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是當今社會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是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重要責任,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通過對理論制度的學習,社會文化的熏陶,顯性課堂與隱性課堂相結合的方式方法,切實做到不斷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綜合學校、社會、家庭的力量,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教育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用24個字、三個倡導進行高度凝練和集中表述,簡單且通俗的將其細化到國家價值目標層面、社會價值取向層面和個人價值準則層面。國家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要求社會能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公民能夠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無論是社會主義文明,還是對文化體制的改革與深化,都是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建設和開展的。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促進高職教育工作的開展,幫助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價值觀這一含義上升到社會角度,對個體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都起著導向作用,引領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以某種行為方式或生存目標維持著自身的持久信念。總的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基本價值的思想、信念等觀念的綜合,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因此,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升認知,時時警醒,不斷匡正,從而使核心價值觀教育沁人心脾。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獲得極大豐富。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遭受了極大的考驗,有些大學生在價值觀塑造上還出現了問題,所以說,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顯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高等教育教學活動充分重視對大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塑造,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創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方向,促進他們更好的成才。
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基礎工程、靈魂工程,要站在縱觀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殊意義,建立全體師生積極參與的常態工作機制,使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有制度可循,依制度落實,為制度所保障。要想使這三個方面的核心價值觀真正落地生根、發揮作用,必須要進一步在落實上下足功夫,細化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持之以恒的從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諸多細節抓起,從養成良好的品行抓起。正因為主流價值觀導向作用的持續發力,大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就有了潤物細無聲的基本遵循,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就不會貼上“高大上”等刻板說教的標簽,而是更加具有親和力,同時也能達到外化為行為的價值引領作用。
學校作為教學機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學中,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素質,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近幾年,受到“網紅”、“炫富”、“整容”等不良社會氣息的影響,我國的90后的社會新生力量不斷出現拜金、虛榮、校園暴力等行為。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對社會和周邊環境沒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導致其出現越來越多的違法行為,為此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然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利于提高社會的整體建設。國家和個人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錯誤的價值觀使得人才在投身社會工作時,出現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一面,個人行為會與我國社會建設背道而馳,成為我國實現“中國夢”的阻礙。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職教學中,能提高我國社會主義的整體建設。
三、融合教育的實踐內容
馬克思有句名言:“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紙上得來終覺淺,因此,高職院校要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從頂層設計走向具體落實,通過理論研究、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榜樣引領及制度保障等方式方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抓出結果,抓出成效,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制度落實
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需要思想教育、實踐養成,而且還要靠制度機制加以保障、固化和定型,需要建立健全的有關制度,實現價值觀建設于制度建設的良性互動。完善的制度,無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強有力保障。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只有真正落實到制度上,才有可能成為一種無形的約束,使每一名大學生在內心真正對主流價值觀教育產生一種敬畏,從而自覺去踐行。為此,其一,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健全、完善教師管理規定、學生守則公約等師生行為準則,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在校規校紀制度建設完善的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度融入其中,從而無形中成為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準則。其二,要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檔案,如實反映大學生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活動的誠信狀況,把大學生是否講誠信作為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測評的主要依據,幫助大學生充分認識誠信的重要意義,尤其是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和嚴重后果,從而自覺提高自己的誠信水平,最終形成大學生遵守誠信的良好風尚,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富有成效。
(二)文化宣揚
在大力助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的過程中,離不開良好的文化熏陶。作為“禮儀之邦”的大學校園,要適時適度的展開關于文明禮儀的教育活動。禮儀的教育和培養能夠通過具體的禮儀規范進行塑造,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從抽象到具體、從知識說教到行為演練,從個體到普遍、從順從走向認同,進而內化成為精神追求。文明禮儀教育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提供文化助力。首先,營造文明禮儀環境,讓大學校園處處彌漫禮儀氣息,使文明禮儀悄無聲息地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對大學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的提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通過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訓練、實踐活動,在大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培養行為規范,摒除諸多不良習慣,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處處做到文明禮儀規范,不斷提高文化素養,使文明禮貌逐漸成為自身的習慣和要求,從而達到“知禮、懂禮、習禮、用禮”,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途徑的重要切入點。
(三)課程實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的講授主要集中在課堂上進行。講授的中堅力量是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這種由教師進行集中講授的方法為顯性教育的方法。顯性教育方法的好處就是效率比較高,能夠使學生在很短時間內掌握相關的理論。顯性教育的弊端也很明顯,在學生接收信息時比較被動,如果學生不選擇接收相關教育者的理論,顯性教育的效果就無法發揮。基于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可以選擇另一種方法,即隱性教育。隱性教育的方式是指教育者不直接進行說教,采用隱性的策略和隱性的手段,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去接收相關的信息,但是學生所接收的相關信息也正是教育者所希望的,只不過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在以課堂教學為主,輔助座談會、討論會、社會實踐、黑板報宣傳等方式是很好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合,也是高職院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手段,不僅注重傳播,也將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使大學生不易產生抵制情緒,提升教育效果。
當然,高職院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并不單是高職院校的責任,還要有政府、家庭、社區、民間團體等各部分社會資源共同配合完成,這才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強大力量。我們只有不斷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和教育力量,堅持學校教育、社會引導、家庭輔助、自我提高等多種方式建構大學生的立體教育網絡,才能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系統、整體模式,全面推進高職院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曹燕寧.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初探[J]. 經濟研究導刊, 2010(13):225-226.
[2] 董奇.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J]. 中國高等教育, 2017(1):29-30,共2頁.
[3] 羅志軍. 關于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 才智, 2015(35).
[4] 邵敏.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3).
[5] 盛艷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策略分析[J]. 科技風, 2017(7):261-261.
[6] 徐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95.
[7] 楊特.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全過程[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6, 15(15):145-146.
[8] 張斌, 孟婷婷. 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 2015(03):120-122.
作者簡介:張德朋 ,(1988—),男,漢,黑龍江人,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思政部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廳2018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實踐研究”(2018ZCY415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