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女
【摘要】餐后散步是一項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科學的組織散步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利用幼兒園現有資源組織多元化的散步活動,以尊重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需要為前提,結合園本特色課程及游戲化的散步形式,讓簡單的散步活動不簡單。
【關鍵詞】散步;自主;資源;有趣
午餐后散步能讓幼兒心情愉悅,在接觸大自然后使幼兒身心放松,有助于幼兒更好人睡。它不同于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其他環節,沒有規整的形式,沒有具體的的目標指向,但具備自主性和開放性,隨機性。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科學地組織好飯后散步活動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教師組織得好,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吨改稀分兄赋觥坝變旱膶W習經驗是從游戲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并且以直接經驗為基礎。所以了解、重視散步環節的教育價值和重要性,用幼兒喜愛的游戲化方式組織散步,激發幼兒參與散步活動的興趣,充分發揮散步最大的作用。
一、妙招一:細心觀察——尊重、滿足幼兒需要
一天組織散步時,小晴、牛牛悶悶不樂地排在隊伍的最后,似乎不太愿意參加散步活動,“老師今天先帶你們去露臺走走”,話音未落,小晴便小聲地說,“怎么又先去那里,真沒勁”,旁邊的牛牛說:“老師,我們今天可以先去種物園看看植物嗎?不想去露臺?!甭斅斦f:“我想先去文化長廊看表演”頓時幼兒們對這個問題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看來每個幼兒對散步路線都有自己的看法,見此場景,教師暫停了今天的散步活動,馬上讓幼兒們回到自己的位置,讓幼兒們對每天的散步路線進行討論,并把自己設想的路線畫下來,然后結合幼兒們的意見按投票決定每天散步路線,商量后的第二天,幼兒們第一次投票,今天我們先去的地方是植物園然后去后花園,牛牛高興地拍起手來,通過這樣一件小事,發現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幼兒喜歡觀察小動物可愛的“模樣”、有的喜歡探索植物不同的“長相”、有的喜歡與好友竊竊私語,有的喜歡后花園里閑庭散步,為了讓散步活動成為幼兒喜愛的活動,教師對班級幼兒細心觀察,充分尊重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需求。
二、妙招二:自主散步——支持、鼓勵幼兒探索
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溫馨角落,幼兒都有自己想去、想玩和喜歡玩的游戲和交往的小伙伴,并且他們有自己散步的方式,幼兒的這些想法通通可以在散步環節中實現。
(一)邂逅“種植園”
幼兒園種植園里果實豐收了,最醒目的要數木瓜樹上的木瓜,一個個大大、結實地掛在樹上,每次幼兒散步走過時,都忍不住駐足觀望,發出驚嘆的叫聲:“哇我們的木瓜越來越大了,好像要掉下來一樣,好大呀!但是有點綠!可以摘下來嗎?”看見他們渴望的眼神,“當然可以,不過這樹有點高,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摘得到呢?”可以親手摘木瓜,幼兒頓時熱情高漲,紛紛出主意,你一言,我一語,最后商量著把體育區里長長的梯子搬了過來,然后架在木瓜樹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是這會,幼兒突然停住了,這樹有點高,誰來摘呢?勇敢的澤鑫舉起了手,不一會膽小的默默也舉起了手。
圓圓說:“我來幫忙扶梯子。”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最后澤鑫把一個最大的木瓜從樹上摘下來,幼兒一片歡呼聲,接著洪濤又摘了一個比較小的,“為什么有些木瓜大有些木瓜小?”他拿著兩個木瓜比較起來,洪濤不解地問,幼兒又開始議論,可能它的營養被大的吸收了吧,可能它沒曬到太陽,可能它不想長大,伴隨著幼兒的童言稚語,教師答道:“每個果實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有的長得大,有的長得小,有的長得胖,有的長得瘦……”幼兒又問,“這個木瓜現在可以吃嗎?要怎么吃?”“這個問題間得好,誰能回答蘭心的問題?”幼兒開始討論,“這個還沒熟,熟的木瓜才可以吃,我們得放幾天”,“我聽媽媽說綠的木瓜也可以吃,但是我沒嘗過?!?/p>
