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宇 左劍
摘要:現代工程項目管理的復雜性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素質和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直接影響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文章用調研、對比研究和歸納分析的方法,探討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7所大學工程管理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構成和特點,通過課程體系的比較,提出完善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對策。
關鍵詞: 工程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 國際比較
中圖分類號:G649.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2909(2020)04-0051-06
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建設規模龐大、發展迅速,加之現代工程建設與項目管理日趨復雜化、專業化和國際化,工程管理專業人才不僅需求量大,對其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學本科教育作為培養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支撐平臺,對提高中國工程管理整體水平起著關鍵作用,而本科課程體系是大學階段專業教育的重要體現,直接影響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目前,中國設置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已有四百多所,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既需要立足本國實際,也需要和國際工程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接軌,使畢業生在國際化的職業競爭與發展中具備優勢與潛力[1]。因此,文章在分析對比國外知名大學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成和培養環節及特點的基礎上,為中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一、國外工程管理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分析
在國外,開設工程管理類專業的學院一般是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系)或者建筑學院(系)。筆者選擇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7所知名大學,對其工程管理類本科課程體系和培養環節進行了調研。
(一)美國高校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 & M University)、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均設有工程管理專業(或建筑工程與管理專業),并都設在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根據近年USNEWS(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對全美大學各專業的排名,以上3所大學的工程管理類專業均在前10位。
1.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管理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分為基礎課程,工程信息系統與計算課程,工程分析方法課程,工程系統、經濟學和優化課程4個類型。
基礎課程體系涵蓋了施工、設計、管理、技術、環境、風險分析等領域,強調對基礎和原理的掌握;工程信息系統與計算課程則是對基礎課程的擴充,強調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并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使學生能將基礎課程中的原理與方法通過計算機技術在實際中運用;工程分析方法課程的目的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對實驗室課程的擴充;工程系統、經濟學和優化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處在最高端,學生通過該類課程的學習建立模型,將經濟知識、工程技術更好地運用到具體工程中,使整個工程系統得以優化。
該校的培養特色體現為金字塔式課程結構,課程之間層次分明且相互聯系,適合培養綜合性工程管理人才。
2.德州農工大學
德州農工大學工程管理類專業側重于管理方向,其專業課程體系分為三大類:進度管理類課程、風險類課程、質量與信息類課程。與麻省理工學院的金字塔式課程結構不同,其各類課程在課程體系中處于并列位置。
其中,進度管理類課程不僅涉及工程進度制約因素和管理問題,還涉及管理團隊、采購過程的選擇安排、決策的快速執行、資源優化等;風險類課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各個過程的風險分析、控制與決策等;質量與信息類課程分為質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兩大類,質量管理類課程涵蓋了建筑的優化方法,涉及先進材料和工藝在施工中的應用,信息管理類課程涉及信息的集成化建模和信息技術,以實現高效的信息管理。
該校的培養特色是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較多,并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建立各類模型或通過仿真方法開展工程方案和策略研究。這種教學特色使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參與管理實踐并積累一定的管理經驗,使畢業生對實際工程項目有所把握和領悟。
3.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工程管理類課程體系中,工程技術類課程和分析類課程所占比重較大。工程技術類課程有巖土工程、結構工程、交通工程、鐵路軌道工程、環境工程、地震工程等,分析類課程有施工成本分析、水力分析與設計、決策與風險分析、物流系統分析、網絡分析系統等。
該校的工程管理類課程結構有兩個特點:第一,工程技術類課程內容廣、訓練環節多,有專題研究、專業實踐、獨立研究、建設數據的建模等;第二,環境類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例大,課程涵蓋空氣質量、生態質量、水文、建筑廢物處理、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二)英國高校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
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和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在工程學院開設工程管理類專業。
1.伯明翰大學
伯明翰大學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思路是以實踐課程為主線,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不同年級分為基礎類課程、拓展類課程、實踐類課程、生產實習四類課程。
