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憶 邢丹丹
【摘要】“外語+”背景下復合型英語口譯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建設各項倡議的實施效果。獨立學院從成立之初就非常明確其新的機制和模式要健康生存并發展下去,關鍵要解決好如何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問題。然而,現實情況是畢業生與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之間出現了嚴重脫節。本文針對獨立學院英語口譯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以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為例,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產學研合作和評估體系四個方面探討英語口譯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關鍵詞】獨立學院;“外語+”;口譯人才;培養路徑
【作者簡介】任憶(1983.10.14-),女,漢族,重慶人,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口筆譯;邢丹丹,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是2001年經重慶市教委批準,由四川外國語大學和重慶南方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建的全日制本科高校。2003年經教育部確認為首批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中明確指出:獨立學院應確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
因此,自辦學以來,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一直致力于培養“通外語、精專業、重實踐”的應用型、開放型、復合型人才,在外語人才培養方面的確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新時代下,國家發展和獨立學院自身發展,對英語人才培養的要求肯定會越來越高。首先,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重慶作為連接歐洲、亞太、東盟三大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在戰略上具有極端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外語+”一體化復合型口譯人才是獨立學院外語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近年來重慶市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擴大教育開放合作,加大引進海內外優勢教育資源,開展國際合作雙元制大學教育模式改革試點”,基于此背景,獨立學院更是積極尋找高質量的海外資源,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隨著學校國際化辦學理念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將通過留學項目出國深造,這對英語口譯人才的培養無疑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新的要求。因此,為了保證獨立學院復合型英語口譯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必須對當下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并結合實際努力探索與時代緊密結合的英語口譯人才培養新路徑。
一、“外語+”的內涵
“外語+”有兩個層面的內涵意義。第一層,指高校外語專業辦學,傳統的以語言技能為主的純語言型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一方面,表現為單一外語人才過剩;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管理、創新等能力,外語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差,職場成就低。第二層,指學生外語專業學習。學生在“外語”語言基礎之上,還要開展其他的專業或課程的學習并獲得學分。例如,“外語+法律”“外語+貿易”以及“外語+科技”等,這既利于學生就業創業,又利于國家經濟發展。因此,培養“外語+”一體化的復合型人才,是新時代外語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獨立學院英語口譯人才培養方式應積極進行改革和調整。
二、“外語+”英語口譯人才培養特點
與其他類型英語口譯人才培養模式相比,“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外語+”學校優勢專業。每所獨立學院都有自己的優勢專業,以四川外國語大學南方翻譯學院為例,2020年1月根據各專業歷年平均錄取分數線綜合發布的排名前十的優勢專業為:德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英語、對外漢語、工程管理、德語、法語、日語、翻譯專業,很明顯,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工程管理是十個專業中比較突出的非語言類優勢專業。如果將英語口譯與這兩個專業相結合,利用兩個專業的強大師資力量,就有可能培養出經貿口譯和工程管理口譯的“外語+”復合型英語口譯人才,這既符合獨立學院的發展需求,也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更符合國家發展的需求。
2.“外語+”社會緊缺專業。我國經濟向在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人才匱乏的專業領域,需要一批素質高、實踐能力強、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型人才隊伍。因此,獨立院校要不斷地調整專業配置,取消社會需求不大的專業,開設適應當下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新專業。以四川外國語大學南方翻譯學院為例,國際商貿與管理學院因個別專業無法迎合市場需求,導致該專業無生可招、教師無課可上的慘痛局面,最終被市場淘汰。因此,獨立學院要針對目前社會緊缺專業進行調研,調整專業配置,適應市場。英語口譯專業的學生可以以輔修的方式學習社會緊缺專業,相信未來的就業領域會更寬廣。
3.“外語+”經濟發展長線專業。 經濟發展永遠需要工科長線專業的人才,我國正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隨著中國與外國企業在技術上的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密切,需要大量懂工科專業的語言服務人才。四川外國語大學南方翻譯學院作為語言類文科院校,更需要發揮其語言優勢,為國家培養、為企業輸入更多的“外語+”工科專業英語口譯人才。
三、獨立學院英語口譯人才培養的面臨的具體問題
1.師資建設機制不健全。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興國必先強師,要求把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作為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可見,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所具有的基礎性、全局性重要戰略意義。獨立學院師資隊伍一直廣受詬病,中青年教師缺乏,高職稱教師少,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少,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嚴重缺乏等。建校不足20年的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同樣存在這些問題。英語口譯課是一門非常重實踐的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僅僅英文要好,還必須具備出色的口譯能力,否則就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