子心說。幼兒想了很多主意,最后還是沒討論出結果,教師見狀說:“那我們把木瓜帶回教室,等下午起床后我們再一起尋找答案吧!”在本案例中,教師解放了雙手,把所有的自主權都給了幼兒,一起摘食親手種的果實,在困難中尋找答案,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欲望,直接操作,提升了幼兒的經驗。
(二)感受“春天美”
在戶外散步的過程中幼兒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場景,中班幼兒飯后散步到桃花園,一樹樹的桃花盛開著,開在那里,靜靜地燦爛著。幼兒仔細地觀賞著,議論著,在樹下玩耍。不時點數著花瓣,粉紅色的花瓣,一瓣、兩瓣、三瓣,“老師老師這朵桃花有5個花瓣,有的有6個花瓣,真的很美”。
突然一陣風吹過,樹上的桃花瓣不停地飄落下來,有的落在幼兒的頭上,有的落在幼兒的肩上,有的落在幼兒的鼻子上,打了個噴嚏,幼兒哄堂大笑,“老師老師,這些桃花落在地上太可惜了,我們可以拿回去做手工嗎?”“當然可以,你是個很有想法的幼兒”,小夢說:“我可以拿回去當書簽嗎?”麗麗說:“我想帶回去當標本?!闭麄€活動幼兒積極參與,感受春天美的同時,萌發幼兒創作的想法。
(三)趣味“小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平時教師設計組織的游戲種類繁多:哪些游戲更適合幼兒的餐后游戲呢?首先要避免玩劇烈或者過度興奮的活動,其次平靜而舒緩的幼兒喜愛的游戲,有分年齡特點的自主小游。如3-4歲幼兒較適合“開火車”“開飛機”“小猴走鋼絲”“走獨木橋”等,4-5歲的幼兒可以嘗試合作的小游戲:如“123木頭人”“紅燈停綠燈行”“踩影子”等,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游戲就比較適合大班年齡玩。如:在散步前教師提前設計好深林里找寶藏游戲,把寶藏藏到各個地方,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部分線索去深林里找寶藏,看看誰先找到,誰就當藏寶藏的人,以此激勵幼兒進行游戲,看著他們忙碌討論的身影,認真的樣子,玩得不亦樂乎,相比隨意走走看看的散步來得更有趣。
三、妙招三:園本特色——大帶小”增強責任感和愛心
現在雖然是二胎時代,但大多數幼兒還是比較自私、不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弟弟妹妹友好相處,缺乏責任感和愛心,平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大班和中小班是錯開活動,他們之間并沒有什么交集,為了萌發幼兒做哥哥姐姐的光榮感和愛護弟弟妹妹的情感,我們結合園本特色“大帶小”混齡活動,充分利用現有場地,開展了戶外散步結對活動,在戶外散步時大班哥哥姐姐像小老師一樣教弟弟妹妹怎么玩游戲,在弟弟妹妹遇到困難時給予保護和幫助。如在玩挑戰平衡游戲時,小班的個別幼兒年齡小在走平衡板時速度慢,也比較不夠大膽,大班的幼兒用自己的行動通過表演比賽讓弟弟妹妹模仿,鼓勵他們勇敢嘗試。在大班幼兒比賽時,弟弟妹妹也會拍手鼓勵、為哥哥姐姐加油。弟弟妹妹不小心在游戲中摔倒了,哥哥姐姐馬上把他們扶起來,安慰他們,平時大大咧咧的男孩兒們,這時也變得格外的“溫柔”“善良”“懂事”。散步后,孩子把弟弟妹妹送回班中,自己回班悄然人睡。通過這種“大帶小”的散步活動,在與弟弟妹妹的相處中,讓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從中增強了責任感和愛心,發展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劉曉東教授在《解放兒童》寫到:“兒童有他白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聆聽幼兒的聲音,遵循幼兒的生長規律,追隨幼兒的興趣和快樂,支持他們的行為,真正把散步的權利還給幼兒,使餐后散步的活動效果達到最優化,讓散步變得更有趣。
參考文獻:
[1]王建芬.如何有效組織和引導幼兒餐后散步[J].科教導刊一電子版(下旬),2018(05).
[2]沈麗芳.中班幼兒餐后散步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05).
[3]曹玲玲.淺議如何組織幼兒的餐后游戲[J].文存閱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