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
摘 要: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為了跟上新時代發展的腳步,也在不斷地創新。語文這個母語教育科目,在小學教育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為更好的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教學方式的創新,成為廣大語文教師們的熱點話題,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創新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策略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科目,語文教育承擔著學生獲取認知能力及理解能力的重要任務,語文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需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充分運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新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諸多問題,嚴重降低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由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教學創新思路。
一、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對目前小學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現在社會發展速度快,只是掌握一些教材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他們更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才能夠更好適應這個社會,不被快速發展的社會淘汰。語文是一門非常基礎的學科,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語文基礎很差,也會影響到其他科目的學習。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甚至引起學生抵觸學習的心理。而新課改的語文創新教學下,教師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激發,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文教學的創新能夠將教學的方法整體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的過程往往是較為死板的,缺乏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也很低,使得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教學內容也較為單一。而創新教學能夠打破這一狀態,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綜合能力,讓自己的專業能力得到進步,從而提高整個教學的質量。
創新教學能夠使教學的目標更加清晰,更加具有針對性,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設計出更適合的教學方案,從而實現教學的意義。
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缺乏語文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年齡處于比較小一個階段,他們有著好動、愛玩、好奇的特質。在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做到長時間集中,學習的時候沒有辦法靜下來,課堂內容如果不夠有趣,是很難激發他們的興趣的。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習科目,是相對無聊的,這樣更不能夠吸引到他們,并且一些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在教學上會對學生有一些硬性的要求,這樣會更加降低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他們失去積極性。
(二)思維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小學的語文課內容很多都不是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沒有辦法體會,也沒有辦法去經歷,他們只能夠通過教師的講解來理解其中的內容,這樣的話,在一定的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維。學生的思維主要是跟著教師的思維去發展,缺乏自主思維,教師對于課文的講解成了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而小學生在接收的過程中也是非常被動的,學習到的知識以及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也較為淺表。在這樣的模式中,學生不能夠培養自己的思維,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夠深入,語文課堂就成了老師的講堂。
三、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實踐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注意力才會更加集中,思維才會更加活躍,這對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最為有利。在開始上語文課時,教師要營造利于學生們學習的情境。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我結合低年級學生們求知欲望的思維特征,以動畫形式將青蛙生長過程四個階段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們去觀察,弄清青蛙形體的變化特征,并引導學生們去發現課本中未說明的一些細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們在看、聽的過程中逐步了解課文內容。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科學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從而讓他們積極去思考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想象,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中,將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后,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來提問:1.大家看完視頻、圖片后,能說出小蝌蚪的身體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嗎?2.小蝌蚪在找媽媽時都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小蝌蚪是如何接近這些動物的,它們都說了什么?3.說說小蝌蚪為什么認定大青蛙是它的媽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積極去思考問題,大膽猜想,培養創新意識。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必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精彩生動的教學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選擇教學內容,并通過有趣的游戲或故事情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使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人物的動作語言和故事情節等,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讓學生適當地自我發揮,從而使學生形成學習信心。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提升學習效果,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三)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而外,還需要將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同時,培養學生將生活中學習到的知識結合到課堂中,還要將學習變得生活化。比如:在教學《傳統節日》這篇課文時,我們學校也在致力于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特色教育,語文教育工作者更要不遺余力地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教學落到實處。遇到一些中國傳統性節日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際體驗,來學習新的知識。如端午節,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去學習如何包粽子,體驗包粽子的過程,從實際的操作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回到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將包粽子的過程通過小作文的方式寫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這樣的形式將生活實踐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語文學習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小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能夠不斷提高,為學生的各科學習都打好基礎,從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慈嬋.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創新[J].農家參謀,2018(24):165.
[2] 汪紅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60.
[3] 劉小琴.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重要性[J].江西教育,2018(27):32.
[4] 姜威.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J].才智,2018(26):115.
[5] 馮小巖.新課改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創新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