2.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設置不僅關系到教育目標的有效落實問題,也關系到人才成長的質量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的知識不斷云集,社會需求對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更多要求。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目前僅僅開設的口譯類專業方向只有商務英語口譯課程,這無法滿足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生必須要學習更多更專業的東西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畢業后才會有好的出路。
3.實習基地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英語口譯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以檢驗學生是否能夠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很早就與校外翻譯企業簽署了實習基地相關協議,定期派學生去翻譯公司進行口譯實踐。但事實上,所謂的實習基地形同虛設,學生并未真正參與其中,實踐鍛煉也難以實現。
4.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教學評估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對教育評估目標,評估方式和評估過程中的突出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現有的評價手段和方式還比較單一,主要包括教師評學、學生評教以及期末測試,不能全面綜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
四、“外語+”背景下獨立學院英語口譯人才培養方案新路徑
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新時代,要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就必須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覺與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確保教師隊伍建設優先發展。口譯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口譯教師也必須具備過硬的素質,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新時代人才,尤其在“外語+”背景下,口譯教師更應首先具備“外語+”的能力。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應該培養大批雙師型或復合型教師,鼓勵教師參加其他專業的培訓并取得資質,盡可能去相關行業實踐獲得一手經驗,在業績考核、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以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此外,聘請翻譯公司的資深口譯教師親自到校指導或授課,同時對口譯老師進行培訓,讓行業專家“走近學生、走進老師”,以此提升整個口譯師資隊伍的水平。
2.優化課程設置。“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除了普通教育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外,應該還有專業方向課程。在口譯教學過程中,實行按口譯基礎分層次教學、按學科打基礎、按專業方向強化定向培養。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應在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根據重慶本地產業發展的需求,設置了多個口譯類方向性課程,比如工程、物流、外貿等專業領域的口譯方向課程,當然,還可以嘗試選修其他院系的課程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讓“外語+”落在實處,才不違背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定位。
3.建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體系。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通常指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獨立學院的產學研不同于研究型大學的產學研,研究型大學的產學研重在社會服務,獨立學院的產學研重在人才培養。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應和作為實習基地的翻譯公司展開合作,學校具有生源、教學設備、教學資源配套的優勢,翻譯公司具有“多領域、多專業”的口譯實戰經驗。雙方應充分發揮優勢,結合重慶地區的發展需求,聯合培養“外語+”復合型口譯人才。
4.建立科學成熟的復合式評價體系。“外語+”復合型口譯人才應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有較強的雙語運用能力,熟練的口譯技能和寬廣的知識面,能勝任不同專業領域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專業性口譯人才。基于此人才培養目標,獨立學院的口譯人才評價體系也應具備復合式的特點。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單靠教師評學、學生評教以及期末測試這樣的評價方式和手段是難以綜合評價學生的水平和能力的。應把全國英語專業四級和八級考試、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口譯)、雅思/ 托福考試、全國口譯大賽、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等英語能力競賽,以及其他專業領域的資格考試納入口譯人才評估范疇之中。
五、結語
高等教育尤其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世界深度融合和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獨立學院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外語+”口譯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培養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優秀口譯人才,從而提升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高郁,顧俊玲,劉淑梅.“外語+”:高校外語專業轉型與拓展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2019(05):56.
[2]郭艷萍.重慶南方翻譯學院辦學國際化推進研究[D].新疆:新疆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3]仲偉合.譯員知識結構與口譯課程設置[J].中國翻譯,2003(4):64.
[4]董華容.當前形勢下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09(11):27-28.
[5]蔣丹.論我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71-75.