讓學生的能力獲得提升。比如在涉及到關于維權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一個農民工因為春節前無法拿到自己的薪酬選擇跳樓的方式討薪。然后教師向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比如他這種行為對不對,我們應該以什么方式勸說他停止這種行為。然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些問題,通過教學中情境創設、角色扮演和討論交流,讓學生在情境中消化吸收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
(二)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中職學校開展的思政課程一定要注重實踐活動的加入,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從而獲得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在學習到關于如何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學習狀況和行為習慣的教學中,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可以借此為主題開展一次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分組在課前就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習慣進行討論,整理出一些不良的習慣,思考這些習慣對我們今后發展的影響。通過這個環節能夠讓學生客觀的評價自己的行為,然后組織小組對存在的不良習慣提出具體的改進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人格。最后就是把提出的方案進行真正的落實,然后做好監督指導,真正通過這一次的活動改變學生一些不良的習慣。
(三)注重教學和生活的結合
我們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其實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今后能夠更好地生活,所以思政課改革也要注重教學內容和生活的結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科的親近感,更能夠引導學生的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比如在學習到關于發展中質變和量變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一些自己在成長中行動過程到成果的例子,比如每天堅持讀半個小時英文到最終語感的提升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從量變到質變的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借助身邊一些關于鍥而不舍精神的新聞報道,樹立榜樣的力量,不僅僅讓學生學習基本的哲學知識,更讓學生形成一種情感升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注重和時政熱點的結合
前面我們提到了中職思政課改革要能夠做到和實踐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參與到社會中去解決實際的問題。為此思政課程要能夠注重和時政熱點的結合,能夠提高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讓學生真正的利用學習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社會中的諸多問題,也能夠不斷地利用思政課堂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比如這一次面對的新冠肺炎疫情,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疫情中相關的教育元素對學生進行思政課程教育,指導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次疫情就是一本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那些默默付出的逆行者再一次見證著我國傳統的愛國主義思想,也正是他們的默默付出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戰勝疫情,為此教師可以借助疫情期間的這些感人的事跡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另外這一次的疫情也讓學生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認識到黨帶領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力度、速度、溫度,從而對學生進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等愛國主義教育等??傊處熞欢ㄒ盐諘r代的特點,充分結合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和教學的內容進行整合,提高教學內容的新鮮度,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注意力,借助有效的時政素材積極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理論和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到中職學校的教學特色,通過情境化教學、教學內容和生活的結合以及實踐活動的開展等其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畢家齊.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樣態的創新轉型研究[J].教育界,2019,(31)
[2]程遜.中職德育課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0,(17)
[3]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浙江省江山中等專業學校,浙江 衢州 3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