基礎類課程涵蓋工程技術課程,這類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工程技術知識。拓展類課程學習擴展技術,對理論知識進行補充,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實踐類課程使學生接觸具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工程項目并解決實際問題。另外,伯明翰大學的學生實習時間較長,實習的重點內容是學生的個人研究項目。
2.謝菲爾德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的課程結構與伯明翰大學基本相同,課程體系以工程技術為主線逐步深入。從第一年的基礎課程開始層層深入,逐步展開設計類課程和技術類課程,這方面的課程有管理設計與施工工藝、土木工程、水力學設計、工程地質、巖土工程設計、多層建筑設計。
謝菲爾德大學的課程體系還包括可持續發展類課程,如設計可持續發展、混凝土技術可持續發展。由于環境對工程建設項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該課程設置思路也是目前工程管理的一個發展趨勢。
(三)澳大利亞高校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
以南澳大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為例,該校在自然與建筑環境學院開設工程管理與經濟專業。其課程體系的設置思路是以工業界需求為導向,順應市場的要求,對課程進行調整,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除傳統的施工技術、建筑結構、工程造價、工程材料、合同管理等課程外,還開設了宏觀經濟及房地產開發、法律法規等課程,培養學生跳出工程項目的小范疇宏觀考慮全局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在各個課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南澳大利亞大學學生可以在第4學年挑選專業,包括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建筑測量等。第4學年所有學生必須完成一個研究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畢業論文。近年來則更多采用由學生組成不同的團隊,每個團隊共同完成一篇專題論文的形式,重在培養學生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此外,所有學生必須在畢業前完成80個工作日的建筑業相關工作,并做出書面和口頭報告。
(四)新加坡高校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
以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為例,該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設置在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本科課程體系中對工程分類很細,以海洋工程為主線,并設其他各類工程相關課程,形成完整的工程課程框架體系,即基礎類課程、方法技術類課程、各相關工程課程。
基礎類課程體系涵蓋數學應用、法律條款、海事技術、港口經濟、信息科學、人力資源、港口規劃與業務等學科,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港口工程項目管理的業務范圍和思維框架;方法技術類課程涵蓋數學方法、工程計算方法、工程制圖與測量、材料學科、力學、巖土工程、水文等理論學科,以及環境類學科,如環境化學、環境過程、環境與微生物學,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一定的工程技術知識。在此基礎上,以海洋工程為主線展開多項工程類課程,如交通工程、環境工程、給水工程、廢水工程、地理環境工程、地面工程、公路工程、機場工程、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等。
南洋理工大學這種以海洋工程為核心,向其他相關工程輻射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既能從事以海洋工程為主的工作,也能從事其他類工程的工作,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面。
二、國內外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對比
(一) 國外大學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特點
1.課程結構
在美國,不同大學的課程結構與該校的工程管理側重方向密切相關。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注重培養綜合性人才,因此,其課程體系的結構呈金字塔型,課程從基礎類課程向工程優化類課程逐步深化。課程體系的設置突出專業的側重點,圍繞主線課程設置課程體系,使其符合專業培養目標。
2.重視實踐
工程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在畢業后能直接參與工程建設實踐,因此,注重培養在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國外不少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設置并不單純針對工程管理領域,而是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實踐類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重要地位。
3.注重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國外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特點之一,國外大學的課程體系中有大量的設計類課程,設計教育作為工程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如鋼橋競賽、建模與仿真、人機系統設計、復雜環境下的設計、臨時工程設計、構建數據模型等。
4.打破傳統學科界限
大學本科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環節的重要部分,應突破傳統學科界限,拓寬學科領域,成為科技發展的推動者。從國外的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可以看出,現代工程項目管理所涉及的領域在不斷擴大,已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領域,而是包含了地球環境科學、建筑節能、預防自然災害、系統管理、信息加工和人工智能等,其課程體系集成了更多的科學和技術分支。
5.授課方式多樣化、翻轉課堂較為流行
國外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授課方式大致可歸為三類:課堂講授式、實驗課式、分組討論式。各種授課方式的課程所占總課程的比例相差不大,且各種授課方式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普遍存在交叉。近年來,旨在提高學生參與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翻轉課堂尤為流行。多元的授課方式豐富了課堂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或興趣確定發展方向,決定選擇不同課程,多元化發展。
(二)中國大學課程體系與國際的比較
中國大多數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主要分為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法規等四類,各大學的課程體系趨同。與國外相比,其差異包括:
(1)側重方向差異。國外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普遍突出本校的特色,在專業方向上有明顯的側重點,但中國的本科課程所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泛,專業特色不突出。
