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霞
【摘要】科學作為興國之道和強國之路,科學的思想應該從小在孩子的心中萌芽。現階段,由于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漠視與忽略,已導致很多小學高年級學生缺乏科學的思維,沒有正確學習科學的觀念以及缺乏要為從事科學事業而主動獻身的精神。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和發展是非常值得各個教育者去關注并重視的,旨在培養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形成科學知識體系,能夠運用科學的思維看待問題。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改革;教學現狀;問題分析
任何的教育改革和課程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讓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來重視科學學課課程的學習是大多數教育者絞盡腦汁并想方設法去解決的難題。科學課程的目標、內容、教學模式、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標準都需要重新認定和重新規劃。目前,仍有很多問題在阻礙著科學課程改革的發展:目標的不明確、內容的不完整、課程關聯性不強、新教育模式的正確的運用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去關注、重視并解決。筆者通過對當前科學課程改革的現狀簡單總結,對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列舉并進行分析,以期能促進小學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
一、當前小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課程已經受到了大多數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學習熱情高漲。教師在課前對課程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準備,結合多媒體來豐富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內容也加入了課堂延伸和課后拓展,傳統的單一型灌輸式授課方式也逐漸消失。正是廣大教師的不斷努力和積極引導使得科學課堂越來越生動有趣。但課程改革中所遇到的難題也并非減少,雖然課程改革在開始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這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想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真正地參與到科學探究過程中,這也是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但這個目的在很多課堂中并不能真正實現。學生往往表現出雖然動手操作很積極,但卻不愿意動腦分析、思考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其次,由于受應試教育長期影響,很多教師依然認為科學課程的改革只是走形式,科學課程的是考查課、不是考試課,沒有必要認真去完成,期末出現了很多主課教師去搶課、占課的情況……
二、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合理
合適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更可以讓他們從知識的海洋中了解到科學的魅力。然而,小學科學課程由原來的六三制改為現在的五四制,最大特點是圖片越來越多,而內容越來越少!講淺了,就是本節課就沒得可講——這節課快要空堂了;而講深了,感覺到快要接近初中生的難度水平,課程的深淺很難把控。甚至出現了四年級課程《玩鏡子》《筷子“折”了》比五年級課程《種子發芽了》《植物的花》難度還大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到無助和困惑;像《玩鏡子》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歸納出平面鏡能夠改變光的傳播路線這一特點,需要讓學生了解“人射光線、反射光線、人射角、反射角”這些超越小學生學習范圍的內容,降低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自信心。
(二)教師教學能力水平有限
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應該不斷提升,大部分年輕的新教師擁有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能結合課程改革模式,快速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課件做得很新穎,但往往缺乏教學經驗,不能夠合理掌控課堂,常出現“生搬硬套”、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富有經驗的老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是調整教學的進度,合理的規劃課堂,但由于教師年齡方面的限制,但存在一些教師不能夠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熟練制作新課件來促進課堂教學的遺憾。
(三)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眾所周知,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學生由于家庭教育和學習環境等方面的差別很大,有的學生知識面特別豐富,就是學什么都很快,問什么都知道;而有的雖然是同齡的孩子,但是確實各方面的知識都和能力都很欠缺,表現出來不光是主語數英這些主課學習特別吃力,而是“科科差”。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斷調整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及時去了解學生所關注喜愛的事物,和科學內容有效融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內容難度。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自主學習,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結語
雖然小學科學課程在改革中出遇到了種種困難,出現了諸多問題,但只要所有教育者積極地正視這些困難和問題,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積極面對,相信科學課程改革會達到預期的理想和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201版)[Z].2010.
[2]張永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6(5).
[3]彭小虎.小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材的邏輯結構探討[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