(2)“他有我無”差異。如,環境類課程(建筑環境、地球系統、環境工程等)在國外很多大學都有開設,目前中國大學這類課程開設較少。
(3)課程年級差異。在中國,專業課一般要到二年級才開設,而國外大學的專業課在一年級就已經展開,畢業設計和研究實踐時間較長,常常貫穿一個學年。
(4)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差異,國外大學課程體系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中國的課程模式存在重知識傳授、輕動手實踐的現象。在授課方式上主要依賴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方式,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三、對中國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建設的啟發
(一)突出主線課程,建立多層次的課程體系
在中國,工程管理的本科教育以培養懂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的綜合性通才為主,而缺乏對以工程建設項目為管理對象的某個專門領域的人才培養,為此,可以考慮對現有課程體系改革,在構建以培養通才為目標的整體課程體系基礎上,對不同領域所涉及的課程進行整合,建立不同專業方向的模塊式課程結構,根據學生的不同志趣培養其成為某領域的專門人才。
(二)以大學特色為依托,發展特色課程
中國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應以大學特色為依托,發展在其擅長領域內的工程管理專業。以華北電力大學為例,學校在與其他高校保持平行課程體系的同時,增設電力工程、動力工程、電力經濟等方面的課程,形成了具有電力特色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擁有“工程項目管理”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該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也有高校提出以提升學生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執業能力為目標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方案[2-3],通過核心課程再造、課程關聯、動態調整、教學組織建設等方式,構建實踐維、能力維及生命周期維的三維保障課程體系。
(三)注重能力培養
工程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注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合。借鑒國外大學的課程設置思路,按專題研究對課程進行分類,同時通過認識實習、課程設計、案例教學、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環節加強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各實習和設計階段鼓勵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積極組織各類課外科技創新活動[4],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課堂教學相互補充。
(四)增設關于環境、可持續發展、智能建造方面的課程
中國正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加強生態保護,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增強可持續發展和智能建造能力,對工程項目的開發、評估、建設和運營也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國外大學工程管理類本科普遍開設關于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課程,中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也應增設相關課程。例如,可以借鑒國外大學的課程體系,把地球系統、全球變暖科學、運輸過程中的環境、可持續發展工程、綠色建筑、可持續土木工程概論、混凝土技術可持續發展、智能建造等課程加入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并對課程進行整合,使課程體系得到完善。
(五)提高課程彈性
從國外課程結構可以看出,專業選修課程所占比例較大,并根據不同的學科方向分類,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使人才多元化,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開設演講、講座類課程,聘請工程管理界的知名學者、專家、企業家等給學生授課。這是學生獲取行業信息的最直接方式,方便學生了解最新行業動態、市場信息、就業動態,幫助學生把個人興趣與職業規劃相結合,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四、結語
中國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完善需要綜合考慮國內和國際工程建設管理領域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明確專業的培養目標,借鑒國外一流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和建設經驗,與國際接軌,根據中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工程建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調整和完善課程體系,以培養具備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顧湘,鄧亞蘭,楊宇. 國際評估對工程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影響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3): 29-33.
[2]曾德珩,毛超,陳圓. 面向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執業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3):144-148.
[3]晏永剛,姚秋霞,唐小鴻. 工程管理專業平臺課程融合“三維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5): 116-120.
[4]周舟. 新時期高校工程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9 (9):156-157.
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contemporary ?projects management 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he competenc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 Using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method,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7 universities of America, Britain, Australia and Singapore were analyzed. With the comparison, th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責任編輯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